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子女

项 亭

(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1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阐释

积极心理学是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所提出和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的角度对人类心理问题进行诠释,对所有有助于理解人类心理的方法表示认可。其既可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帮助,使其心理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帮助大部分心理健康的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其潜能进行挖掘,使其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生活充满幸福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育者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心理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帮助其形成与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以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为帮助其养成积极心理品质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品质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2 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扩充。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引导帮助,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大学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而且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深入理解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真实需求,将针对性的、丰富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大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将教育内容加以内化,而且能开导其心智、引领其道德、优化其人格。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品质培养、解释风格等内容可进一步扩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延展。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等,师生互动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入案例、模拟情景、开展体验活动等,对教学形式加以创新;调动学校与社会的力量,实现育人渠道的多元化;发挥大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视其人格健全,增强其积极的心理体验。这些都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消化吸收有益。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主体地位予以肯定与尊重,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能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增进师生情感,使师生心理相容,还能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推进大学生良好心理机制的建立。其能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基础,增加大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同度,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建立高尚的道德追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健康的心理能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倘若一个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强,具有自信心,那么将对其运动能力的提升、潜力的发挥有利。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潜力的挖掘,能增强大学生的成就感,锻炼其创新思维,使其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会到自身价值,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素质能力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与民族希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积极心理理念为指导,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构筑,使其勇于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重重考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途径探索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综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的力量,将外因与内因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一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高校应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考评办法加以明确,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上岗资格予以规范,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活动,并且联合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增强其职业满意度及幸福感,使其肯定自身的价值,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思想修养,用积极的心态来感染影响大学生。二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高校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理论的领会,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勤工俭学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情势,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三是展开挫折情境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内容等进行挫折情境的创设,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启发其对挫折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行合理归因,将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于挫折应对中,在实践练习中积累经验,从而帮助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与自信坚强的品质,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发挥社团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一方面要从学生社团中选拔出心理素质过硬、能力强水平高的大学生,让其担任社团负责人,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考评,使其更好地辅助教师,而且负责人应让社团成员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中获得归属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将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方法渗透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与社团互动形成良好互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发展能力。五是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在受到感染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内心世界。高校要积极建造高雅优美的景观,对校园设施进行完善,还要利用校史校训对大学生进行激励,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渠道对典型事迹进行宣传,使大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树立理想信念,增强道德认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

3.2 重视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

家长要掌握与尊重子女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握其心理状态,善于倾听其言语、观察其神情,并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巧,结合子女的现实情况,灵活选用正确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其排除烦恼及困惑。而且,科学家庭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温馨民主的家教氛围。这就要求家长将子女看作具有独立思想、情感、心理的个体,与子女平等相处,并理解子女的合理需求及兴趣爱好,鼓励子女表达积极情绪,帮助子女及时排解消极情绪,在恰当的时机多多鼓励子女,使其增强自信心;家长也应与子女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向子女传递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从幸福的氛围中汲取力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合理运用激励方法,对子女的优点与努力进行适度的赞赏并激发其潜能,对其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并予以引导,加强双方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与子女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以促使子女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当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保持身心健康,在言行举止上做到得体文明,为子女树立榜样。

3.3 搭建良好的社会教育系统

为创建积极的育人环境,有必要获得社会的支持。为此,一是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形成和谐积极的社会氛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会公德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弘扬公德价值理念,对社会道德环境加以净化,引领大众形成科学正确的道德认知。社区应倡导居民和谐互助、团结友爱,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增强公共意识,并且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二是发挥传媒积极正向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者应对宣传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社会正能量、积极品质进行广泛宣传,促进积极社会舆论的形成。如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渠道宣传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将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大众,培养大众的思想道德意识与审美能力,或者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帮助大众疏解心理压力,做好心理保健。三是培养社会成员理性、积极、平和的社会心态。完善民意诉求、民生改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增强社会成员的法律认知,引导其合理合法地对自身利益诉求进行表达。和谐积极社会环境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塑造。

3.4 关注大学生的自主努力

从内部因素考虑,大学生自身应努力提高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为此,一是大学生应形成积极、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运用社会比较策略,通过自己与他人、过去自己与现在自己的比较来认识评价自己,理性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与成败,对问题进行冷静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二是大学生应融入集体环境,建立和谐友好的交往关系,打造积极的朋友圈。大学生应努力提升个人魅力,与他人保持真诚友好地交往,善于倾听并提出诚恳意见,主动帮助处于困境中的朋友,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个人归属感,形成积极良好的心理。三是大学生应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大学生应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情况设置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从而产生积极心理。四是大学生应坚持体育锻炼,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恰当的体育运动既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也能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体验,使其精神振奋,增强其成就感。此外,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需克服主观、客观方面的困难,这对其意志培养大有裨益,也能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