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重点,打好国企改制攻坚战

2021-01-03文/李

企业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薪酬岗位企业

文/李 彤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天津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过去的一年里,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以国企混改为突破口,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相结合,天津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低下、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活力不足、债务沉重、腐败多发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将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总体来说,国企改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企业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知难而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增强推进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国企改制的方向

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为国企改制指明了方向,即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宗旨推进所有制改革。具体来说,传统体制下的国企——全民所有制企业,应该顺应形势,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文化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成为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

二、国企改制转型的工作要点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旗帜方向是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推进国企改革首先要筑“根”固“魂”、夯实“地基”。

1.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国企改革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2.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国企改制过程正是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最好契机,改制过程应始终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这种融合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坚持党组织对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为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面对改制中涉及的诸多实际细节问题,基层党组织应多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破解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党建质量;再者,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也是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最好体现,企业应结合不同层级实际,制定各级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清单,切实提升决策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总之,应该把党建工作始终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

3.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各环节,把加强党的领导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着力构建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应处理好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实现权利和责任对等,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企业应该编制部门和岗位责任书,明确各部门管理权限,定岗、定员、定责,构建并逐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三)不断提升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质量和发展活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夯实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1.用品牌兴企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力。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服务质量,品牌是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力最直观的标志。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后,市场化经营机制更为明显,要想在市场大环境下长久立足就要树立品牌兴企的观念,提高竞争力,抢占市场。纵观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市场竞争走过的也是从“产品竞争”,到“成本竞争”,再到“品牌竞争”的发展轨迹。可以预见在未来市场,品牌竞争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此,企业应建立品牌建设规划,搜集品牌宣传素材,丰富品牌传播渠道,通过媒体宣传、网站展示、成果申报、奖项评选、运营新媒体等多个渠道广泛宣传企业品牌,扩大美誉度和影响力;还可以积极参与有行业影响力的排名活动,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等等。

2.整合业务链,稳固现有业务主线,拓展多元化业务线条,构建产业链条完整、专业分工、垂直经营的业务格局。具体来说就是,继续巩固好主业,把握好企业优势和客户资源,争取在现有经营规模上努力向上拓展;在此基础上,以主业为核心,再向纵深和相关业务领域延伸。

3.转变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在巩固发展现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外部市场,以实力争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从前不久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建设设想,以及“轨道上的京津冀”等规划可见,从现在到2022年将会是大基建的非常繁荣时期,这都给环渤海地区企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商机,企业完全可以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雄安建设这个新机遇“走出去”,大力开拓外部市场。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则为企业走向全国提供了良好契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战略部署更是为企业走向国际打开了窗口。

4.强化业务协同发展。着力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促进集团内部资产、资金、资源、资质、资信、信息等资源互通共享,力争通过一项业务带动多项业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业务覆盖多行业多产业链环节;促进公司价值链薄弱环节与外部资源的协同经营,产生外部协同效应,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优势,构建利益共同体。

5.加强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产品研究,深刻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尝试“合作共赢”,不断以新的发展目标,催动新的发展动力。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带动经营模式的转型,高质量发展是主题,供给侧改革是主线,改革是根本动力。换句话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企业才能做强、做优、做大,实现转型升级。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应结合发展现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共赢达到拓展新区域、拓展新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宣传和利润提升等助推作用。比如适当组成联合体丰富主业等。

6.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格局。比如,大胆剥离非主业和低效资产,集合优势资源,提升企业乃至集团的整体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再比如,明确业务强弱项,以强补短,推进业务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放大国有资本价值等等。以笔者所从事的监理行业为例,2020年就尝试了主动拓展第三方工程咨询监理业务、工程总承包EPC、PPP等新模式下的监理业务,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聚合体”,探索逐步向全过程工程管理咨询板块延伸,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产业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工程咨询、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项目管理“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格局。

