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在肿瘤科研学术不端防范中的应用

2021-01-02谢滢滢董楠峰刘晓倩王志红程亮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不端学术期刊工作者

谢滢滢,董楠峰,刘晓倩,王志红,程亮星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处,河南 郑州 450052;2. 河南省肿瘤医院宣传处,河南 郑州 450003;3. 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14;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52)

肿瘤是临床高发的一大类疾病,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均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肿瘤防治能力,目前开展的关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非常多,但是其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研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其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可重复性低下,这是阻碍肿瘤相关研究进展的主要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学术不端是其中一大类,这些有意或无意的学术不端对肿瘤研究造成的伤害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在现实研究中,科研工作者通过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设置研究方案等明显减少了这种认为学术不端的出现,但是学术不端的防控仍然有进步空间,特别是随着学术不端防控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以往难以发现的学术不端得以被检测出来。包括文字查重软件、图像查重软件等的出现,在节省审稿专家和编辑大量时间的同时,能够快速发现文章的重复性内容,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大量存在肉眼难以发现的学术不端论文的见刊[1-3]。为了对目前存在的学术不端进行系统梳理和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本文从学术不端的定义、类型、危害以学术期刊在肿瘤科研学术不端中的防范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 学术不端的定义

学术不端是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当学术行为,主要包括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学术不端不但有违学术职业道德,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违反了著作权法,应当严格禁止的,一旦发现应当立即严肃处理[4]。《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5]指出,作为科技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科研氛围,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行为准则,视科研诚信为生命,对有违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零容忍。

2 肿瘤科研学术不端的类型

肿瘤科研学术不端与其他行业大同小异,从作者方面、期刊工作者方面、评审专家方面进行探讨发现常见的学术不端类型包括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抄袭或剽窃、篡改数据、不当署名、违背研究或出版伦理、有偿外包、夸大其词等[6-8]。

2.1 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是常见的学术不端,而且大多作者还想当然认为是合理合规的。有些作者通过变换不同语种将同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不同期刊上,或者稍加修改发表在同语种的不同期刊上,或者通过拆分方式先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然后经过整合和系统梳理重新翻译成英文发表在外文期刊,或者发表在期刊上的多篇论文经过整合出版专著,而且这些论文重复发表时大多刻意选择不引用之前发表的论文,所以在信息化不发达的过去很难发现,但是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和查重软件的出现,这类学术不端,特别是同语种的重复发表,很容易被发现。

2.2 一稿多投一稿多投主要发生在投稿阶段,这种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较为隐匿,大多作者存在侥幸心理,在投稿阶段为了缩短发表周期、提高短期录用率,同时将自己的稿件投向不同期刊,以达到自身的目的,一旦有一家期刊录用,则以各种理由向其他期刊发出撤稿信。一稿多投的作者还有可能在多家期刊录用时不撤稿进而导致重复发表风险。

2.3 抄袭或剽窃抄袭或剽窃在肿瘤科研过程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情况复杂,包括抄袭或剽窃他人的观点、数据、图表、研究思路、文字表述等,进行投稿发表。主要有以下几类:1)抄袭自己的论文的部分内容,偷换研究范围、对象等,进行投稿,以达到发表的目的;2)抄袭或剽窃同课题组导师、同学、同事、学生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3)借助作为审稿专家或期刊工作者工作之便,抄袭或剽窃投稿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这种学术不端的界定根据具体情况而难易不同,随着查重软件的出现,文字表述、数据,甚至是图表等抄袭或剽窃,很容易识别,但是观点、研究思路等隐匿性较强,很难发现。

2.4 篡改数据肿瘤科研工作者通过篡改数据,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而进行学术发表。例如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为了使被试验药物获得想要的疗效结果,从而促进新药上市或者增加药物适应证,部分研究者可能会因利益驱使而篡改疗效数据,使之达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2.5 不当署名不当署名是指论文署名与研究实际贡献不符或顺序不符合实际贡献等。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同课题组或同一系统内,也可能出现在存在一定利益输送的人群之中。常见的包括导师侵占学术的知识产权,未经学生授权而将论文署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的名字;同一单位内的未参与研究的领导、同事等因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等需要而署名;学生因毕业需要或博士申请考核推荐需要而在未参与研究的情况下署名;也可能在涉及金钱或其他利益交易的情况下而变换论文作者或调换署名顺序等。

2.6 违背研究或出版伦理违背研究或出版伦理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背医学伦理,在肿瘤相关科研未获得医院或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包括未获伦理批文、超出伦理批文范围、涉嫌虐待实验动物、违背实验对象的意愿等;另一种是违背出版伦理,是在不符合出版伦理的情况下为论文发表提供出版便利、审稿帮助或故意阻碍论文发表,包括审稿专家或期刊工作者对论文的学术不端视而不见而给出同意发表或拒绝发表的意见,隐瞒与被审论文作者的关系等。

