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观视角下的高职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1-01-03张碧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劳动体系院校

张碧侠

(陕西城市经济学校 陕西·西安 710016)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习惯”。这段讲话表达了对当前教育的热烈祈盼,也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我国职业教育由过模型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高职院校不能仅关注到学生学术教育与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止一次在其讲话中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多次以劳动、劳动者、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主题进行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任务、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了阐释,拓展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在思想理论层面建构了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总体上可概括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以学增智、夯基垒台”的劳动教育观以及“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劳动观。

1.1 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

劳动是人类社会能够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劳动的历史,劳动既是人类和自然界互动的过程也是谱写人类历史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劳动有着更深刻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劳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够实现的有力保障、劳动是国民经济能够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必须时刻秉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出贡献。

1.2 以学增智、夯基垒台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其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术在提高青少年学术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劳动观念,坚持以学增智的教育教学路线和夯基垒台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劳动者素质。

1.3 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劳动观

正如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劳动永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实践,在新时期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劳动理念和劳动技能培养上,更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劳动观,鼓励学生参与到劳动创造之中,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光发热。

2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局限性

2.1 学生价值观念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增多,尤其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偏差。具体表现为:(1)很多学生缺少脚踏实地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存在“一夜暴富”“网红梦”等不切实际的想法。(2)基于网络环境的问题观念较为突出,网络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以“佛系”为借口的消极懒惰情绪较为典型。(3)外来文化冲击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劳动观的认同程度,很多学生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价值观念。

2.2 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劳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展开了劳动教育,但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具体表现为对劳动教育的资源投入较少、缺少劳动教育配套评价机制、缺少劳动态度教育等,使得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偏低,很多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仅停留在教材层面,个人在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的参与程度也较低。概括来说,就是高职院校普遍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均不重视劳动教育。

2.3 劳动教育深度不足

劳动教育是一个很系统的概念,其应当包含劳动相关理论教学、劳动技能教学、劳动精神培养,但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劳动教育深度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劳动教育缺少结构层次,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2)普遍缺少劳动实践教学环节,未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劳动的魅力,学生无法将劳动理论转化为劳动技能。(3)缺少对学生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的引导和塑造,未能构建劳动教育的长效化机制。(4)劳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不密切,缺少了生活联系的劳动教育是无根之水,难以发挥其实效。

3 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3.1 完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为依据,积极落实劳动教育改革,通过完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为劳动教育的展开和调整作指导。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要明确劳动教育对学生成才和个人发展的长远影响,立足于教学实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中应当包含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品德、劳动态度等六个模块,以六个模块目标和学生基本情况为依据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各个区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实现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合。

3.2 创新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部分,劳动教学是传授劳动知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形式,新时期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加速劳动教育在教育全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合,因此要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创新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要确保基础劳动教学,设置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依托展开劳动理论教学和劳动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完成劳动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思想的引导,为后续劳动教育奠定文化基础。其次,要加速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整合,将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习惯培养、劳动能力培育等融入劳动教学之中,形成全新的老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加强对网络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的开发和利用,开课堂之外、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更加全面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3.3 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实践观思想,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可通过社会性活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模式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以社会公益服务、岗位实训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与建设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感悟,在劳动实践中培育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

3.4 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以原有劳动教育课程为基础,优化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以课堂为平台引导学生对劳动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专题,将其分为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多个模块,形成以课程为依托的劳动理论教育体系。

其次,在劳动理论教学基础上开设专门的劳动实践教学课程,以职业培训、岗位实训、社会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完成劳动实践教学,开发具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

3.5 创立劳动教育素质评价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明确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同时高职院校可将劳动素质评价内容纳入学分计量制度,计入学生档案和成长经历,可采用此方法号召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

4 结语

劳动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体系、加强实践体系等措施来完善劳动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适应性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体系院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热爱劳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