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研究

2021-01-03

关键词:图书文献数字化

曹 彩

(西宁市图书馆 青海 西宁 810000)

图书馆除了储存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外,它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图书管理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管理程度。而相对于我国国内各个层级的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而言,强化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时代赋予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重要性

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最具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灵魂,其具有地域性、资料性、史料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从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随着整个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实现国家稳定运行和正常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紧紧跟随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为各种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深度结合,那么不仅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快速存储以及传播,还可以从应用和管理性能等方面来提高整体数据运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

1.地域性

地域性是地方文献的显著特点,地方文献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对于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地形地貌、山川河流、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了记载,同时也对该区域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记载。从定义上来说,地域性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而地方文献中的地域性主要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是我国领土所辖中的某一部分。例如,有关于我国湘西地区知识的相关文献资料大多数都是从湘西地区的地方文献中获取的,再如《湘西自治州志》《凤凰县志》等都是反应湘西地区的地方性文献。

2.资料性

地方文献的资料性特征也比较显著,从呈现方式上来说,地方文献可以是公开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内部的资料,同时也可以是日记和手稿等,甚至视频和光盘等都是地方文献的具体呈现方式,只要能够反应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习俗、山川河流等均可称之为地方文献。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地方文献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主要取决于采用者如何采用。

3.史料性

地方文献是我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在日常应用过程中起到了励志、存史、资政的功效,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地方文献主要是以纪实为主要表现形式,一些资料虽然没有公开发行,但也不失为史料的价值,所以这些文献也是属于地方文献范畴。

4.系统性

地方文献是不断的产生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时,地方文献更是某一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我国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一直在编辑出版各种县、市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文献对于某一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记录,从内容来看,其内容之间是存在着有机联系的,地方文献来源于地方文化,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载体,该区域内的多种文献共同反映出了该区域方方面面的发展面貌。

(二)作为信息资源的地方文献重要性

1.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信息资源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时,在这个过程中,各地都在找寻自身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而就文化而言,地方文献则为区域经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对于地方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科技文化等方面有着详实的记载,而且大多数地方文献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实用性的特点,其功效是其他文献所不能具备的。

2.经济决策与科研的依据

地方文献中记载了方方面面的史实,还有很多不见于其他记载的原始资料,其不仅可以帮助地方的执政者制定出科学而符合实际的政策,而且还能够帮助地方政府着眼于地方施政的实际情况,避免短期行为以及部门决策上的孤立行为,为经济决策以及当地的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编史修志的重要史料

地方文献被称之为地方性的百科全书,是经过历代政府官员和学者不断记载、整理、编撰而成的,从而使得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能够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地方文献来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以及风土人情等的情况。如果没有地方文献,编史修志的工作是难以继续下去的。

4.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教材

地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较为全面而且十分详实,有着丰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杰出的历史人物等,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有一定的记载。地方文献的这部分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真实性,而且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1]。

二、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必要性来分析,文献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地方文献对当地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实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与分析,是一种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种文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地方文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内容又十分庞大,进入图书馆往往让人觉得置身于浩瀚的文献海洋之中,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了需求的特定性与文献信息的无形性之间的矛盾,正因为此,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建设,才能化解图书需求的特定性与文献信息的无形性之间的矛盾。所以,图书馆需要结合当前的先进技术对馆藏的文献以及地方文献信息的内容进行多种方式、多种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整理,使得原本无序的、分散的文献资料成为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有序信息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图书馆开发的产品品种越多,就会更加契合用户的需求,那么文献的利用率也就会更高。因此,只有构建出一种适合于不同层次的、不同用户需求的文献交流体系,才能够使得用户与文献之间建立起便捷使用的关系,这样丰富的地方文献才能够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进而能够激活情报信息,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

从可行性上来说,第一,在技术条件方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性的要求比较高,例如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均有所要求,而近些年来,这些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增长。从应用情况来看,这些技术已经开始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深度结合,推动着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第二,网络基础建设条件成熟。网络基础建设条件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需要利用网络对于地方文献的内容进行归档和整理,实现对原始文献的保护,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地方文献的有效利用,因此,网络基础建设条件的具备是做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网络基础建设条件主要有物联网建设、局域网建设以及网络基站建设等。从目前我国发展情况来看,这些网络基础建设条件已经相当成熟,而且随着5G网络的逐渐覆盖,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必然的优势。第三,资金条件和人才条件。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也开始在资金方面有所扶持,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也逐渐开设了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

三、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必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支持,从而发挥出图书馆管理体制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深入推进图书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层次,对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

提升图书馆相关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首先,要使得图书馆的人员彻底转变对传统图书管理的认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各级图书管理机构要持续做好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来付诸实践,并做好监督。其次,各级图书管理机构的领导也应当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对社会和民众的诉求及时关注,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状况,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最后,各级图书馆的管理机构要以图书管理信息化应用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在本机构内要增强人员培训,使得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要明确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加速推动数据资源共享的实现[4]。

