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
2021-01-02张欣
张欣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摘 要:依托地方文献资源升级文旅产业链是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旅游事业创新的新路径。文章指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对于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概括了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提出了明确定位、开发资源、多元合作等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2-0029-03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通过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机构改革方案。同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序幕正式拉开[1]。深入发掘地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价值,顺应文旅融合时代发展趋势,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广泛共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以来,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并积极付诸实践,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成功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文旅融合+图书馆”进行主题检索发现,学界对于文旅融合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民宿、旅游景点、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旅行及服务创新等服务领域,对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独特的全域文化旅游资源,抢抓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弥补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短板的深入研究成果较少。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除了要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还要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公共圖书馆基于地方文献资源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1.1 助力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我国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的合并,不仅能够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开发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还能够打破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对内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应抢抓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改变以往地方文献建设工作重收藏、轻利用的工作模式,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1.2 扩大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公共图书馆作为历史文献的收集、保存机构,在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受自然环境、地域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文献资源呈现出分散、无序的分布特点,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时存在文献历史年代跨度大、收集困难等问题。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秉持主动、开放的服务姿态,加大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力度,丰富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在有效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实现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1.3 增加宣传途径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详实记录了各地区的山川、地理和人文景观等信息,能够对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公共图书馆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地方文献资源在旅游服务行业中的认知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与旅行社、文创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知识宣传与相关产品开发方面的工作能力,便于更多读者随时随地查阅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了解各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旅游景点分布情况,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2.1 特色资源建设力度不足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公共图书馆仅重视对地方文献的采购工作,忽视了面向民间机构或个人的征集工作,其馆藏特色资源的建设力度不足。郭芹通过网络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内容主要以地方特色文化及相关人物信息为主,缺乏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相关内容[3]。陈高潮注意到图书馆在支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优势,认为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有效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4]。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文献资源在载体形态、内容和生产方式方面已发生重大改变,公共图书馆除应继续加大对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外,还应不断加强对政府信息、网络文献、图片、视频、非遗民俗、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景区、地方红色文献、工业经济建设史等地方专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发挥“以景促文、以景显文、以文补景”的价值引领作用。
2.2 难以深入开展文旅融合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分属于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公共图书馆侧重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服务行业主要以地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观光为主导,市场行为较多。随着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合并,虽然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文旅融合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也出现了服务思路不明、深度不足、方式单一、理念陈旧等新的问题,如:公共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服务当地旅游经济的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以信息咨询、阅读推广为主要方式[5]。目前,公共图书馆依旧采用“以资源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难以深入开展文旅融合服务[6]。
2.3 多元合作力度不足
2018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了《全球愿景报告》,明确指出与外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创建一个强大、统一的图书馆领域至关重要[7]。目前,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博物馆、旅行社、文创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力度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联动机制,不利于文旅融合发展。开放合作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在变革与发展中谋求突破的重要机遇[8]。公共图书馆应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我国的文旅融合发展。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3.1 明确定位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根据文旅融合发展要求,积极做好管理机构改革及相关工作,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寻找文旅融合创新的生长点。公共图书馆要实现自身资源、服务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就需要立足地区实际情况,加大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深入挖掘地区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特色资源。从事地方文献开发工作的馆员可通过实地调研或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展对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梳理、分析工作,掌握各地区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和发展情况,为文旅相关部门提供深层次的决策服务,为文旅融合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开发资源
省级公共图书馆可组建区域地方文献联盟,统一指导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平台联建工作,明确地方文献资源的采集标准、建设方向和服务范围,构建符合文旅融合发展要求的资源共建合作框架。例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委托或联合共建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及外来游客搭建集餐饮、住宿、交通出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联盟网站、微信公众号的显著位置发布特色文旅资源信息,提升游客满意度。
3.3 多元合作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第三
文化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应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总体发展思路,树立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战略服务理念,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联合区域内的相关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工作,以实现扬长避短、合作共赢的目标。
3.3.1 与文博机构合作。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文化馆、博物馆、文创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各自的资源及信息服务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例如,山西省图书馆与晋祠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古籍文物展,以展示和宣传山西省景区的特色旅游文化,为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
3.3.2 与旅行社、景区合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构建文旅服务生态链,实现文化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公共图书馆可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旅游简报、SMS(短信息服务)、宣传折页等形式,为旅行社和景区提供特色旅游信息实时推送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3.3.3 与民宿、酒店合作。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各地的民宿、主题酒店不断增多,为公共圖书馆服务的延伸提供了发展契机。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与民宿、主题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地方文献相关服务。例如,宁波图书馆陆续与十余家精品酒店和民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广泛向市民、游客推广、普及馆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文旅融合服务实践[10]。
参考文献:
[1]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2] 王文娟.文旅融合视域下地方文献阅读品牌建设研究:以“龙江文脉”品牌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12):57-60.
[3] 郭芹.“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9(9):58-62.
[4] 陈高潮.地方文献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J].图书馆建设,2004(4):101-102,106.
[5] 孙国茂,郭闻钧,岑映,等.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当地旅游经济的路径探索:以舟山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2):78-82.
[6][8] 周红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6):23-27,41.
[7] THE GLOBAL VISION REPORT SUMMARY[EB/OL].[2021-10-15].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GVMultimedia/publications/gv-report-summary_2.pdf.
[9] 吴晋斐.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3):70-73.
[10] 徐益波,毛婕.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宁波样本”: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0-12.
(编校:冯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