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馆》中人物塑造的特点及具体形象分析

2021-01-0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爷茶馆老舍

李 芳

(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茶馆》是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大胆地将戏曲与文学进行融合,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超现实的文学人物,同时也借鉴西方古典主义和现代戏剧的文学创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话剧的创造形式。

一、《茶馆》作品的相关概述

(一)《茶馆》的创作背景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而独立存在,老舍一生的经历是我国近代文学的缩影,其创造的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舍创造出来的《龙须沟》《青年突击队》等成为当时舞台剧的典范。1956 年,党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使得国内文艺圈百花齐放,作家们热烈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文学创作[1]。老舍也在这一时期重新找回了自己所熟悉的文学创作契机,写下了《茶馆》这一经典作品。

(二)《茶馆》的艺术地位

20 世纪50 年代的艺术作品基本以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为主题,《茶馆》的创作则完全区别于其他的话剧作品,是当时文艺界模式化下的奇葩[2]。《茶馆》之所以一经演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与老北京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茶馆》的出现极大地契合了老北京艺术家对戏剧的追求,激发了导演和演员们的创作演出热情。当时,许多知名演员都希望加入《茶馆》剧组,扮演其中的角色。《茶馆》表现了当时北京浓郁的人文气息,诠释了那个时代北京人的生活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冲破了当时模式化的戏剧表演形式,反映了当时艺术家对戏剧新形式的强烈渴望。《茶馆》在受到赞扬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批判。然而,当时的艺术家仍旧承受巨大的压力,将《茶馆》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成为一部影响中国后期戏剧创作的经典巨作[3]。

二、《茶馆》人物塑造的特点

(一)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

老舍的《茶馆》生动再现了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中的中国社会面貌,通过塑造大量的人物,点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变中国命运”的主题。《茶馆》就像一个小社会,通过这个小小的环境折射出外部世界的整体面貌。《茶馆》在进行人物塑造时,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是大胆地通过众多人物速写构成一个丰富的戏剧片段,经过老舍的巧妙编排,生动再现了当时社会各级阶层的冲突。《茶馆》全剧人物接近70 个,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众不同,有血有肉,仅凭两三句台词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老舍注重人物的背景设定,通过塑造人物,带出相应的背景故事,让不同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组成了相应的戏剧画面。例如,《茶馆》中的常四爷、松二爷与流氓吃饭,以打群架事件为引子,突出松二爷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的特点,同时也对比出常四爷的正直勇敢。在这一幕的剧情中,观众能够充分了解到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欺凌。

(二)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安排合理

《茶馆》塑造了大量的人物,主要人物贯穿全剧始终,次要人物为推动剧情,其出场方式灵活,对主要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茶馆》掌柜王利发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他善于判断趋势,富有心机,为人精明,在经营茶馆生意时,有着商人圆滑自私的一面。尽管王利发早年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左右逢源,但终究逃不出破产的悲惨命运。王利发拥有一定的社会财富,但仍旧属于社会底层,缺乏竞争力。老舍塑造王利发这样的人物,主要是为了表现当时中国的腐朽程度,揭示新时代必将到来。常四爷是茶馆的老顾客,也是剧中的重要人物。他尽管出身贵族,但不满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常四爷为人善良,拥有崇高的爱国情怀,看不惯洋人的飞扬跋扈,同情底层平民,喜欢打抱不平,与剧中的王利发形成了鲜明对比。《茶馆》将王利发和常四爷的命运贯穿于戏剧的始终,成为故事的主要线索。由于该作品内容时空跨度较大,老舍在处理一些次要人物时手法非常巧妙,用独特的出场方式推动了故事的进展。例如,剧中的二德子、唐铁嘴、卖艺老人等,尽管出场次数较少,但形象鲜明,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老舍将不同类型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突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三)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相适应

尽管《茶馆》没有中心故事,不刻意营造反转曲折的剧情,但其中的人物性格突出,剧情环环相扣,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每个人物出场都与时代存在一系列的关系。例如,其中的说书人、厨子等,其悲惨命运都源于当时的黑暗背景。又如,“庞太监娶媳妇儿”的剧情巧妙穿插了庞太监与秦仲义的人物对话,表现了荒唐年代的荒唐事。庞太监娶老婆时的得意忘形,既暴露了旧社会既得利益者的丑恶嘴脸,也反映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情况。

(四)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整部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又比较含蓄,老舍能够用一句话生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对于剧中的马五爷,老舍仅用几句台词便把他投靠洋人、欺压百姓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老舍在塑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时,把不同阶层人们的言行举止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在塑造秦仲义这个角色时,当看到乞讨的乡妇和小妞的时候,直接对王利发说:“轰出去!”将其资本家的阴狠性格完全暴露出来。同时,这个民族资本家也有着爱国的性格特点,“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短短几句话,体现了这位民族资本家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三、《茶馆》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分析

(一)王利发

王利发是《茶馆》的主角,在第一幕时,他正值壮年,从父亲手中接管了茶馆生意,在为人处事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智慧,为了讨好茶馆主顾二德子,他称二德子为“德爷”,他心里清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些人不能得罪。面对警察、特务时,王利发用起了“您”的敬语,而对那些难民则态度强硬,丝毫没有半点同情。老舍通过王利发对他人的说话态度,塑造了青年王利发八面玲珑、圆滑事故的形象。在第二幕中,王利发已经人到中年,为了守住家产,他变得胆小怕事而又自私自利。王利发在经受洋人和军阀的一系列压迫之后,尽管表面依旧低声下气,心中却压抑着巨大的怒火。随着时代的变迁,王利发的命运也发生转变,中年时期的他更多的是愁苦和无奈。到了第三幕时,王利发已经人到晚年,他感慨旧时代毁了他和他的家业,他的个人独白更是对自身命运的生动概括。

(二)常四爷

常四爷身上体现着八旗将士独有的爱国情操。常四爷目光尖锐,有一颗爱国心。剧中常四爷因逃犯母女与秦仲义发生矛盾,老舍通过二人的对话,表现了常四爷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绝望,他不忍心看着大清国衰败。晚年的常四爷尽管穷困潦倒,但仍旧有骨气。老舍通过塑造这一角色,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腐朽社会的反抗情绪。

(三)秦仲义

在第一幕登场时,秦仲义只有20 多岁。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秦仲义报国心切,变卖家产,创建工厂。秦仲义的一生充满了讽刺,他固执而又骄傲,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的命运,然而却自视清高,无法与大众交流,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单打独斗了一生,却终究以惨败而收场。

(四)松二爷

松二爷原本也是个旗人,但他生性懒惰,胆小怕事,一事无成,整天游手好闲,怀念前清时期的荣华富贵。尽管时代变迁,他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却仍旧怀念过去,不愿自力更生,最终饿死。松二爷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腐朽封建王朝对人们的思想毒害。

(五)宋恩子、吴祥子

宋恩子、吴祥子是当时黑恶势力的代表,他们有着封建社会末期恶势力的劣根性。老舍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把宋恩子、吴祥子欺男霸女、贪婪蛮横的形象展现得十分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结语

《茶馆》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既有对戊戌变法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反抗。老舍在塑造《茶馆》中的人物时,用简练的语言刻画角色形象,生动再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现状。剧中人物数量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共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猜你喜欢

四爷茶馆老舍
《茶馆》
四爷和他的马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的求婚
傻四爷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清雅茶馆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