2.7 有偿外包有偿外包是指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命令禁止的情况下,私自将应当由自己完成的研究课题,打包给第三方公司,帮助代做实验、代写代投代发论文。

2.8 夸大其词夸大其词是通过虚假描述或夸张描述在自身研究成果得不出想要结论的情况下,将其描述成首次、首创、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2.9 阻挠验证阻挠验证是指在别人发现自己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而进行验证时,有意或无意的隐瞒实验过程、销毁证据、拒绝配合等方式对抗别人的验证性实验。

2.10 虚假引用虚假引用是指作者在撰写参考文献时引用未参考的参考文献或漏掉实际参考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人云亦云型,作者在撰写参考文献时直接引用了所看文献所引参考文献,为考究原始出处;2)沽名钓誉型,通过牵强引用大刊、牛刊的论文而自我感觉良好地太高自身论文的水平;3)利益相关性引用,可能在其他期刊的利益驱使下或者自身论文引用率提高需求的驱使下而引用自己或利益相关的论文;4)故意隐瞒型,因为论文可能抄袭或剽窃了某一篇论文的内容而故意在撰写参考文献时将其删除。

3 肿瘤科研学术不端的危害

学术不端已经产业化、常态化,而且越来越隐匿,而这种日益泛滥的学术不端不但会造成科研工作者学术资源的浪费和学术生命的丧失,而且不利于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研究证实,学术不端的日益加剧造成了严重危害[9-10]:1)使科研工作者的社会公信力极具下降,让科研工作者产生社会信任危机;2)造成学术资源、国家财产、科研人员学术生命的浪费;3)导致科研工作环境愈加恶劣,一方面扼杀了大量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愿望,使科研工作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对已经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使其无暇顾及科学研究,效仿进行沽名钓誉和滋生学术腐败,严重阻碍学术进步和科研创新。

4 学术期刊在肿瘤科研学术不端防范中的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大和科研奖励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利益或社会资源占有权等利益驱使下,通过学术造假、论文买卖等非法行为获得论文等科研成果,从而借机换取相应利益。这种社会现象的加剧是学术不端的温床,是学术不端日益泛滥的罪魁祸首,已经严重危害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使原本应是一篇蓝天的学术世界变得乌烟瘴气。如果再不严加惩治,科技进步将成为笑谈,社会也难以进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机构也已经认识到了学术不端整治的迫在眉睫。作为科研人员,要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践行科研诚信,要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生命,同时针对学术不端频出的现象,相关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推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等,作为学术成果传播媒介的学术期刊更应当将防止学术不端作为自己的任务,严把论文质量,助力科研诚信建设。通过学习综述相关文献,总结了以下几条防范学术不端的策略[11-12]。

4.1 提高肿瘤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修养作为学术期刊,应当组织期刊从业者在认真学术《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等[5,13-15]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引导肿瘤科研工作者学习文件精神、提升学术道德修养,自觉维护学术诚信建设,与一切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

4.2 加强肿瘤科研工作者科研诚信教育宣传作为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宣传科研诚信精神,助力学术诚信宣传,争取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事件滋生的土壤。同时,通过宣讲学术诚信相关文件精神,让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学术不端的概念、范围和类型以及防范学术不端的手段,形成打击学术不端的合力,从而共同净化科研环境,还科研工作者一篇学术净土。

4.3 增加学术期刊审稿力度作为学术期刊,应当加强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加大审稿过程中关于学术不端的防范力度。通过建立领域内期刊群,发现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潜在风险,将这些学术不端扼杀在起始阶段,避免学术不端的发生。通过科研诚信宣讲和要求作者签署学术不端承诺书等方式让作者自动放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双盲甚至三盲审稿等杜绝期刊工作者和审稿专家利用审稿之便产于学术不端。

4.4 丰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手段作为学术期刊,应当积极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平台合作,启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发现文字表述抄袭、图表重复等学术不端。

4.5 善用新媒体技术检出学术不端作为学术期刊,不但要在约稿、提高知名度等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还要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学术不端的防范中。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关于科研诚信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术不端防范相关知识、既有学术不端事件公布等内容。

4.6 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作为学术期刊,应当在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充分发挥其在科研诚信宣传和学术不端防范中的作用,联合相关期刊,助力学术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例如,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一旦发现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其纳入期刊黑名单,今后不再录用其稿件,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让其根据有关法律接受惩罚[16]。

5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学术不端的定义以及目前肿瘤科研中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总结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在肿瘤科研学术不端防范中应用策略,认为通过提高肿瘤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修养、加强肿瘤科研工作者科研诚信教育宣传、增加审稿力度、丰富学术不端检测手段、充新媒体技术查处学术不端、加大惩戒力度等,可以有效防范肿瘤科研过程中学术不端的出现,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助力肿瘤科研进步,提升肿瘤防治能力。

猜你喜欢

不端学术期刊工作者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