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企业国际合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3邢晓敏黄开伟

企业文化 2021年27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岗位考核

文|邢晓敏 谭 浩 黄开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企业越来越趋近于全球化,但是,国际合作项目由于中外双方不同的国情、文化、政治体制以及企业管理的模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探索如何总结形成适合对外合作项目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川东北天然气项目成立之初的首要重点工作。川东北天然气项目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实践,在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培训及考核、薪酬机制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国际合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一、项目背景

川东北天然气项目属“三高”气田,硫化氢含量高达10%~15%,区域位置人口密集,管道周围有10 余万居民,开发风险高,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加之项目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社会环境复杂,地企协调难度大。根据上级单位安全评估报告的结论,认为项目管理标准更严格、更精细,安全与生产管控系统技术更复杂,工作流程更多,管理难度更大,对人员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探索如何完善川东北天然气项目组织机构,发挥双方人力资源优势,健全培训考核制度,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总结形成适合对外合作项目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川东北天然气项目成立之初的首要工作。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川东北天然气项目紧紧围绕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坚持“安全生产、效益开发”主题,不断推进和完善合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践行“油公司”管理模式,搭建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架构

按照“保持项目管理模式不变”和“职责全对应、岗位全覆盖”的原则,把“油公司”作为业务和组织机构的调整方向,逐步优化完善组织机构,有效实现组织机构更为扁平、高效。

1.厘清管理界面,明确岗位职责,组织机构运转高效

将川东北天然气项目的总体主要职责按管理专业划分层层分解到各单位(部门)及岗位上,积极编制、完善各单位(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全部员工岗位说明书,才能促进各单位(部门)、各岗位主要工作职责更加完善、工作界面更加清楚、权责更加明确,不交叉、不重叠、不遗漏,有效保障公司组织机构高效运行。

2.充分论证,合理定员,人员结构趋于最优

经过充分论证对人员构成进行调整。一是总定员数增长比例达5.6%。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建设等专业团队人员增加,与国际合作项目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有效确保了项目的安全平稳运行。二是管理层中方人员占比大幅提升。管理层中方人员占比由原先的16.1%增至60.9%,体现了中方的主导地位。

(二)多渠道配置项目人员,多途径吸收优秀人才

按照“高标准、高素质、人岗匹配、有高含硫及对外合作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原则,国际合作项目精心编制人员选聘方案,充分利用外方公司原有本土员工,以“市场化”为手段,搭建多元化的用工机制,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中方初审、外方公司审核同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程序,通过中石油公司推荐和公开招聘、外方公司派遣、委托业务外包公司招聘等方式,有序开展人员配置工作。

1.多种方式协调配置中石油人员

有效克服增储上产人手紧张难题,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集团公司面向各地区公司公开招聘,采取人员先辞职再入职的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择优录取优秀中石油人员。同步推进业务“归核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中石油人员担任了主营业务领域中大部分的关键核心岗位,占关键岗位总数的60.85%。

2.做好业务外包人员招聘工作

在尽量保留关键岗位外方公司本土员工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非主营业务领域采用第三方用工模式,将社会化程度高、替代性强的辅助业务更多地依托业务外包负责,在提升核心业务水平的同时,降低直接用工总量。通过业务外包公司分两阶段开展业务外包人员招聘工作,第一阶段主要招聘外方公司本土化员工;第二阶段在现场招聘的基础上,缺员部分采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大幅降低中石油人员直接用工总量,有效改善员工队伍结构。

3.严格审核合作方外籍和本土人员

经过严格审查,同意外方公司派遣的外籍人员和本土人员进入国际合作项目。

(三)培训体系科学合理,有力促进人员能力提升

人员配置到位后,为确保到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全面满足岗位任职要求,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编制培训和考核方案,按照“入职培训、意识培训、分步式培训”三个阶段,确保培训全覆盖,人人考核过关上岗。

1.编制合理科学的培训方案

根据中外双方关于培训考核的相关规定,川东北天然气项目提前谋划,在充分征求外方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人员培训考核方案。针对每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个人培训情况跟踪台账,确保了培训内容与岗位完全匹配,为扎实开展培训考核工作打下基础。

2.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人员培训工作

根据编制的人员培训方案,结合不同岗位情况,梳理了作业理念、工具、程序、流程、标准等培训内容。分三个阶段开展培训工作:

第一阶段:综合性入职培训,主要培训文化认知、优良作业管理系统、安全评估经验分享、保密合规、人力资源政策等;

第二阶段:角色培训和认知培训,主要培训作业理念、工具、流程、程序、标准等内容;

第三阶段:分步式在岗一对一培训,主要培训实际业务操作。

为及时跟踪培训进展、有效解决培训问题、全面保障培训质量,中外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搜集学员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每周由现场团队领导与现场各部门经理召开专题会议,每两周由中外双方相关部门经理召开培训评估团队会议,针对导师对学员“参与度、学习、行为、反馈、在岗培训”5 个方面的反馈,及时掌握学员培训表现,协商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训顺利高效开展。

3.积极开展人员考核工作

按照规定和计划安排,进行培训考核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

(1)考核内容。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按照“新进人员”和“在岗人员”分类设置10 项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有效提升考核对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考核方式。采取“量化测评”和“考核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石油负责组织中方公司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对已接受培训的中石油新进人员和业务外包人员进行测评打分。同时,组织中外双方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进行考核谈话、评定等次。

(四)优化薪酬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

为充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国际合作项目积极采取系列措施强化薪酬管理工作,确保了项目安全生产运行,效益大幅提升,员工队伍稳定。

1.分解指标,确定合同,压实责任

年初,将国际合作项目的年度绩效合同考核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单位(部门),细化各项工作的考核内容,确保指标分解不漏项,以考核作为助推器,保障各项重点工作顺利进行。

2.新建制度,突出特点,夯实基础

针对项目多元化用工的特点,分别制定了联合账(中外双方共同账目)下的《绩效考核管理实施细则》《薪酬管理实施细则》《项目所属领导班子和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综合考核实施细则》,将项目中外双方人员、业务外包人员纳入统一规范管理,明确绩效考核内容、方式、兑现周期等;中方账下的《项目薪酬精准激励和专项奖励管理实施细则》,以精准激励为手段,用好工资增量发挥薪酬激励作用,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工作。

3.以岗定薪,以效定薪,优化机制

为贯彻落实上级单位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总体部署,推行岗位管理的理念,对公司所属各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及客观衡量,提出核心关键岗位以及定员意见、优化各岗位人员任职要求;积极探索以岗位为中心的薪酬分配方式,提出划分岗位等级意见,建立合理的绩效奖金等级结构。

中国石油企业正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规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石油企业国际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石,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加大重视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强化培训管理,持续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合规、合理用工,规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管理理念,促进石油企业国际合作项目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岗位考核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爱普生与南方文交所战略合作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京圆满举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油气田开发方案申请对外合作项目的关键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