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1-02相龙飞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相龙飞

(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金融体制也随着时代潮流经过了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农村的金融组织发展到现在,包含的机构主要有小额度的贷款公司和与农村、农业相关的银行,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村镇银行等,其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1.“三农”贷款不断增加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来说,2020年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一年,2020年全国农村贷款增长迅速,年内第一次开始超过其他项贷款的增长速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10.7%,全年增加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万亿元。2020年年末,我国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2019年末高3.6%;全年增长3.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此外,2020年末,我国农户贷款余额1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2019年末高2.1%;全年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3213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27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2019年末高6.8%;全年增加3295亿元,同比多增2580亿元。

2.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主要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好“三农”开展,主要措施有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地区建设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改革和转型、改组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我们逐渐有了基本适应我国‘三农’现状的农村金融的初步系统,主要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级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出现并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06年年底证监会改革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进入政策,最初试点的地区为吉、川等6省区,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准许新式的金融机构,如开办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村镇银行等。一段时间后,这项工作逐渐推广到其他的省(区),截止到2020年,总共26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营业了,并且这些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村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信贷产品以及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联保贷款、信用贷款、担保方式、保险种类等都出现了新模式新现象。这些创新主要是针对众多服务对象的产品及业务上的创新。这当中创新担保方式是我国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中央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农企和农户抵押品的范围。因此各个地区陆续有了林地使用权、应收账款、草原经营权、滩涂水域使用权,存单、大型农用生产机械、股权、仓单、订单等也可以进行抵押贷款。影响较大的就是林权抵押贷款,尤其在林区发达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有了迅猛发展。

二、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40多年,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出现了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问题。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主要指的是城市地区的金融业全面快速发展与农村地区金融业畸形缓慢发展并存的现象。农村地区缓慢发展的金融业不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大跨步发展,导致“三农”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综合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资金投入,这不仅要依靠政府扩大财政投入,还需要发展配套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只有这样,农民在需要资金时才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把农村的经济条件作为重点,给农民和农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不单单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资金的比例,同时我们的金融系统也要加大加快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要放在建设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上,农业的发展要做好规划,积极引导农业走上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这种模式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1.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落后,产品单一

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加深,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要我们的农村金融在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如结算、理财、信用贷款等。目前我们的农村金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产品和服务方式都进行了创新升级,但传统的存、汇、贷等主要业务的比重仍较高,而且信贷产品大部分为农户联保、小额度存单质押、小额度信用和担保抵押等形式的贷款,但农民本身做担保的抵押财物的价值或层次不高,影响农民资金的使用,甚至会出现农民无法改善其住房条件,延缓农民的治病就医,致使农村子女辍学等问题,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以及发展性资金也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农村地区的社会信用和担保体系还没有发展到很完善的地步,因此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农户和农民企业无法得到贷款,这与我们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农村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另外我们农村支付结算现代化程度普遍较低,现代金融服务的比较常用的商户POS机及ATM自动机等基本设施相对匮乏,这就导致了农民无法享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结果。

2.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涉农资金供给不足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深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步转变了其商业理念,国有银行大都将农村社区的营业网点做了精简,这就大大减少了农村的金融机构的网点场所,出现了农村的基层贷款机构缺乏的局面。我们农村地区已经有了像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的金融贷款,但是资金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向前发展的需求。而且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会努力去避开商业风险,这就会导致贷款时出现苛刻的条件和冗杂的手续,农民就很难贷到款,进而刺激了农村民间金融借贷的迅猛发展,部分农民由于贷不到款转而进行民间借贷。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一般都比较高,农民负担太重,并且农村地区民间借贷容易出现借贷风险,因为民间借贷没有法律保护和市场调控,经常会出现金融诈骗以及跑路逃债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政府不得不进行严格掌控,民间金融丧失了合法的地位和活力,无法持续下去,进而严重影响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3.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农村金融环境不佳严重阻碍我们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良好的金融环境会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后农民和农村的经济形势有了大幅度的好转,但农民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且法律意识单薄。目前的农村地区不具备金融服务的良好的环境,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均会导致信用环境体系的不完善,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隐患,信贷资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

