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1-02吴金凤

科学咨询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题题目数学

吴金凤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甘肃天水 741020)

在数学学科中,应用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同样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不仅要具备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学生对应用题的处理能力也显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成果,就当下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而言,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学习,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方式死板的套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帮助其主动的进行题目的探索和分析,让学生在反复的联系中提升个人的解题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数学应用题目解答效率的提升[1]。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引导,当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解法时具有极大的兴趣,这将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学习持久性的保持也需要有学习兴趣作为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由于学生对于函数方程的接触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文化商场同时卖出两台电子琴,每台均卖960元,以成本计算。其中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损20%,则这次出售的商场的销售情况如何,是赚了还是赔了?”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初次接触时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开始经过计算学生有将960作为成本进行计算,结果发现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演绎,通过角色扮演去理解这道题目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方式一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最终经过演绎和理解发现,卖出960并不是两台琴的成本,它是最终的价格,此时经过学生计算(1+20%x)=960、(1-20%y)=960,很快学生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

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生活与理论之间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将生活实际导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站在生活的视角对应用题的解答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用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材料。

例如,在解决最常见的追赶问题时,学生常常会感觉头大,为此,教师可以在解决该问题时融入生活实例,如“小李和小王打算去公园玩,这个公园距离学校有5公里,由于小王有事推迟出发时间,小李就先骑共享单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骑了15分钟,然后小王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进行追赶,那么请问小王能够追上小李吗?如果能够追上,大概需要多久?对于这样的案例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的生活实例演练,安排学生在操上上进行类似的尝试去观察可以追上吗?通过组织学生分组体验,以生活中的实例去感受、思考书本中的例题,这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们经过这样的尝试,会总结出一套解决类似题目的方式方法。这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更多的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大量的题目训练中获得提高,而这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数学,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其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并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其对每个步骤进行深入的解析,使学生形成对问题及解题流程的正确理解。另外对于学生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也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只有日次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对于用“SSS”证明全等的相关证明题,教师要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是如何进行分析的,是如何从已知条件往结果进行推理,对于用“SAS”证明全等的相关证明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怎样的图形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又是有哪些证明方式等等。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主要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教导学生每个题目的正确解法,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这样不仅能改善学生度与数学课堂的感官,还能促进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2]。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只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的激发和生活联系实际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的可用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的学习心理,从根本出发解决应用题教学的误区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题题目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