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丹参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
2021-01-02齐淑艳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在种植一年之后的12月中旬左右,地上部分枯萎或春季地上部分还未萌芽时,采挖其根及根茎,待干燥可入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物质,因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而需求量日益增加。丹参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如丹参片、丹参滴丸、丹参胶囊,甚至还可作药膳。但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種植区域的无序扩展,以及过于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药材的品质及药性,近年来丹参的药材品质大不如前,药性减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红根大红袍,血参根,因其根外皮朱红色而得名,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及根茎,阳生,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丹参被列为上品。作为君药,丹参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肌血流量,保护心脑血管及肝脏,加快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的功效在《千金方》被记录为:“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
自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中尾万三等第一次从丹参中提取分离出丹参酮的3种脂溶性成分,距今已有80多年。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中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让丹参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丹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等。笔者在研究资源利用现状时发现,药用植物的非入药部位多被作为废料丢弃,但其实中药的非药用部位也具备一定的药理活性。秉承着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宗旨,一些研究团体对丹参的非入药部位——茎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丹参茎叶与丹参一样,均可改善糖尿病症状,且能有效预防继发性肾损伤。此外,丹参花价廉易得,药效明确,温和无毒,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丹参花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少,目前主要用在日用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等。
CYP酶,即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细胞色素酶。这种酶的活性决定了生物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因此与药物的清除率有着直接关系。细胞种色素酶主要作用于肝脏内。大多数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要经过肝脏,在肝脏内通过药物代谢系统的催化进行代谢,所以一旦细胞色素酶P450出现异常,会导致这些药物在肝脏内不能被及时代谢,或者代谢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影响到药物效果。因此对细胞色素酶P450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监测,能给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指导提供数据依据。
4 CYP酶在丹参中的研究现状
药物容易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发生在代谢过程中的占 40%。丹参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2可抑制肝脏中CYP3A4蛋白及mRNA的表达。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有效降低CYP2C19基因变异的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提升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 降低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率。丹参、红花在配伍后对CYP450亚型CYP1A2和CYP2E1基因有抑制作用。丹参对奶牛脂肪肝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加快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CYP1家族酶活力的强效抑制剂丹参酮能抑制阳性诱导剂B[a]P在HepG2细胞上对CYP1家族活力的诱导。
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由于我国正处于老龄化时代,药用丹参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1960年,全国丹参需求量不到100万公斤,1978年增加到了650万公斤,18年间需求量增加了约5.5倍。据了解,目前丹参市场年需求量在2万吨左右,预测需求量还将持续上涨。需求带动发展,受丹参涨价刺激,安徽省亳州市牛集镇2016年全镇栽种丹参面积约3000亩,到2019年全镇栽种便达到了上万亩,增加了3倍多,山东、河南、山西等产区的丹参种植面积均扩增不少。
作者简介:齐淑艳(1975-),女,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