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长三角工程教育联盟的在沪工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探索

2021-01-03孙槿静陈二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工科长三角高校教师

阳 君 孙槿静 陈二云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00000)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人才汇聚,生活工作节奏快,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而“上海”和“高校教师”的双重标签,使得置身其中的青年教师被赋予更高的社会期待,外加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在沪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1-2]。同时高校青年教师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流学科研究的生力军,他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但是近年来许多在沪的高校青年教师因承受不住以上压力选择离沪,同时青年学者在选择就业高校时,也有许多因此避开上海高校就业。长此以往,对于上海高校的建设及发展,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以在沪某高校44岁以下在职青年教师为调查为例,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处于付出与获得不平衡状态的比例较高,高达43.6%。其中,38.9%的女性受访者ERI(Effort-reward imbalance)失衡;46.8%的男性受访者有ERI失衡;有 24.1%的受访者处于工作高负荷状态。[4]

因此,面对现在在沪青年教师所处的困局,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和在沪高校对青年学者的吸引力是迫在眉睫的,对上海高校良性发展也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新时代的高校工科教师不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还有制造强国的使命[5-6]。因此在职业发展之路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虽然上海高校青年教师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同仁面临着更大压力与挑战,但是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的中心,也给其老师们带来了不一样机遇。特别是对于工科,随着新工科如火如荼的开展,长三角地区也建立了长三角工程教育联盟,这为在沪青年工科教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7]。

本文立足长三角工程教育联盟的大背景,以沪青年工科教师职业发展之路的探索为切入点,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将个人追求和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解放思想,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为高校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8]。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两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以期能为提高上海青年教师职业水平及职业归属感贡献力量,进而为最终实现提高沪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和在沪高校对青年学者的吸引力这个目标添砖加瓦。

1 主要思路

结合长三角地域优势,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引,依托工科的专业自身优势及课程特点,主要围绕着如何利用长三角工程教育联盟助力在沪工科青年高校教师的教学及科研发展,快速融入教学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提高他们国内同行的竞争力、企业中的影响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探索如何实现提高上海青年教师职业水平及职业归属感,从而提高沪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和在沪高校对青年学者的吸引力。

(1)“寓教于用”,引“教”入“研”,将教学融入科研,将教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以实际应用来诠释所教概念,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的兴趣,同时打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学与科研间的壁垒,达到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同步提升的目的。

(2)基于第一点的引“教”入“研”,探索建立“课程启发—综合技能训练—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将设计思想与真实应用相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基础实验与提高实验相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物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课内实验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最终实现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中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在教学中深入贯彻“三全育人”。

(3)通过学校及学院层面鼓励在校的资深教师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在教学和科研中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新进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及学院的关怀及来自同领域前辈同事的接纳与善意,有助于年轻老师快递融入新的团队,并增强对学校及学院的归属感。

(4)依托长三角工程教育领域高校协作机制体制,联合长三角工科院校,吸引工业界参与,积极融入共同创建开放共享的工程教育与协同创新平台。通过长三角地区高校的联动发展行动计划,和长三角的丰富工科企业资源,为在沪青年教师创造发更多的平台实现“寓教于用”。为第二点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企业案例,并加深在沪青年工科教师与长三角企业间的联动。

2 创新点

通过立足长三角工程教育联盟,探索在沪工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升之路,在其过程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1)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学与科研发展,打破目前国内大部分青年教师无法平衡教学与科研双方的发展困局,探索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良性职业发展之路。

(2)结合我们所处长三角的工科资源优势其中包括高校与企业,促进在沪工科青年教师与长三角相关高校及企业的联动,为其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寓教于用”的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3)拉动在沪资深工科高校教师一起助力青年教师的发展,这也自身教师为关注和思考如何建立一个良性可持续的职业规划之路多年,也做过一些相关的尝试,如“寓教于用”及引“教”入“研”。通过他们的加入,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教学,也可以快速的融入教学团队,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对学院及学校产生归属感。

3 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高校的深化改革,高校作为人才输入的重要基地,其可持续良性的发展非常重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但是高校工作压力日益增加且高层次人才流动也逐渐频繁,高校教师职业成为一个公认的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的主体,其工作生活压力最大,工作及生活的满意度也是最为堪忧。特别是生活成本极高且竞争压力白热化的上海,目前许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因为上述问题,选择离开上海,这也成为威胁上海高校的发展的一个隐患。

为解决上述危机,建立良好的上海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基于该问题,通过几方面的尝试,探索结合上海的地域优势和长三角的人才及工业资源,推进探索在沪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通过学校的平台及本领域前辈们的引领,提高以上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一个有效的“寓教于用”,引“教”入“研”实施方案,从而打破青年教师无法平衡教学与科研双方面的发展困局,做到有效的与其他高校、企业对接,不让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孤立,突破两者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良性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工科长三角高校教师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