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生思政课教学现状研究与策略探讨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生源思政院校

龙 银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0 引言

高职扩招工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扩招任务为100万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2020—2022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高职院校扩招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群体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自高职扩招以来,一些问题接踵而至,其中生源多元化的问题成了高职办学迎来的首要挑战,如何在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各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扩招的生源主要来自两类,一是应届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二是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由于生源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为高职院校在办学、学生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增加了难度。思政课程教学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面对高职扩招需要完善与革新,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1 高职扩招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扩招背景下的教学需求,由于生源的特殊性以及招生标准的降低,学生学习层次不一,探索研究适合扩招生源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一次重要突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理论和现实困惑,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使思政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

1.2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扩招是我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人口就业难等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只有将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才得以应对生源结构复杂化的挑战。由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思政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价值观问题突出,因此行之有效的开展思政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扩招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2.1 生源结构多元,学习形式多变

高职院校扩招后学生生源结构组成变得较为复杂,包括应届中职和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等群体。这些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途径也各不相同,有些是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考试,有些是参加高考和高职院校的单招单考。社会生源的增多使得生源的年龄差距较大,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等方面也参差不齐,比普通生源更加难以管理。其次,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利用较集中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对学生开展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扩招后培养人才的需要。一部分生源首先现实因素的制约,例如务农、工作、家庭等,无法全日制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因此扩招生思政课教学面临如何因材施教,应对生源结构多元,学习形式多变的难题。

2.2 理论功底薄弱,学历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扩招时降低了招生标准,生源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认知不深刻等问题,有些学生已经离开学校多年,学习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且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足。理论功底薄弱,学历素质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无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统一教学,在同一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与精力。其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若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难以进行线上学习,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效率。

2.3 求学目的不同,价值观念多样

高职扩招生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社会生源的生活经历、年龄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也差别较大。应届的毕业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优于社会生源,自身技能水平也更为娴熟。而扩招的社会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一些是出于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目的;一些是希望提升自身学历,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所帮助;一些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但还有一些具有从众心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求学目的的不同使学生在学习表现上有所区别,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带来困难。

3 高职扩招生思政课教学策略

3.1 革新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点是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工作,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为应对职校扩招带来的挑战,学校应积极革新教学理论,突出以职业为导向。思政课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思政教师应具备敏感度与责任感,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由于思政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庞大,涉及到的内容多而杂,且高职社会扩招学生生源学习需求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课程体系,实行课程思政化,将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其次,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思政教学理念应立足于产教融合,从高职社会扩招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考虑学生职业发展中的具体需求,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使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解决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2 丰富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目的,因此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学实效为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高效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其次,高职思政课程应拓展教学主体,不再局限于校内或者教师,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选择一些优秀的技能人才作为榜样进入到思政理论课课堂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深入岗位,直观感受思政教学中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3 创新教学模式

为应对扩招生源的学习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应改变过去的传统形式,使其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高职思政课程应结合网络资源、实践教学、职业特色等多方面内容,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不再依赖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多渠道的学习模式,例如增加竞赛学习、平台学习等。其次,还应借助互联网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生源个性化学习需要。线上思政课程既可以进行面授,也可以观看录制视频,考核方式也更加灵活,同时可以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自身问题,很好的应对了扩招社会生源无法到校的问题。

3.4 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扩招生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应从扩招生源的实际特点出发,应将社会实情、校园文化、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和廉洁教育等内容都纳入考核中,注重挖掘专业教学中的德育部分。同时应将考核落实带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或是线上教学应进行考核,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日常理论课教学除考察内容外,还有学生的出勤率等;线上教学学生需完成所要求的视频和测验部分;实践教学主要考查学生行为表现、作业完成程度等。其次,可以将教师、学生、企业同时作为评价主体,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注重过程,关注结果,使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4 总结

高职扩招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生源结构多元,学习形式多变、理论功底薄弱,学历素质受限、求学目的不同,价值观念多样的生源问题,高职院校应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使思政课教育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扩招生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源思政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