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云南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2寇灿厦国银

新农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文明发展对策

寇灿 厦国银

摘要: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云南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存在着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通过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循环,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云南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地域优势,采用积极有效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重效益。本文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以生态文明的观点,对云南区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定义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文化理念,是一切文明形式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上的表现形式。玉龙县高原特色农业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为核心,促进群众的行为意识和价值态度向环境资源和谐共生的方式转型,建立和谐的生态文明体系。宣传推广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最终形成具有彰显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现代生态文明得以弘扬和发展。

从生态文明的视域下,区域特色农业是一个立体网络,兼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功能。深度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国家农业结构阶段性优化,增加农副业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尤其是生态农业交替衍生的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内核,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付出,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得以初步建立,生态农业建设规范日趋明显,产业效果逐渐递增。在取得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仍然要正视我国生态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现状。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态势

1.1…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其生产的产品称为生态产品、健康产品、自然产品或有机产品等。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前提,形成一个闭环型低能耗动态循環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环境友好型模式下产生最大的劳动附加值。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系统内动态平衡为主题思想,合理统筹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尽最大能力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石油原材料的使用,获得生态农副产品的产出,继而形成农业生产持续高效、能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1.2…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始,改革开放日渐深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呈现了逐渐恶化的趋势,因此,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规划,以县级为基本试点单元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形式各异的生态农业示范区2000多个,其中有300多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现有10多个省份正在开展生态省建设。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基本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 玉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同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通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解决水土流失、盐碱化治理、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逐渐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有机化。因此,认真研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生态农业经济问题,对于促进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实施可持续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实现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发展质量下降,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同时,为了贯彻《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玉龙县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2.2 实现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业发展面临着县域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县域外优质农产品的涌入将对玉龙县部分传统农产品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逐步使玉龙县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深度开发一批具有显著地理标识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深加工农产品,不断加大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及标准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才能促进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2.3…满足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现代农业农产品的核心在于技术和服务的竞争,是对于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安全监控。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进一步缩小石油性能源消耗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减少消除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4…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农业发展政策的需要

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偶合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国家政策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也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创造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在云南调研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强化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行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和绿色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形式和要求,在准确分析区域内外条件及全县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玉龙县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国家级生态县的工作。

2.5…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把创新驱动放在首要位置。在日新月異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尤其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大量涌现,农产品与消费者间的距离持续缩短,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产品管理、营销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努力促进生产经营模式的有效变革。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双创空间”,降低创业门槛,发挥小微企业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云南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多数层次偏低,处于价值链低端,但这些产业并非没有市场,关键是要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进行改造,使之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焕发出新的动力,步入生命周期的新征程。目前,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就是要深入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行动,引导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以网络为媒,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3 玉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环境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状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与古城区、宁蒗县相邻,南与剑川县相连,西与维西县、兰坪县接壤,北隔金沙江与香格里拉市、四川省木里县相邻。全县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51公里。玉龙县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长时间日照强度大,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具备横断山脉高原地区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全县地理区域位于横断山脉东缘的地质运动强烈地区,以玉龙雪山西侧的弧形断裂带为界,东部为盐源—丽江台缘幼陷带,西部邪江地槽褶皱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全县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东部最低点为金沙江面,海拔1219米,相差达4377米。全县地貌分为盆地、河流阶地及河漫滩区、侵蚀高山区、冰蚀高山区、侵蚀丘陵区、溶蚀型山区6种类型。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从塔城乡入境,在境内流程达447公里,占长江全长的7%,举世闻名的“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峡谷都在玉龙县境内。玉龙县土壤共有13种类型,主有亚高山寒漠土、灰针叶林土、灰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棕壤、红壤等7类地带性土壤及石灰岩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6类非地带性土壤。分布分散,其中以棕壤(红土)所占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7.12%,分布于海拔2600~3200米的山地上,全县大多数地方均有分布。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和自然肥力较高。

3.2…主要资源状况

3.2.1…农林牧业资源…玉龙县农业用地类型复杂,有坝区、河谷区、半山区、山区及高寒山区,境内确定优先发展烤烟、中药材、畜牧业、林果、豆类、魔芋、山嵛菜等7个优势农产业。玉龙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有林地面积4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5%,森林覆盖率为65%,2004年按要求完成两类林区划。全县森林蓄积量为4900万立方米。玉龙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其畜牧业的发展态势逐年持续发展,2005年末玉龙县县大小牲畜存栏量达41.6万头。其中生猪存栏18万头,大牲畜存栏8万头,山绵羊存栏15万只,按以上存栏量在全省排列比较靠前。近代经济学的观点,牲畜存栏量虽已不再作为评价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但它标志着玉龙县畜牧业有着庞大的基础和资源潜力,并且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增大。

