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2021-01-03顾光才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语篇教学活动设计

顾光才

摘    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情境性强、层次丰富、相互关联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以大观念为引领,建构文本主线,深刻理解语篇内涵,主动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语篇,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活动设计方向,再实施多种活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语篇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是英语课堂组织和推进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活动逐一落地。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1]。这三类活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内容上彼此关联,在形式上由简入繁,在难度上循序渐进。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

围绕在语篇教学中如何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笔者进行了积极思考和不懈尝试。下面,笔者以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阐述如何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设计层次丰富、逐步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深入研读语篇,确定核心教学内容

语篇是作者表达观点与读者获取信息,实现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主要载体。深入研读语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起点。研读语篇,需要教师厘清语篇的内容、主题、文體特征、语言特点,并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准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和维度。此外,在分析语篇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书面语言材料,也要读懂教材上所提供的图片、图表等非延续性文本隐含的意义。

教师选取的语篇为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阅读板块的“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该单元所处的模块主题为Travel in time and space,单元标题为Online tours。阅读板块提供了单元的主语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内容为如何使用网站进行全球旅行。该语篇为新媒体语篇,它利用多模态形式,力求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和语言学习素材。

编者将语篇的主要内容置于网站背景下,以特点鲜明的图片和简洁凝练的语言呈现主干信息。网页上方的“Tour”“Camera”和“Print”三个图标以及网页最后出现的“Back”图标,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网页的设计形式,颇具真实感。网页上展示的第一幅图为飞机环绕地球的掠影,旨在说明网上旅游的快捷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幅图以巨大的文字提示来点明网络旅行的目的地——纽约,巨幅的图片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面的三幅图分别为华尔街金融中心、中央公园的绿色草坪和著名音乐剧《猫》的演出场景,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强,旨在创设浸润式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不同的文体决定了不同的文本脉络[2]。该语篇的文体类型为说明文,主要讲述了在网页导游Robin的指导下,如何使用网站“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周游世界。语篇共分为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解如何使用网站开启旅游模式;第2~6自然段以美国最大的城市New York为例,介绍了著名的世界贸易中心华尔街、时代广场、中央公园和百老汇名剧《猫》;第7自然段则简述如何开始一次新的旅游。语篇结构以网页浏览的时间顺序和移步异景的空间顺序展开,依次介绍了网站的使用方法以及纽约的名胜景点和风土热情。语篇的语言多采用口语交际用语,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推动叙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凸显网上旅游的优势。句式较为简单,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和祈使句,鼓励读者跟随Robin的节奏,游览国外名胜,感受异国风情。语篇的主题意义在于引领读者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使我们感恩社会发展,热爱生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的态度,提升自我,砥砺奋斗,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活动设计方向

该语篇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策略,可以通过快读、寻读、细读等阅读方式提取文本中的事实性信息,但是在进行对比、例证、推断等思维含量较高的语言学习活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引领。基于语篇分析和学情实际,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教师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于主题语境,识别guide、trade、Europe、Asia等生词,并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含义。

(2)通过阅读、细读等策略,了解文本大意,梳理并获取网上旅游的方法以及纽约名胜景点等基本事实性信息。

(3)通过评判性阅读,就作者的写作目的、Robin的介绍进行评论,发表自己对网络旅游的观点和态度。

(4)运用所学语言,为纽约制作海报进行宣传,争当网络小导游。

目标(1)借力主题语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单词,在语境中发展语言能力;目标(2)基于语篇,以网络旅游的方法为导向,梳理信息,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渗透阅读策略;目标(3)深入语篇,评判他人的介绍,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看法;目标(4)超越语篇,迁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在相似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多种活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对应文本解读的初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各种学习活动为脚手架,以大问题为轴线,初步感知语篇的主题,厘清文本脉络,促进结构化知识的建构。

1.感知与注意

在导入环节,教师以问题“Do you like traveling? Where have you been?”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同时也关注到这节课的话题与旅游息息相关。教师以此为契机,以学校的学生会招募导游为主线,设定主任务,以此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师指出,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们的导游可以不用戴口罩就能浏览世界名胜。学生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对于语篇阅读充满期待。

2.获取与梳理

日常旅游出行之前,我们往往考虑参观地点、出行方式和花费时间三个重要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语篇的标题和导语中捕捉上述三项重要信息,为后面的语篇阅读做好关键信息的铺垫,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网络旅游的兴趣。接着,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如图1,斜体字为学生填写部分),梳理出此次网络旅游的信息节点,如Who guides us、How to travel、Continents to travel。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信息,有助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将语言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

