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 提升“三会一课”质量
2021-01-03毛志东
文│毛志东
一、借助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思路提升“三会一课”过程
(一)确定议题要时效科学
科学确定议题是党支部议事决策的前提,要抓好四个谋划:一要厘清责任。支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共同研究商定;支部大会由支委会召集,并研究确定议题。支部书记负责支部日常工作,对讨论决定的问题主动提出意见,必要时征求其他委员意见。二要注意节点。党支部研究决定问题的内容、时间,或来自上级党委的要求,或按照规定的例行会议,或源于本支部标准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统筹谋划、及时部署,防止误事漏事。三要坚持原则。确定议题必须符合上级文件规定和党支部会议决策的职责范畴,搞清楚哪些是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还是行政会议讨论决定的事,会议目的是为了研究工作、解决问题,要确保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四要讲究方法。确定议题要注意效果,会前做好统筹安排,议题要具体科学合理,防止繁杂散乱。
(二)会前准备要全面详实
充分做好会前准备是“三会一课”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做好三个统筹:一是基本情况要落实。主要包括上级有关精神、群众的意见建议等。比如,研究党内品牌建设,会前就要深入了解支部该品牌的现状和上级的要求;研究生产突击等融入中心的工作,不仅要了解本支部突击工作的强项和弱项,还应了解系统内标杆支部相关活动开展的特色;研究立项攻关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要重视相关专业知识,听取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意见,做到联系实际、增强效果。二是讨论发言要做细。提前一天通知开会时间、议题及发言要求,发言意见通常包括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意见等方面。有些议题,责任支委应重点准备,先行发言,便于其他党员多了解情况。三是统一认识要抓早。实践证明,会前酝酿越充分,会上就越便于达成一致,决策的质量就越高。因此,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书记与支委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交换意见,在商讨中统一认识,为民主讨论、会议决定奠定基础。
(三)会中讨论要群策群力
会中能不能正确深入的进行民主讨论,直接关系到会议的质量。需把握三点:一要议要有据。讨论发言要依据党章党规,依据上级精神,立足实际,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防止跑偏走调、脱离实际。二要议得充分。让参会人员充分准备、有话可讲,就要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党员敢讲愿讲;支部书记关键是做好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三要议有质量。讨论发言要善于从思想上政治上本质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实际,敢于讲真话实话,防止就事论事、一团和气。
(四)形成决议要适时集中
形成决议是党支部会议决策程序中出结果的重要一环,应把好三个关:一是分寸关。讨论问题的认识比较到位时,就要及时集中,形成决议。对合理的成分要加以吸收;对不了解全局的不同意见加以解释;对明显有误的观点加以引导,使不同意见得到尊重和理解。二是要素关。支部书记梳理归纳出讨论意见,经表决后形成决议。决议通常包括赞成的意见、把握的原则、达到的目标、落实的责任和时间节点等。要切实体现党员的意志,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原则关。要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不能打擦边球;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发扬民主,保证决议不偏向。
(五)分工落实要从严从实
党支部决议形成后,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一是态度从严。严格落实分工,不能搞变通打折扣,消极应付。个人必须服从党支部的决议,这是一条重要的组织纪律。二是督促从严。支部书记要履行好“检查督促党支部决议贯彻落实”的重要职责,确保决议的贯彻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三是落实从严。积极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道抓好落实,贯彻党支部决议。
二、借助民主集中制的“四种关系”夯实“三会一课”基础
(一)处理好支部书记与支委的关系
部分党支部民主风气不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矛盾是书记不善于发扬民主,不能正确处理与委员的关系,需要把握三点:一要认清书记定位。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并非上下级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的关系。二要做好角色转换。支委班子成员在党内都是平等的,自觉以平等的身份讨论和决定问题,共同对党支部工作集体决策负责。三要发挥少数作用。支部书记要真正尊重少数支委,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鼓励支持,重视支委的培训和传帮带,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素质能力。
(二)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工作的关系
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工作的关系,要做到“三清”。一要划清界限。就基层而言,所谓重大问题,即“三重一大”事项,指本单位重要岗位变动、重点项目、重大决策和大额度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所谓行政工作,则是生产、质量、经营工作必须完成的一些具体任务,其特点是日常事务性、具体操作性。判断什么是重大问题,具体研究哪些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要有更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从而把好方向,正确确定支委会议题。二要弄清范围。哪些议题和问题该在什么会上讨论,党员大会、支委会的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既是党支部履职的范围,又是议事决策应抓住的重大问题。三要分清区别。支委会是党的会议,负责讨论决定支部的重要问题,支委有平等的议事权、表决权,必要时可吸纳其他党员参加,但没有表决权。在决定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上,支委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与班组长会、职工大会等行政会议在性质上和职能上有本质的区别。
(三)处理好个别酝酿与会上讨论的关系
个别酝酿要防止“四种倾向”:一是防止变成个别授意。个别酝酿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书记与支委之间要以交流式、探讨式、沟通式的方法交换意见,不能搞“一言堂”。二是防止代替会议决定。个别酝酿重在沟通思想,为民主讨论服务,不能代替民主讨论,更不能代替会议决定。三是防止搞私下交易。四要坚持真正从有利于单位发展出发,不能为了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私下搞小动作、拉“小圈子”、搞暗箱操作。
(四)处理好严格程序与注重效果的关系
从调研实际看,党支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既有遵守程序不够严格、不够规范的问题,也有表面上走了程序但实际效果不佳情况。因此要严格程序,注重质量,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思想要正。把有利于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增强党员凝聚力战斗力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个人主义不良倾向。二是把关要严。严格贯穿执行程序全过程,自觉做到讲政治、守纪律。三是效果要实。衡量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制度是否落实,程序是否履行,更重要的是看在落实制度和程序中是否真正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促进班子建设、推动工作落实,这才是求真务实的态度。
三、借助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关键提升“三会一课”效果
(一)提高素质能力
党支部书记及支委应具备四种基本素质:一是较强的政治素质,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二是较强的理论素质,善于更新思想观念和提高思维层次;三是较强的业务素质,熟知政策规定和规章制度;四是较强的技术素质,全媒体时代要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需要。
(二)增强党性原则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保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政治责任。二要强化大局意识。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三要强化原则意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敢于坚持原则,维护民主集中制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加强支委班子团结
一是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引导支委和普通党员用创先争优的共同目标统一思想,用提升“三会一课”质量的共同责任凝聚力量,使支部形成合力共展作为。二是以讲原则为根本。团结的目的是为了干事创业,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好处。讲原则的团结才是真正的团结。三是以敢担当为纽带。支委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核心是单位行政正职和支部书记之间的团结。
(四)支部书记示范带头
支部书记在党支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具有主导和示范作用,需在三方面发力:一是严以律己。支部书记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要求,带头爱岗敬业、发扬民主、维护团结,落实支部决议。二是智慧谋事。积极探索总结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和“三会一课”特点规律,善于谋划和推动支部全面建设,善于发现和解决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保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三是情感聚心。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增强亲和力,密切联系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