4.民间融资规范化程度不高

正规和合法的金融机构太少,无法满足农民及农村企业对资金的需要,这就给民间借贷的生存提供了空间。民间借贷的风险系数高且利率高,缺乏监管且操作不规范。风险较高就会导致农民产生更高的经营以及交易成本,这就成了目前我们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发展的一个隐患。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融资贷款利率高,而存款利率低,收益的高利率会诱发一些民间融资变成不合法的社会集资,甚至会造成国家的利率杠杆调节功能失效;二是民间融资有自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国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国家和个人财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民间融资必须进行一定的规范,消除风险;三是民间融资操作不规范,通常有便条、借条或者口头协议等方式,并且大多没有符合法律条文的形式去操作民间借贷的利率、期限及归还方式,如果有违约情况,随后的处理会比较麻烦,容易引发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强。

5.制约新型农村金融的发展的因素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努力推动农村贷款机构的试点工作,有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如壮大村镇银行、扶持小额度贷款公司等。但总体而言,其发展的规模以及速度还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农村的金融需求,致使其无法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此种局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出于可控性考虑,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置的准入门槛过高。二是政府监管职能没有到位,现今的新型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差,融资的途径比较传统和单一,如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业务的种类比较单一、网点少、规模小,进而导致社会认同度不高,就会出现吸入存款的难题,而小额贷款公司不但不能吸入公众的存款,更不能通过别的金融机构融资,这就严重限制其融资途径,阻碍了其正常的发展。四是各级政府财税扶植力度不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需要上缴的税收很多,严重限制其发展的速度,打击其发展的积极性。五是政府扶植力度弱和配套不完善,农村地区新的金融组织由于政府的扶植力度弱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进入到现代高科技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等,导致其出现支付、结算以及网上银行等业务方面的困难。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实践路径

我国的社会主义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努力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去推动农村经济有序健康地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1.努力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和政治环境

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和农民的通力协作。政府要多进行金融相关知识的宣传,农民也要自觉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逐渐培养风险和金融意识。只有人人都努力学习基础的金融知识,提升自身金融意识,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金融的健康发展。另外国家要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制定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利好政策,如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进行减税和加大补贴等,这样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就有能力去改善贷款条件、扩大贷款范围、降低利率、增加信贷额度,农村和农民就能享受政府的财政对农村金融的利好政策。

2.努力引导服务方式和农村信贷产品多样化的创新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为更好服务于农村和农民,这就要求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积极创新自己的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第一,有序发展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努力普及如网上银行、POS机、手机银行及信用卡等金融现代技术,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现代化。第二,要鼓励银行业的金融组织努力推广农民联保、惠农卡综合授信、小额度信贷等贷款新方法,简化贷款的手续,缩短业务办理的时间,最终形成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标准。第三、根据各省农村的具体情况,逐渐完善各省的农村金融体制,努力形成多主体经营和多渠道的农村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体系。第四,努力创新多方担保方案,努力解决农民因为担保而无法贷款的难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如用滩涂水域的使用权,草原的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的大型农用机械等作为抵押贷款。

3.创建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努力加大农村金融供给

目前我们的农村金融供求还是不平衡的局面。一是要打造开放和宽松的农村金融市场,消除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壁垒,引导和鼓励外资的金融组织、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组织等进入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营业网点,提高农村地区的银行经营网点的覆盖率,这样就可以引入竞争,继而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不足问题。二是做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的规划和发展,积极加大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在目前的基础上,详细规划好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的推广计划。三是继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力度和宽度,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积极引领农村发展银行加大金融资金的投入,如加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支持。四是引导和支持定位于农村地区的银行如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做好“三农”服务。

4.强化农村金融管理,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逐步形成以农村金融自律组织为基础,人民银行和省银保监局为主体,各级政府风险处置为保障,社会各部门监督的综合金融监管体系[1]。一是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政府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完善相关部门间的金融风险预警、联合检查以及处置体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积极防备各类金融突发风险。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的准入工作,切实保证其资本充足率,使法人治理结构符合规定。三是规范和引领民间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要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结构,而且在认可民间金融合法存在的同时,鼓励它们进行金融创新,扩大金融供给的途径。四是要打击非法和保护合法,加大打击和取缔非法组织如地下钱庄的力度,积极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5.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努力完善配套设施

为更好引导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快速发展并强化农村金融的作用,要进行以下工作。一是要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打造资本正常运营的平台,鼓励和引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借助银行、民间、产业资本和实体组织等多渠道去开展融资。二是要进一步降低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微金融组织,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设置,做到有序发展。三是要努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尽早准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四是政府要积极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植力度,积极出台和落实相关的财税优惠的利好政策,特别是针对小额度贷款的公司,可以参照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的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标准去操作[2]。

四、结语

农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水平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打造良好的新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我们要在国家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不断完善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和谐良性发展。我们还要不断总结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努力打造更加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向前大跨步发展。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