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庭中开展幼儿感觉统合教育的策略

2021-01-03吉海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大脑家庭儿童

吉海霞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1 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爱尔丝博士于1969年首次提出感觉统合的概念,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知觉,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吸收有效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为感觉统合[1]。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

艾尔斯博士认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消化不良”或是“大脑出现了‘塞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无法接收或检测到感觉信息;大脑可能没有对感觉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调节、组织和辨别,以及紊乱的大脑传达了不正确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如多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讲话不流畅、很难与他人互动、胆小怕生等。

2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化小型家庭的不断涌现,孩子生活环境单一、同伴资源的缺乏、家庭不当的育儿方式等诸多因素使儿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受限制,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导致孩子接受越来越少的感觉刺激,导致大量孩子逐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胆小爱哭、黏人、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没有指令回馈、身体不协调、大运动不协调、精细动作差、打人等问题行为,很多家长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可孩子这些行为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这跟儿童早期感觉发展的能力以及身体行为能力有关。而儿童早期的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成为后期儿童认知学习和适应环境等能力发展的基石,如果早期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不足,容易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已有研究发现,生活在城市里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王美英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为368例,占全部研究对象的32.54%[2]。毛斌斌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占24.53%,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占6.6%[3]。综合大量区域性研究报告,有学者在我国台湾、北京、南京、沈阳、呼和浩特、河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的实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比较高,全国3-13岁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调查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能力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长远的影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学习活动、心理健康状态、人际交往和正常生活等方面,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 在家庭中开展幼儿感觉统合教育的必要性

3.1 儿童的感觉统合发展具有关键期

儿童的感觉统合发展有一定的规律,6岁前是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治疗期,在这一关键期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更加有效果。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关注幼儿的感官学习。她强调,幼儿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作为主要出发点,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从而逐渐形成复杂动作能力、专注力、自我控制、行为组织、大脑分化、概念理解等基本学习能力。

因此,如果我们能抓住0-6岁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此阶段,如果我们的成人能给予孩子持续丰富的感官刺激,就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网络的快速连接,孩子的大脑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家庭环境因素对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已有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儿童居家物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儿童活动空间狭小,接受的感觉刺激单一;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父母互动关系不足,太忙,不会教,不会玩,对感觉统合理念认知不足;同伴资源缺乏,群体生活不足,造成儿童触觉等经验缺乏;儿童过早用学步车,早期爬行不足,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采用传统教养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等。

王晓笳等人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其结果发现:母亲怀孕期间和围产期状况、父母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因素[4]。

3.3 家长缺乏对幼儿感觉统合教育理念的认知

家长完全不了解感觉统合教育,甚至从未听说过“感觉统合”这个概念。即使发现孩子有好动不安、专注力差、讨厌被触摸等异常行为,也不认为它与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有关,而是认为孩子动作笨拙,是“不聪明”的表现。父母对感觉统合训练知识缺乏了解会导致许多孩子失去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对于患有严重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这将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4 在家庭中开展幼儿感觉统合教育的策略

4.1 抓住幼儿感觉统合学习的关键期

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后感觉发展极为关键的头几年里,结合感觉统合知识,提早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教育,就能预防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生活用品,自制的活动器械,与孩子一起做游戏,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统合能力。例如,在平时的家庭亲子活动中,尽量多地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通过视觉的角度去感受;严格控制孩子观看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孩子久坐不动;父母“丰言丰语”,和孩子多说话,丰富孩子的听觉和语言刺激。父母或主要带孩子的老人、保姆等,应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自由、敢于探索的环境,不对孩子过多的限制、包办或代替,让孩子在不断地试错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4.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推广家庭中的儿童感觉统合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环境,在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者致力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均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王芙蓉(2000)研究发现:优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推广家庭中的儿童感觉统合教育。

例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身边的玩具和器材给孩子创造各种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机会,让孩子进行踢皮球、爬楼梯、钻山洞、走平衡木等游戏方式可以训练孩子的前庭觉;在给孩子洗澡时,可以用海绵、软毛刷或触觉刷进行刷身游戏,还可以让孩子参加玩水玩沙游戏、触觉按摩游戏、草坪裸足走等对皮肤进行刺激的游戏,促进他们触觉功能的完善;家庭还可以开展青蛙跳、鸭子走、体操运动、游泳、武术、舞蹈等活动,促进孩子本体觉的发展。

4.3 家长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养理念,主动了解感觉统合教育的相关知识

研究发现,大多数家庭缺乏对感觉统合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当幼儿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表现时,由于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一部分家长选择无视,认为前庭觉失调、触觉失调问题不大,并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6]。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幼儿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或是习惯不好,从而错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和矫治的关键期。针对这两种现象,家长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养理念,避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现象。

父母可以参与一些成熟的线上感觉统合教育课程的学习,例如,《老岳讲感统》公众号,致力于分享0-12岁孩子的感觉统合知识,感觉统合训练的家庭训练方法。帮助父母了解感觉统合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系统的家庭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猜你喜欢

大脑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留守儿童
最强大脑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