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六大难题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小学生

陈 坤

(武汉市园博园学校 湖北·武汉 430040)

悠久的华夏文明起源于文字。中国的“方块字”之美,在后世学者和书法家们的传承与创新中,已经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也走进了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书法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为了考取功名,学子们除了要研读四书五经这些规定科目外,用来撰写文章诗词的书法水平也是必考项。因此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向来是文法书画全面发展,文人的书房除了各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书籍之外,还有就是案头的文房四宝。然而,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现代人渐渐远离了“写字”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看家本领,跟“书法”就更加不沾边,而早已被列入中小学校教育必修课的书法教育,因为受多方因素影响,实施之后的收效甚微,正在面临“在沉默中死亡”的危险。

1 对书法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成“边缘”学科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文化载体,承担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重任。从本质上说,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信息交流传承的工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然而,现在很多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书法对重视程度不高,把书法课当成走过场的存在,由于不设考核机制,学生们对书法作业的完成好坏不作要求,这导致学生对书法也变成了消遣玩玩的课程。任课老师只能每天看着面前堆积如山鬼画桃符般作业本摇头叹气。

因此,书法教育首先要起心动念,从上至下对书法教育引起足够重视。有了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知,才能有一系列改革举措并落实到位。2013年1月8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中小学开展好书法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纲要》规定:“让每个学生写好规范汉字。是学生接受系统文化教育的开端,也是终身学习成长的基础。”要让书法教育的普及推广惠及每一个学生,就要在学校的教学常规或德育工作中加入全校性(以班级为单位)的、以规范汉字书写、实践应用书写、硬笔毛笔书法等竞赛活动为内容,根据不同学段或年级进行书法教学常规测评的方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2 缺乏促进普及推广的评价机制,缺乏提升动力

俗话说:“教书育人事件苦差事,更是件良心事”。现在中小学老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考核机制以成绩为重:只要学习成绩好,写字差点没关系。学校没有在教学常规或管理体制中制定促进普及推广的评价方案,导致学校将书法教育教学的任务集中在培养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的身上,重点放在发展毛笔书法特长上。对于大部分学生的规范书写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和评价。

为此,学校要建立书法教育评价系统。目前来看,除了一些将书法作为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学校之外,从学校层面重视书法教育,就是要积极组织师生举办书法专题活动,鼓励师生勤练书法,在学校建立日临、周创、月展、期赛的书法学习制度,进行各种书法比赛,如规范汉字书写评比、作业实践书写评比、毛笔作业书写评比和作品参赛获奖、参加书法实践活动等书法教育教学工作的量化测评等。

3 未能厘清书法与写字的关系,盲目追求成效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在为《人民教育》(1962年8月20日第9期)题词里写道: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郭老提出的这一要求是非常符合实际的,作为一名刚学写字的小学生,把字写对了,写端正了,能够做到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习惯了。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学习书法。虽然目前对教学书法还存在几种争论,如在学生的入门习书字帖的选择上,有主张先从篆隶书入手再转写楷书,也有主张先学草书……其实从培养书法家的角度来看,从哪种书体入手皆可。如果从培养中小学生的耐心和习惯来说,楷书最为合适。因为在篆、隶、楷、行、草诸种书体中,楷书字体成熟最晚,各种笔法技巧和表现手段发展也最为完备,加之楷书的识读性及实用性最广,因此,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应加强学生们的楷书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有利于他们将来深造。

4 源头没有活水,优质模仿对象缺位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还无法达到配备专业书法老师的条件,基本是由语文老师或者书法好的老师兼任,这就给老师们的书法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所谓“字如其人”,为人师表的老师,书法是老师的第一门面,更是任教的第一资格。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国宝,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却看不到它的影子。为此,书法教学从源头抓起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针对师范专业的高校可以将书法课设入基础专业课中。主要进行粉笔、硬笔、钢笔的加强练习,并同时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基本的书法理论知识。针对已经上岗的语文教师,各省、市的教育部门可以抽出部分经费,邀请专业的书法教师来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是以书法相关理论知识及如何进行书法授课为主。

5 教学模式老套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

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书法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任课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具体开展书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在采用先传授小学生理论知识,然后为小学生示范书写的技巧,最后组织小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传统学科教学方法,既不会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教学,又无法用以对艺术的探究思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书法教学的要求。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课,如果把教学搞得枯燥无比,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非常痛苦。

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让书法教学变得有趣,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首先,将与书法不分家的诗词书画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书法展,引导学生从鉴赏名画、优美的古诗词方面来领略汉子的艺术内涵;其次利用电脑软件,开发书法教学微课,通过立体、多维度的教学素材植入,将一堂普通的书法课变成了集图像、视听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程不仅可以给小学生带来不同的教学体会,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另外微课还不会受制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可以在微课平台下载课件,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让学生就可以享受到老师或是书法名家一对一的书法教学辅导。

6 教与学分家,无法学以致用

书法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日常写字,是应用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功利性教学一方面体现在围绕成绩做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书法课上写得好,一开始写作业就变得应付和潦草,这与书法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在组织书法比赛或作品展时,大多展示的是他们花时间特别训练出来的书法作品,几乎很少看到反映学生真实书写水平的作业本。

虽然目前针对高考有书写加分的规定,但在平时作业考试中,老师并未将这一终极加分项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导致学生对书写工整加分一事并不敏感,也导致家长对书写的工整不够重视。笔者建议各任课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适应和重视书写对考试对重要性。在书法课堂的设置上,不仅要要求语文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保质保量的上好练字课。

7 结语

书法如传道,传道本苦旅。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既是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真正将书法这一学科教好并非易事,老师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目前由于基层书法教学各方面的教学条件还不完善,老师,尤其是在书法教学还没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老师们想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克服的现实困难和艰辛还有很多,唯愿吾辈加倍努力,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升略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小学生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我是小学生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