(二)梳理工作流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支持,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我国各级图书馆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多方筹措资金,以增加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且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笔资金都使用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来,同时要使不同图书管理部门之间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互通互联,全面推动我国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5]。不仅如此,还要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可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工作划分为读者、图书和管理员三个部分,按照流程、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西宁市图书馆作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本土文化输送到市民身边的重要手段,目前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相对滞后。因此,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前期需要定专题,以课题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后期需要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在西宁市图书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专栏,向读者开放。为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职能,锻炼并培养一批文献研究和信息开发人才,提高图书馆课题、项目等服务水平和地方文献学术研究的能力,打造西宁地区河湟文化咨询中心,西宁市地方文献中心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筹建“河湟之光”专家工作室,与河湟文化专家合作,就如何建立河湟文化史料专题库,如何带动河湟文化专题收集,如何培训图书馆等工作委员会成员,如何开展地方特色品牌活动等做了大量工作。第一,在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服务工作,筹建“河湟之光”专家工作室,以专家带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研究,同时,提升图书馆为政府部门、经济建设、科研领域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探索科技查新、文献信息传递等业务,尝试开展服务联合体内的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工作。第二,为配合国家图书馆“中华记忆”数据库建设,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开启“西宁记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项目,继续补充完善现有的“河湟文化”地方文献数据库。第三,继续做好地方文献、特色文献征集工作,扩大与四区三县、政府部门及各相关单位、阅读推广社团、省内各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推进河湟文化等特色文献建设。第四,做好地方文献的图书采购工作与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联系,索要地方文献书目单,向馆委会递交购书申请,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不断充实特色馆藏。通过多种收集方式,拓宽了西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渠道,丰富了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内容,为构建河湟文化特色馆藏奠定了基础,对今后构建河湟文化收藏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西宁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6]。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必须有长期的准备与积累。相关部门除了要制定好长远的发展计划外,需要构建能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人力、财力保障体系。不仅如此,还需要综合地考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化解各个方面的矛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单个的图书管理机构是不能够完成其使命的,所以,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全社会发展力量,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参与到图书管理的优化进程中来,进而构建起先进的、范围广泛的信息化资源系统,提高图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图书管理信息化朝着更加便捷、更加先进、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能够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支持[7]。

(四)整合数字资源

在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数字资源的整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目前的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数字资源的整合是需要依据一定独立而分散的资源来进行类聚和重组,使得其形成一个效能更加良好的、处理效率更高的数字资源体系[8]。首先,需要基于OPAC书目系统进行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从目前OPAC书目系统资源整合的内容来看,其中包含馆内和馆际两种方式,馆内的OPAC系统资源整合可以分为核心和相关资源的整合,核心资源整合主要有OPAC书目的信息与其电子全文图书、电子全文期刊以及试听资源的对接内容,而相关资源整合主要是指书刊与其评论信息、来源信息的对应与连接,当用户使用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时候,用户通过系统检索到相关的书目信息之后,就可以点击阅读全文的内容,同时该系统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可以向读者提供该地方文献中与读者搜索内容相似或者相近的文字、音频以及视频方面的资料内容。而馆际间OPAC系统的资源整合主要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来进行,可以将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聚合起来,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仅仅需要通过一个OPAC的系统界面就可以检索到图书馆中有关于地方文献的OPAC资源[9]。

其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还要基于网络数据库资源系统的整合,其主要的整合思路为:将不同的网络数据库检索界面统一到同一个检索界面之中,用户在查阅地方文献的过程中仅仅可以通过一次性的操作进而实现在多个网络数据库中的检索。同时,还需要做好基于知识体系的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整合是目前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某学科数字资源进行分解与重组,然后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内容以及关联性的内容在网络系统中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同时还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10]。从整体上来说,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数字化的整合,用户在查阅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和多个角度来利用地方文献的内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做好文献资料的收集,制定建库的标准

在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技术特点以及文献的总体情况来做好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需要坚持全面收集与重点收集相互结合的策略,在明确收集地方文献范围的前提之下,首先做好全面的采集工作,从目前行业内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成果来看,高质量的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与利用价值高的数据库建立有紧密的联系,而利用价值较高的数据库则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过程,所以,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料收集过程中应采取全面收集的策略,根据各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确定其收集的重点,并且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可以在区域内树立标杆,建立地方的特色,从而实现地方文献的全面与重点收集相结合的战略构想[11]。同时,要制定出建立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库的标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不仅仅是地方图书馆的责任,同样也是当地政府与社会的责任,为了使得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具有成效性,应当结合当地的特点,建立规范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如在西宁市图书馆将地方文献的类型、载体、学科的分布情况以及语言特色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还需要参照各个地区的文献工作管理制度以及地方文献收藏的现状,在西宁市建立统一的地方文献标准库。同时,在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讲究配合工作,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较高、工作量庞大的工程,所以,应当在政府、社会以及图书馆管理机构之间相互协作来完成[12]。

(六)争取政府、社会的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与社会应充分地认识到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把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内容,基于本地的情况,招募地方文献工作者来进行文献的采集、开发与利用。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是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关键因素,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好。因此,政府应针对图书馆图书情报类专业人员少的问题,一方面,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图书馆的工作层次;另一方面,鼓励本地大专院校开设地方文献或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使学生对当地文化有初步的了解,进而为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13]。当然,图书馆也可以与大专院校合作,根据需要开展地方文献学方面的培训,也可针对地方文献工作数字化进行专题培训和辅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是适应当前网络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模式,信息化、数字化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持,而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其实施。本文结合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图书文献数字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