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

2021-01-03李天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双创专业护理

李天平 杨 娜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近年来,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当代大学生既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拥有企业产业资源、政府政策资源的支持。从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来看,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比例还不高,仅有少数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需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方式,基于此,业界提出了分层递进教育模式。

1 护理专业双创教育的问题分析

1.1 课程体系封闭

双创教育已经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热潮,但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来看,缺乏顶层设计,护理专业的双创教育缺乏明确目标,常基于课程内容来设置目标,没有真正将护理教学与双创教育深度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封闭性问题,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展双创教育,没有充分突出专业特色,对此,需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好顶层设计,提升双创教育的针对性。

1.2 教学手段单一

护理专业常规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是以社团、大赛、讲座的方式来开展,对象多是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护理专业学生本身学习压力较大,需兼顾理论和实习,分身乏术,尽管部分学生有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却苦于没有时间,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真正的双创教育必须要做好系统谋划,将教育内容具体、细化[1]。

1.3 教学队伍缺乏

长期以来,在护理专业师资力量的投入上,更多的是集中在专业教育上,由于教师数量、投入等方面的限制,护理教师到合作企业中参与创新创业培训的机会并不多,在教师评优和评先中,也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另外,护理专业缺乏优质的校外导师团队,多是校内教师身兼数职,不利于双创教育的顺利开展。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

2.1 调整育人目标,坚持教育全覆盖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目标是首个要素,也是确定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所在,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出发点,目标制定将会影响后续的内容设计和过程实施,对于教学活动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护理专业的生源结构复杂,包括中高职贯通生源、自主招生生源、对口招生生源以及高考招生生源,其学习习惯、学业基础、学习需求不同,一刀切式的育人模式,难以满足创新创业要求。为此,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源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做到以生为本,在专业能力上,融入创新精神内容;在社会能力上,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在方法能力目标上,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2]。

2.2 优化教学团队,落实课程目标

为了确保分层递进模式的顺利开展,需打造一支素质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针对目前护理专业优质师资短缺、理论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需优化教学团队,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邀请校外法律顾问、教育学家、企业经理人、创业导师、优秀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使教师团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鼓励校内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其教育软实力,开展资源共享,参与教学交流会,分享教学经验。

2.3 构建层次体系,提升育人质量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都是国家的主基调,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社会发展规律出发。针对护理专业,需建立多层次,集齐体验性、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的层次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层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意识,构建认知教育模块,激活学生兴趣,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让护理专业学生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本质,培育其意志和品行;第二层是开展知识深化教育,开设个别化教育模块,针对有创新创业需求和兴趣的学生开展个别化教育,开设与“创业能力”“创业工具”“创新方法”“创新思维”方面的课程,传授企业家精神、企业管理与营销、企业领导艺术等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第三层为实务操作类内容,打造实践教育模块,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这一模块主要针对已经开始创新创业,或者有强烈创业积极性的学生开展,由教师团队负责一对一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筛选创业机会,掌握商业运作与经营管理办法,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2.4 促进课程融合,融入教育全程

创新创业课程的整合性、兼容性非常强,要将其与护理专业教学相融合,需要充分挖掘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可在创业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这也是“互联网+”大赛倡导的一个重要精神。要做到专创的融合,要强调全员参与,邀请学生、教师均参与到全程中,并且要实现全过程融入,由专业教师主动将所授理论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从学生入学到后续的实习、毕业,都要开展渗透式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创融合、科创融合,打造出健康的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3]。

其中,以护理实训室作为教育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师资力量上的支持,学生可在实训操作中解决问题。针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其申请专利,提高学生积极性;护理专业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由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主要的创新创业导师,这并不是直接带领学生做项目,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参与,教师在学生实践环节中来唤醒、推动,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创业项目,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如果能够给老年患者提供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水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接下来,由教师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明这类水杯,这便是很好的创新创业机会;创新创业项目是教学依托,将五到六名学生组成一支团队,在校期间,由创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由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在真实的场景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创业项目的选择由学生自行决定,通过该种方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和项目,大幅提提神了创业的成功率。

2.5 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改变传统教育评价中“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让教育活动能够回归“立德树人”。针对护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其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都可真正参与创业,而是为了锻炼其能力,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是以分数为主,只能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衡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4]。在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上,也要从发展角度着手,应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让教师、学生、行业专家都可成为教育主体,应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行业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每种评价都有侧重点,如此,可对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化评级。总之,评价模式的选择需将重点置于过程性评价,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创意度和创新性,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合理设计,倒逼教育改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也是帮助高职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新平台。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应用分层递进模式,对传统的课堂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改革评价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可渗透至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期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同频共振,达到高素质人才的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双创专业护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