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时代特点
2021-01-02臧英杰戴世英王人杰
孙 超 臧英杰 戴世英 王人杰 李 进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的印发,吹响了我国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号角,对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各级教育质量,营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指导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并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文件,是摆在各级政府、学校及用人单位等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总体方案》积极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强调“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落实,尤其是对高校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人才培养职能、强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1 德育首位,引领方向
《总体方案》突出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这个重点。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新的内涵,突出了新时代的新形势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总体方案》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未来,突出了教育的地位,是对2018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扭转教育的评价导向、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进一步落实,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的进一步落实,是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贯彻实施的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民意及时代发展要求,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教育公平”以及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一直强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时代在不断变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要求对其评价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总体方案》阐明了教育改革的精髓,指明了各级各类教育前进的方向,积极回应了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是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有力回应。具有鲜明意蕴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 导向清晰,高度提升《总体方案》
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了崭新高度,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强调,检验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总体方案》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成才、社会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弊端,就是要“促使校长专心管理、教师专心教书、学生专心学习,充分体现了引导学校确立科学育人目标的导向。”①我们认为,《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勇敢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科学的回答了“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培养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更需要过硬的品行这个主题。
3 方向明确,内容突破
《总体方案》直面矛盾,牢牢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师的育人方式等诸方面的改革,归根到底就是“政府如何管教育、学校如何办教育”的问题。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事实证明,用什么样的指挥棒进行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以往,教育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系统地考察立德树人成效,唯有确立科学、专业、客观,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总体方案》的出台,找准了“突破口”,不仅体现了坚定的改革意志,而且明确了改革举措。对于加快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体制机制、模式、方式等不同的内容上指明了明确的改革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4 领域宽阔,全面改革
《总体方案》强调,立德树人要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针对不同类别学校的评价标准,将党的领导、办学方向、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办学治校等工作的成效纳入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此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领域落实。尤其是对高等学校的评价,提出了推进分类评价、改进本科评估和学科评价、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等八方面具体任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必将有力调动很大一部分高校的转型发展步伐,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办学,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突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促进高校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改革,意义重大。
5 重点突出,回应关切《总体方案》
突出明确了各级教育尤其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底线要求。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全社会一段时期以来普遍关注的、出现的师德失范、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行为而进行的主动的回应,是对社会关心和关切的碰触底线的师德师风行为所表明的态度,是对师德师风失范现象的处理的“亮剑”。《总体方案》明确,国家对于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的态度——零容忍;对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的处理——依法依规。不仅使师德师风失范行为有规可依,而且也十分清楚的表明了对师德师风问题的旗帜鲜明的态度,就是要杜绝师德师风的失范行为,如有出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6 措施得力,共享信息《总体方案》
中提到了除了以往文件中一以贯之的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一票否决”外,提出了建立健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崭新举措。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过去的教师违规处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改变了如教师出现了师德师风的失范问题或有失范行为,受处分后教师可调离该学校而去他校任职,或从教室岗位调到教辅或其他岗位,且有可能仍会出现类似师德师风方面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师德师风失范存在的问题的情况。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就会从根本上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将教师师德师风等管理纳入类似于“失信”人员的范畴,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这个电子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让有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教师无处遁形。
7 齐抓共管,夯实责任《总体方案》
中明确规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问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纵向机制。重点部署了三项主要任务。对各级党委,《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①;对政府,《总体方案》提出,重点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人民关注的教育问题等方面全面考核,既考核结果,也考核过程;对高校,《总体方案》强调,推行分类评价、改进教育教学及学科评估、探索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等具体举措,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书记、校长是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不利或不到位要对第一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教师是教育之本、更是兴教之源。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首要职责,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那就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祖国的建设者,使培养学生成为“既成人又成才”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因而《总体方案》在教师评价的改革方面,强调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就是要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明确了教师的努力方向以及要注意的底线,也明确了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最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总体方案》的出台,强调教师要自信、自律、自尊、自立,遵准则、守底线,就是让教师回归到教育的初心,把自身修养和教书育人有机统一起来、把师德师风建设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总体方案》立足国家教育全局,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致力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我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以及选人用人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