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两嵌入”式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2021-01-03何璐
何 璐
(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讲话上,从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等六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为高校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亲和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为了响应党中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号召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势在必行。这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需,也是思政教师光荣而艰巨的新时代使命。
“大思政”与“两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大思政”时代。“大思政”的基本内涵是思政教育以“三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为基本着眼点,无限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专业与人文,将思政教学专职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教学与管理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员育人的协作教育共享平台。在“大思政”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广泛性和针对性共存、封闭性与开放性互生的崭新育人系统。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这个大背景下,必然催生高校思政课各种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其中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亦是思政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两嵌入”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是湖南工学院数年来,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并于2016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所谓“‘两嵌入’式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单独设立思政实践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嵌入学生校外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和嵌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拓展活动两个途径完成。教师通过“5+n”模式,即:一个运行机制、一个专门机构、一门独立课程、一项专项经费、一个考核评价体系,依托“基地教育、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六大类型为基本着眼点,并灵活地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合理增加或调整实践类型(即为n),本着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理论教学的显性与嵌入活动的隐性相结合原则来开展“两嵌入”式实践教学工作。教师的两个环节的“嵌入”式教学,对思政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从理论修养,学科融合,信息技术,人际沟通,应急管理等等能力着手,培养教师的实践素养。
1 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
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关注新动态,研究新时代新理论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师只有拥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丰富自己的灵魂,也才能点亮学生的人生;只有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力,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分析、认识问题,才能有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底气;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才能承担起新时代教师的使命。
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可确定性,预示着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教师需要以扎实的理论素养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看透事物本质的政治慧眼,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谨言慎行,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创新的思维力,较强的话语支配力和舆论斗争力,重构思政教师在实践中的话语权。
思政教师职业自信来源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只有心里装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深植家国情怀,实践中应该更多的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促进教师的与时俱进和自身成长。
2 增强学科融合,培养协同育人能力
“两嵌入”式模式,是在大思政背景下发生的,即任何学科教学和职能部门工作都融入价值理念的教育,部分代替了思政教师的功能。那么思政教师如何更出色地完成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这需要思政教师有更高的理论深度和应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思政教师需要联系专业院部,了解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计划和安排,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协作,了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以便参考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将思政理论课的基本原理融入到专业实习中。
3 熟练掌握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萌芽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形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成熟与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其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实践应用、尝试、改造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获得知识重构,从而实现“知、情、意、行”四者统一,让学生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尤为适用。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体验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主动走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更形象的讲好中国故事,发现并挖掘中国故事,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出尽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在思政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现拟定的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的既定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的人、事和某种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思政理论,进行真实而具体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在实践中,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学生的灵魂信仰。
4 谨言慎行,培育舆论信息控制力
中国是个互联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而学生网民又是其中最大的网民群体,电脑和手机网络已经变成了学生最常态化的生存方式。各种鱼龙混杂的思想理念,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影响很大。“两嵌入”的教学路径,覆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学习和生活,教师需要处理的网络舆论问题和事件层出不穷。以近年来的“抖音”为例,学生既可以做抖音视频的制作者,传播他们的思想理念,也可以做抖音视频所传播的思想理念的接受者。思政教师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其实就是思想和价值观的斗争。思政实践课教师要“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培养网络思维,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研究学生比较集中的网络空间,给予积极的有高度的舆论引导,重构网络话语,坚守住每一寸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思想的舆论阵地。
5 统筹协调,培养应急管理能力
在“两嵌入”视域下,思政实践课教师的工作维度较大,环境是复杂。他们往往要跨部门跨专业夸领域工作,与不同级别和部门的人打交道,与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打交道,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对事物的洞察能力、预知能力;应对紧急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才能完成实践课教学任务。
6 增强人文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实践课指导教师,应该特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让思政教师知识渊博,并且赋予教师敏捷善辩,丰富细腻,理想色彩浓厚等独特个性气质,造就教师人格魅力,更加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在两嵌入模式下,教师需要嵌入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更加需要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开朗热情、兴趣爱好广泛的教师在实践中会更有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在“两嵌入”模式下的教师,更需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更需要有能力有效延伸思政理论课教育效能。并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和修养,与学生一起成长,做合格的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