在获取网络旅游的操作方法之后,教师按照语篇中提供的脉络线索,进一步引领学生从图片等多模态文本中抓取关键信息。教师询问学生:“我们今天要去浏览的城市是哪里?”学生异口同声回答“New York”。教师追问是如何知晓答案的,学生回答从教材第38页的图片可直接得出答案。教师适时渗透阅读策略:我们可以从语篇的插图中提炼核心信息,扫除后期阅读的信息障碍。

3.概括与整合

信息结构图能够帮助学生厘清不同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通过呈现段落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整体架构,有益于培养学生整合主干信息、概括语篇主旨的能力。教师呈现如下结构图(如图2,斜体字为学生填写部分),引导学生提炼段落大意,并根据段落主题进行归纳整合。学生在获取细节信息的基础上,整合语篇的推进主线,即如何开始网络旅游—以纽约为例详解网上旅游—如何开启新的游览之旅,将文本信息转化为清晰立体、可读性强的结构图。

(二)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键之处。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引领至语篇最核心的部分。在设计这一类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设计的情境性和层次性,并在活动中渗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1.描述与阐释

教师呈现如下信息:

Q1:

A: Its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Wall Street.

Q2:

A: They gather in Times Square on New Years Eve.

Q3:

A: Because its exciting.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三组问答。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这项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答案,反向逆推问题。以答案索寻问题,就是以答案为圆心,以逆向思维为半径辐射语篇,有助于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分析与判断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3],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源代码。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网络旅游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它与实地旅游的差异确实存在。教师抛出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travelling?”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课堂所学回答:“As for the advantages, we can visit many cities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in such a short time. More importantly, when we enjoy online tour, we can be safe. As for the disadvantages, maybe we lose the opportunities of making friends with local people and having delicious local food.”这样精彩的回答,是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梳理出利弊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智慧的凝结。

3.内化与应用

教师发出指令:“Daniel takes some notes while visiting Broadway. Read his notes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s.”这是要求学生根据Daniel的笔记(如图3),复述语篇内容。区别于以往的思维导图,该笔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笔记上呈现的关键词、标记符号和图片,是语段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不仅为学生的复述活动提供了语用支架,而且有效降低了这一任务的难度,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在识别笔记、复述语段的过程中,将图式信息再次转化为言语信息,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建立在对语篇的深入理解之上,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迁移创新类活动的显著特征是以语篇提供的语言和框架为基准,引领学生进行评判性思考,迁移语言知识和结构知识。

1.推理与论证

教师呈现如下语句:

①Welcome to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Im your tour guide, Robin.

②Here we are in “the Big Apple”— New York, the biggest city in the USA.

③OK, so much for New York.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这些语言具有交際性、场景性和口语化的特点。教师进一步启发:“How do these features of language help express the theme?”学生的回答:“These sentences encourage readers to continue their tour on the Internet. ”“These sentences can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readers and Robin.”“Through theses sentences, the readers can create vivid pictures of places.”学生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语言,得出网络游记独特的语言特点,以及他们和表述语篇主题之间的正向关系。

2.批判与评价

教师启迪学生思考:“What order does Robins introduction follow? ”学生通过Wall Street、Times Square、Central Park和Broadway梳理出空间顺序,又通过Welcome to ...、Here we are in ...、Further on is ...、In the centre of等句型判断出时间顺序。教师继而追问:“Do you think Robins introduction is a successful one? Give your reasons.”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I think Robins introduction is wonderful because he follows time order and space order, which makes the introduction clear and logical. ”“In my opinion, Robins introduction is successful because I want to visit the website to start my online tour, but maybe Robin can add more details to his introduction since a few sentences can not fully express the beauty of the places.”

3.想象与创造

基于课堂伊始设定的主线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争当网络导游的最后一项任务——制作海报介绍纽约。海报制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包括写作任务和绘画任务。学生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手脑并用,思考语言风格和语篇构成,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并配以得体的图示,做到图文并茂。海报任务的完成,是一种可视化成果的体现,教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四、结语

践行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生成高阶思维的应然诉求。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深度研读语篇,加强文本解读能力,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设计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教师深刻领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本质内涵和交融关系,依托多模态语篇,基于学生立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教师还应树立大单元理念,将语篇置于单元之中,将单元置于模块之中,充分发挥文本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2-63.

[2]钱剑英,徐钰,杨新辉,张弘,汪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信息加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51.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语篇教学活动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