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2021-01-03王翠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劳动习惯幼儿园

王 娟 王翠巧 董 雪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经济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河北·唐山 063305)

素质教育实行下,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逐步独立、地位凸显,已然成为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然而,以往劳动教育中,往往是教师来设计劳动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即可,很少展开关于劳动观念、劳动素养、劳动系统相关的系统性教学活动,以至于幼儿园缺乏完善、充足的劳动养成教育资源、教育体系,难以较好地通过劳动养成教育培养幼儿劳动习惯。鉴于此,幼儿园教师还需要以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为核心,寻求有效的劳动养成教育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持续创新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1 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纲要》及《指南》的内容规定,由于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幼儿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个性、思维,还是性格、习惯,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将劳动养成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等一样,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

(1)支持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实际上就是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养成教育,让幼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劳动锻炼、形成劳动意识等,有助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劳动最初是从自我服务开始的,如自己穿衣、自己刷牙等,这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就是最初的劳动形式,也是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时期独特且必要的教育劳动。因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契合幼儿保教与健康教育要求。幼儿参与劳动,并不是机械性地重复某项活动,而是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或是环境下,付出一定的体力与脑力来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责任感、手的灵巧感等等。由于劳动任务多与幼儿日常生活、健康保教有关,在锻炼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能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健康生活知识、小技巧等,进一步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卫生健康习惯等发展。因而,劳动养成教育的实施对幼儿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保教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幼儿园内劳动教育现状展开问卷调查,系统地对幼儿劳动习惯养成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由于现代幼儿家庭多存在三代同堂的情况,且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幼儿园劳动教育地位不明等影响,使得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没有接受家庭劳动教育,缺乏对劳动的操作,以至于幼儿缺乏劳动意识。总而言之,当前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劳动教育定位模糊。素质教育实行下,我国高举“五育并举”的口号,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劳动教育依旧缺乏独立性,国内关于幼儿园劳动教育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文本,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指南》,都没有将劳动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体系,如在《纲要中》提出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爱劳动教育”是德育的人物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式劳动则置于“健康领域”。正是因为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文本,才会出现劳动教育非常重要,但却没有对应的劳动领域、幼儿劳动教育体系的情况,劳动教育置于其他领域的子目标层次之下,进而阻碍了劳动养成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幼儿劳动习惯培养。

(2)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缺乏基本的师资保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劳动教育师资的培训体系,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缺乏专业性的认识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以至于幼儿园劳动教育始终停留在表面。再者,无论是从健康领域,还是从科学领域来看,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内容、资源利用、方法使用都存在一定问题,无法获取充足的劳动教育相关资源。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弥补师资资源尤为关键。

(3)幼儿劳动课程体系零散。现阶段,幼儿劳动教育实施内容不清,在于没有独立的劳动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分散于其他领域之下,加之幼儿劳动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缺失,缺乏引领性的文件及政策支持,幼儿园尚未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到园内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上来,很少从课程视角将劳动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缺乏相应的劳动教育教材及课程资源。再者,就是教师对劳动教育缺乏全面性及深入性的认识,使得劳动教育内容局限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缺乏融合家庭、园所、社会、自然的综合性劳动内容。

3 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

(1)设计劳动类主题活动,突出劳育地位,促进幼儿劳动习惯养成。虽然,当前缺乏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政策性引领文本,但幼儿园教师可以另辟蹊径,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将劳动教育从健康、科学领域独立出来,定期围绕某一劳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突出劳育的课程地位。基于“五育并举”的政策,幼儿园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从顶层设计上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系统性地设置劳动课程、建立幼儿劳动教育体系。例如,在幼儿入园时,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主题,从吃饭、午休、穿衣等生活自理内容入手,开展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观看相应的视频资料或是在教师、家长的指引下,尝试自己动手进行生活自理;在五一劳动节前后,以劳动节为契机,在节日氛围下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从劳动节的来历、简单的劳动技能大赛、歌曲表演以及劳动成果展示各方面入手,让幼儿学会尊重劳动、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等。此外,还可以在园内设置劳动区角,组织幼儿每日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轮流负责某一区域的清扫工作,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喜悦等。

(2)注重家园合作互动,弥补师资不足,拓展劳动教育实施范围。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既需要幼儿园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再者,当前缺乏完善的学前劳动教育培训体系,幼儿园教师本身对幼儿劳动教育也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就更需要家长参与来弥补劳动教育师资。幼儿园要以园所实际情况为主,一方面积极承担起强化园内教师劳育技能、充实劳育理论知识的责任,为组织教师参与劳动教育在职培训、提供参与劳动理论教育的机会等,邀请高校专业教师与学者进行辅导教学,提高幼儿教师对劳动的理论认知,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分享劳动教育经验等,来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家园合作的方式指引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劳动尝试、实践,多给孩子一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在家中通过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等活动,延续在幼儿园内学习的劳动行为,使得其主动承担家务,逐步养成劳动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此一来,就能拓展劳动教育的覆盖范围,切实围绕幼儿全方位地展开劳动教育。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对于幼儿,劳动是个体一生的必修课,幼儿园应全面利用劳动教育,建立原本劳动课程,使得幼儿接受系统、连续的劳动养成教育,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幼儿园应充分展现本地区的特色,利用好幼儿园场地、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家长资源,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来整合多方资源,在园内设置植物角,让幼儿在种植各种常见农作物的同时,通过劳作、观察、管理与记录等,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再者,设置专门的劳动主题区域,摆放一些劳动工具,如塑料铲、手套、口罩等等,并利用土砖块制作大型构建区,如利用树杈、废旧轮胎等做货架,利用木桩排列做成工作坊的外墙等,改善园内布局,便于日常劳动教育所用。或者是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以采访、一日体验的形式,组织幼儿与社会上不同分工的劳动人员接触,丰富认知与理解水平,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等。

4 结语

现阶段,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或是二胎,在家中备受宠爱,劳动意识非常薄弱,连基本的吃饭、穿衣等都做不好,这对其健康成长、未来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任重而道远,幼儿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互动,共同围绕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展开劳动养成教育,强化家园合作来引导每个幼儿成长为“劳动小能手”,切实提高其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猜你喜欢

劳动习惯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