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研究

2021-01-02刘羽西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刘羽西

(衡阳市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湖南 衡阳 421001)

我国审计监督机制大体上分为三部分:国家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监督。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审计工作统称为外部监督机制,只有受到委托时才能对委托单位或企业进行监督审计的相关工作,而内部审计监督是一个单位或企业内部对自身实行监督审计工作的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及评价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日常运营而言,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主体结构中的支柱企业和中坚力量,其运营状况关系着我国经济领域的长足发展,因此更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为企业防范风险作出强有力的支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达上年同期95.5%,可见,国有企业的发展整体势头还是十分强劲。本文就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随着国内国外市场环境愈加严峻,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国有企业除了要面临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威胁外,还要时刻预防来自政治、金融、市场、财务、投融资等领域的风险。为了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势必要强化风险管理,深入分析、评估各种潜伏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和化解对策,尽可能地将经济损失控制到最小,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处于长青地位。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被众多企业大力推广与应用,在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经过国内外多年对审计工作的研究,不少学者发现基于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风险管理更是离不开内部审计的强有力的支持。内部审计之所以能够支持企业风险管理,是因为内部审计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隐蔽性极强的各类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将这些风险上报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以规避风险或控制风险。由此可知,基于内部审计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让我国国有企业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者思想过于老旧、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机制流于表面形式,或者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国有企业的发展。

1.管理者思想过于老旧与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稳健的政治、经济政策不仅给国有企业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让民营企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大量民营企业的崛起,让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依旧抱有观望的态度,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会在复杂化、多元化的经济环境中失去有利地位。为此,需要国有企业管理者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对市场和风险的敏感性,才能在风险来临时,快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重大损失。国有企业可通过调整创新,树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的监督下,将风险管理观念植入人心,整体上营造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另外,鉴于数据治理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在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时,除了关注专业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为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夯实人才基础。

2.缺乏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风险高发、频发,很大程度在于没有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或者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受管理者思想陈旧的影响,现有的管理体系过于老旧,已经不能满足现下企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部门众多、人员冗多,亟需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约员工。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对维护企业日常活动正常运转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其中风险管理制的建立与完善更是弥补管理中的不足,不仅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提高了员工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为此,需要国有企业强化内控建设,基于关键岗位不相容原则下,由一线员工、内部审计、法务合规三道防线组成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依据合规合法的要求对企业经营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和核查,并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相应部门,再由部门组织员工进行整改与落实,这样就能形成风险管理体系的闭环,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在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现象,除了要组建风险管理体系外,还要从制度上保证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以及流程规范化,因此要根据内控体系落实具体情况持续优化尚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国有企业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国有企业通过组织优秀的内部控制人员到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企业进行学习或者是在企业内部举办专家讲坛,来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国有企业还应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增加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员工从心底认同企业文化,以此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企业环境。

3.风险管理机制流于形式与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都是以“半官半商”的性质进行运营的,其运行机制是以现代企业运行的标准为标准,但是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并不是针对国有企业“半官半商”特征而设置,所以国有企业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适当的软件管理或者科学的量化方法,而导致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长期处于一个肤浅的状态,继而影响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2]。为了避免由于规章制度与《公司法》不符合而造成股权过于集中、内部人控制等情况,国有企业势必要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将监事会、经理层等管理效益在决策中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治理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其次,提倡构建信息化管理,依托高新技术加强部门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既能加快数据之间的对接与共享,同时也能让业务骨干认识到组织优化往往与系统建设相适应,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国有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以此改变之前人为控制业务随意性过大的局面,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控制的目的,通过及时更替和维护内部审计和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最后,内审委员会要强化队伍建设,熟悉业务知识,提升管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只有将廉政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安排的事项逐一完成,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4.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应对措施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常常受到其他部门牵制,致使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真实性。比如,某些国企的审计人员受上下从属关系的影响,或者畏惧权威,缺乏对高层管理者的审计调查的勇气,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结果的公正性[3]。为了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国有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任命权和部门管理权从高层管理者手中脱离出来,并移交给直属主管政府部门,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允性与科学性。另外,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相应的机遇和风险也相应有所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理应明确方向,发挥风险导向性的作用,促使各项经济活动规范有序以及合理控制风险。比如,加大内审力度,不仅对国有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进行更好的监督与把控,督促企业内部人员落实相应的职能,有效避免员工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同时通过将绩效考核结果同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联系起来,既能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动性,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效果,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继而持续优化咨询、评价、监督以及警示风险等过程,尽可能地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几率,提升控制效果。

5.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信息技术给财务工作带来高质量、高效率的同时,还对现代化企业转型与升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意义,可以说国有企业内外信息收集与整合、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内部监督举报机制建设等都与信息化紧密相关[4]。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内部审计的高要求,即内部审计不仅要促进企业管理更加规范,还要在风险防控等方面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为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只有构建规范化、智能化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才能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减轻业务量,使其有时间、精力能够处理其他审计事项,从而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在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时,国有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将内部审计的重点由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和事中,推行动态审计,根据国有企业整个经营阶段的生产、财务等具体事项的变化情况,将内部审计的重点由点及线,增加时间的维度。其次,着重关注内部审计由监督向服务转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帮助财务人员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较为薄弱的地方。通过持续修缮,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通过审计职能的转变来提升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继而整体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1.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防范国有企业风险的发生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能直接起到风险防范或风险制约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内部审计的合规性。通过科学评价和审计企业经营的业务活动,以最大程度确保国有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促使所有业务经营活动都在法律和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这样才能将违反法规和监督要求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从根本上杜绝国有企业业务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二,风险内控审计的有效性。通过评价审计内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找到上述制度和章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优化措施,降低因无效性而加大风险发生的几率,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管理的完备性和合理性。第三,财务管理审计的全面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将会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强化财务管理审计,加强数据日常监管力度,不仅能及时发现财务数据的异常,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还能引入金融工具,通过不断培训而逐渐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继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

2.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公司组织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的政策程序和相应规则等,旨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内部控制中,审计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说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等都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逐渐趋向于事前、事中,较之之前的结果导向,现在全过程控制的审计模式更趋于完善。这样一来,可从根本上发挥内部审计应用的效益。换言之,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全过程内部审计,更能促使企业内控工作实现优化的最大化,同时也便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掌握与内控有关的风险点,并将这些风险点的位置进行锁定。总之,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效结合,不仅降低国有企业风险,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3.内部审计工作优化了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

我国国有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受时代的局限性,存在着思想认知水平有限、管理体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财务管理系统与实际不匹配等诸多问题。而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对上述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与完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第一,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审计和控制各项经济性行为,比如企业员工的薪酬待遇、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支出等,将贪污、侵占等违法不轨行为的潜在风险系数控制在最小范围,以此提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6];第二,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表现,通过职权合一的形式,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和工作任务,以此提升部门及员工对各自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动性,从而达到管理效率显著提升的目的;第三,国有企业通过对收支盈利数据、经营状况、有形资产闲置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总和审核,进一步加深管理层对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提高管理者对企业的掌控力度,这样才能在风险来临之际,及时制定出应对措施来降低损失。

4.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为企业确定发展方向

有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为管理层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只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才能帮助企业在严峻的环境中稳固地位,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可见,确定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不容小觑。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一定时间内的预估波动系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市场的反馈等诸多信息。而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很大程度地保障了上述诸多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避免了由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是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国有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经济浪潮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势必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对运营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并强化风险管理,改善经营理念,以此来保障国有资产完整与安全。而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控的有效工具,通过风险内控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开展,找到企业潜在的各类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内部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预防和监管作用,最终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