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困境与对策
——以江苏无锡农村为例
2021-01-03陆雨轩张可欣张斌清
陆雨轩 张可欣 张斌清 魏 治 张 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
0 引言
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从传统的高速发展模式逐步过渡到目前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不再处于超快速增长的状态,而是逐渐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与此同时,中国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此外,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正逐步提高,并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结构不成熟,城市仍然是GDP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仍然是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趋势。但是,未来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劳动力逐渐失去在城市中的竞争优势,逐渐演变成城市劳动力过剩,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现在城市不需要非创新劳动力造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城市就业之间的困境。
1 江苏无锡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1.1 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
由于相关职能部门与用人单位、农村劳动力缺乏沟通交流,相关供求信息的收集实属不易,而且相关信息的发布时效性较差,发布面又狭窄,诸多的中间环节又导致农村劳动力供需之间产生矛盾,常常是有人没活干或者有活没人干。江苏省目前没有完善的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机制,市场信息的传递迟缓、范围小,覆盖面不全。加上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劳动力主体较低,取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弱,主要依靠自己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不但信息量少而且价值含量低。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取得就业信息方面的成本较高。
1.2 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和教育支出,外出务工人员很多都只能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抚养,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照顾长大,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并且由于农村老年人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意识有限,留守儿童的前期教育严重缺乏,在入学后成绩往往也不太理想。现在农村也有了很多诸如游戏厅,网吧等游戏娱乐场所,由于老年人管教有限,父母也不再身边,留守儿童很难抵制这些诱惑,因此,因为玩游戏而导致的旷课、逃学情况时有发生,并沉迷于其中。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导致了留守儿童容易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学会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之类,久而久之则可能会变成违法犯罪。这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影响。
1.3 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就业竞争激烈
目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江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越来越难。首先,农民失地逐渐增多,使得转移难度不断加大。据相关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这20年间,苏州市的失地农民人数总计大约有156万人次,而其中由于失地而导致失业的农民人数达到110.72万,这一数据占农民总人数的19.1%。其次,源源不断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本地农民的就业空间。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既能吃苦耐劳,又对薪资要求相对要低,因而一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来务工人员。第三,随着高校、技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导致农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2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形成的原因
江苏无锡市是一个经济强市,2018年GDP超过1.1万亿美元,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城市,并且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工人选择从农业部门转到非农业部门,以赚取更多的收入并实现更高的价值追求。但是,教育水平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使转移和就业过程变得困难。
2.1 农村劳动力知识水平有限,导致转移就业困难
缺乏高等教育背景,缺乏工作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差是无锡农村劳动力的普遍特征。无锡市第三次农业普查发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人员中有3.2%的文盲人口,另外有90%以上的人处于高中或中等专业教育水平,而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数量不超过10%。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更高,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随着社会招聘对于高学历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和引进,面对严格的学历和技术门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往往从事体力劳动,无法选择其他职业。
2.2 劳动力转移盲目、组织不善
无锡农村小农的思想根植于具有浓厚血统和地缘政治观念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思想之中,对就业转移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行动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无锡的GDP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国城市前列。因此,无锡农村工人的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跟随在外地工作并从事相同职业的父母、朋友,而不是通过专业中介或政府的指导。这种转移容易造成盲目性,所带来的就业不稳定,一旦出现问题,通常通过父母、亲戚或朋友,而不是向有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这种无组织的劳动力转移通常会造成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使城市管理复杂化。
2.3 维权意识薄弱,难以维护合法权益
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文化知识,法律观念薄弱,所以,在就业过程中不太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仅仅凭借对用人单位的信任就为其进行工作。他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要努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等。另一方面,缺乏文化教育和法律意识的缺乏的原因使农民工无法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农民工们遇到问题通常采取具有严重后果的非理性措施,以及农民工索取工资的困难。同时,中国现行的市场立法体系仍未健全,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常常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又反过来限制了其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意愿。
3 关于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就业之间冲突的建议
3.1 解决矛盾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减轻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如前所述,保持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城市就业之间平衡的主要内在因素是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越快,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就越多,即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就越小。政府加快城镇化进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新农村”和“新城市”,即将农民工投入到“新农村”和“新城市”的建设中,由此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政府需要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并支持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种植压力中解放出来,获得更高薪水的工作。同时,加速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并通过农村劳动力投入基建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来改善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另外,通过提升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使得农村工人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可以非常有效地丰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3.2 解决矛盾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农村”和“城市”户口之间的障碍,并建立基于两者的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拥有足够公平的社会保障和法律权利。但是,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很大的生存壁垒,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与城市大相径庭,它导致分配不均,无法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获得公平待遇和平等的就业机会。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可以考虑设计农民工急需的社会保障项目。面对进城就业稳定的农民工,工作单位和农民工必须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障,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面对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则选择加入区别于城镇社会保障的体系,减少隐形债务,将社会保险转化为定期储蓄,使农民工放心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面对部分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和用人单位的不作为,则需要政府鼓励和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保,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社保权益。
3.3 解决矛盾需要全面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位置,这要求乡镇政府加强素质教育普及工作,巩固和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年轻一代的文化水平。然而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则要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法律法规的普及,使其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生活水平较低等限制,农村劳动力很少能够得到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结合社会发展和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丰富农村劳动力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与技能,丰富农村劳动力就业所需知识与能力。此外,当今是一个现代传媒发展成熟的时代,还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潜移默化地加强教育培训,从而全面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城镇化发展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通过搜集、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无锡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