(四)构建并强化体系化建设

企业的运营管理,就是以企业业务价值链为中心,以战略规划为起点,以计划为龙头,以绩效激励为骨架,系统性牵引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协调运行,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运营效益。因此,企业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体系建设,如,组织机构上有组织管控体系;业务上有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人事劳资上有薪酬管理体系;财务上有预算成本核算体系和内控体系;企业整体有风险识别管控体系等等。毫无疑问,任何企业技术质量管理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专业齐全的业务指导手册,推进标准化建设。在这里想着重说说的是与“三项制度改革”息息相关的分配机制和薪酬管理体系。

深化国企改革,完善薪酬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改制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市场化用工制度。应均衡考虑企业内部及外部行业市场情况筹划改制后的薪酬体系,以薪酬与岗位相对价值相匹配、薪酬与工作能力相匹配、薪酬与工作绩效相匹配为薪酬改革的指导思想。员工的工资和其所处的岗位级别相对应。岗位级别主要取决于岗位的责任和岗位在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中的贡献。坚持多劳多得,确定绩效工资,拉开绩效工资档次,按照承担经济责任及经济指标来界定年薪制的人员范围。例如,为了规范职务序列,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使员工能力、贡献与职级合理配置,可以试行职级薪酬体系(职级是根据岗位价值所划分的岗位等级)。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将公司岗位划分为几个岗位序列:行政管理序列、技术序列、项目管理序列、市场营销序列,等等。再在行政职级的基础上,结合岗位价值贡献的差异及公司的当前的实际情况,划分薪酬等级。公司可以不定期开展岗位价值评估,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与各岗位在市场中的薪酬水平,建立公司岗级薪级表及薪酬矩阵表(即综合反映各岗位间的层级关系、岗位薪酬水平与起止区间的薪酬量表)。职务序列与岗位价值决定薪级,岗位任职资格、胜任力与绩效考核结果决定档位。

(五)人才建设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才建设与三项制度改革息息相关,涉及到组织机构、人事聘任、岗位编制、薪酬福利,乃至培训等各个方面。

1.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履职评价体系,打造一支市场化、职业化、契约化、高水平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坚持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与监督机制,进一步营造公平用人环境;健全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市场化用工模式,推动员工能进能出,岗动薪动的聘用机制。

2.对二线服务部门进行职能合并,逐渐推进扁平化管理。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编制,按照实际工作量,岗位技术含量和满负荷工作的要求,搞好管理部室定编、定岗、定责;逐渐量化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严格按照指标考核,实行优胜略汰的选拔机制,对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进行调岗调薪。

3、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快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按市场原则对专业领军人才、重大项目担当人才、新领域开发人才、专门工作特殊人才加大引进力度;严格把住入司关口,严格控制低学历,专业不对口人员入司,从源头上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加速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加强人才储备。

4.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完善分层级、分专业、内容多样、形式灵活、覆盖全员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培训考核和培训激励机制,完善纵向的公司、部门、岗位培训,横向的岗前、岗中、脱岗培训的立体化培训体系;重点围绕职(执)业资格取证、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开展培训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并加强培训结果应用,加速人才转型,提高人才成材速度和质量。

(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是现代化管理企业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向上,能够与集团公司互联互通,信息及时反馈沟通,增强沟通效率和质量;向下,实现分级管控、重点管控,从而达到具体工作质量、进度、成本的全方位掌控和风险防范及时性的目的,为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所以企业要积极推动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企业数据库,如,按照专业要求充实提升技术库,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为企业发展做好技术积累和技术支持。

(七)强化公司制度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探索改制新思路,重新梳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捋顺各管理单元的职责与权限,完善各项制度,使管理制度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相符,为顺利改制铺平道路。

(八)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改制过程中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管理等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加强改制全流程的监管,信息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国有企业改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公司内部体制机制调整,促进发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实施改制,转变管理理念,转型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提升企业的主营业务,优化资本机构,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因此国企改制意义深远。蓝图绘就,正应乘风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现在,改革的方向、任务、目标都已经确立,重点工作已经明确,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紧抓重点,加速推进改制,确保改制真正落实落地。

猜你喜欢

薪酬岗位企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企业
企业
企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