3.2.2…生物资源…玉龙县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之一,主要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及经济林。主要树种以针叶树种占优势,云南松最多,云杉、冷杉普遍分布,其次是栎类林、硬阔叶林、阔叶林、青冈等壳斗科树种;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核桃、漆树、汕桐、乌桕、油橄榄、花椒、板栗、柿子等。另外,玉龙县的草场资源、中草药资源及观赏植物(花卉)资源也很丰富。玉龙县动物资源丰富,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有兽类7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1种,鸟类290种。

4 玉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

4.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长

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很强,对环境污染的反应程度也很大。污染已给我国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玉龙县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万吨,农业生产每年需用化肥、农药1万余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得玉龙县的生态保护面临压力增长的趋势。

4.2…水土流失严重

玉龙县区域内乱开乱挖、乱砍滥发现象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有下降的趋势。部分森林覆盖率低的山地坡陡,土质疏松,雨水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4.3…农业用地质量下降

传统农业中,有机化肥和高效农药大量使用,促使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严重,对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4.4…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业仍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农业的耕作方式较为落后,科技含量低,传统农业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5 玉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科技先导、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等五大战略,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以科技为源头,以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在区域特色和生态为着力点,不断改进农业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高效农业生产能力。开创条件佳、体系好、结构优、产品专的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玉龙县建成云药、云花、云果的滇西北创新培育基地。

6 玉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6.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

坚持农业的基础重要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国家亲民惠民的政策,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的理念,强化扶持农业、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建立稳定增加的支农资金渠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引导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巩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互利共赢,不断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加大对农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建设持续扶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耕地红线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土地和农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在耕地用途不改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依法合理流转,大力推广“劳务挂钩、土地入股”等形式的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

6.2…狠抓中低产田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依托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以《玉龙县22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为依据,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和要求,拟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整合土地整治、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口粮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大兴农田水利、土地平整、机耕路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按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推进,到2020年全面完成22万亩改造规划,实现人均拥有一亩以上高稳产田地的目标。

6.3…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建设。结合玉龙县实际,建设一批适应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杂交玉米制种、芸豆、药材、马铃薯、油菜等农产品基地,发展一批特色农产业。进一步搞好玉龙县南口工业园区建设,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含量高、起点高的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境外龙头企业入住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扶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使之成为连结龙头企业、市场和广大农户的纽带,提高农产品开发、种植、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土地租赁、劳务挂钩”的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优化整合生产资源。采取龙头牵动、科技示范、能人带动、政策推动的方式,切实搞好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依托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解放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托项目大力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依托粮种补贴,大力推广优质良种。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农业的建设,尤其是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品一标”已经成为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6.4…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素质内涵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提升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业环保、农村能源、农业执法、农业教育、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网络、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防灾减灾等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发展进程,推动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搞好科技服务,投入农业经济建设的战场。加快优质良种的引进、选育、推广工作,提高玉龙县优势产业的良种化水平。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水果套袋等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加强作物病虫害防治,做好防雹、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6.5…發展观光旅游农业,实现“农旅结合,开放活农”

玉龙县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气候与生物地理资源的多样性、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农旅融合、打造特色庄园和观光农业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玫瑰庄园、玫瑰小镇、复华假日酒店等为代表的系列庄园有效的带动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精准扶贫。

6.6…加强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政府和民间的一同重视和参与,因此,加强生态农业知识的宣教和推广,可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受传统农业发展思维的制约,部分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发展生态农业重视和认识程度与实际脱节,对生态农业发展缺乏热度和力度,为了保障我国生态农业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待加强。在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要创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生态农业投资与贷款的优惠政策,生态农产品的价格机制保护政策,农产品的认证与市场准入政策,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的推广措施,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及相关的机制与体制激活等方面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是发展优质生态农业的前提条件。政府和相关企业必须加强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生态农业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和综合利用,加大金沙江上游特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保护力度。

总之,作为一个循环性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云南区域高原特色农业是农业生态生产与农业经济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该模式运行过程中既要尊重自然科学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科学发展,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生物教育建设项目(云教发〔2018〕83号)。

作者简介:寇灿(198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滇西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研发及相关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厦国银(1982-),女,讲师。主要从事滇西北高原特色农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文明发展对策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