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对策
2021-01-02徐健
徐 健
(辽宁方大新城置业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17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建筑物产生的裂缝与建筑结构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要解决裂缝问题,必须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裂缝问题很常见,不仅对建筑物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保证其合理性。
1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
1.1 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结构裂缝的重要原因[1],地基变形裂缝既是一类最为常见的裂缝形式,又最具特殊性,因其易形成多种变形种类,导致控制与处理难度增大。此类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前期准备与规划实践中,未能对于各项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因而所得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未能准确掌握土质结构承载力,造成地基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导致裂缝形成。
1.2 温差较大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生成的大量水热化等温度变化,易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都是由混凝土和砌体构成的,在浇筑的硬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水化热的影响,短时间内易造成混凝土温度过高,而砌体温度未发生改变,这种温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裂缝[2]。我国当前使用混凝土的线性膨胀系数是有一定规定的,当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别较大时就会产生压应力,之后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极限时就会产生裂缝。
1.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在混凝土裂缝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裂缝类型:一是胶凝裂缝。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固化,使水泥胶体体积明显变小,引发混凝土产生自主收缩的现象,这种现象贯穿于水泥固化的全过程;二是干燥裂缝。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引发混凝土内部的游离水溢出,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现象,随着混凝土静置时间的增加,游离水持续挥发,引发混凝土表层收缩,造成混凝土体积不断减少。在振捣后会发生泥土离析现象,引起混凝土表层收缩速度加快,从而引发干燥裂缝;三是碳化收缩裂缝。由于混凝土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产物碳酸钙会造成混凝土体积变小,从而产生裂缝。
2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对策
2.1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为了缓解建筑结构外层裂纹问题,提出从质量层面对此开展控制研究。在此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例如,在选择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材料方面,应优先选择质量较高的混凝土材质,并选择市场信誉度与综合评价较好的供货商[3]。在使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好缓蚀剂等多种掺于混凝土中的化学试剂,致力于通过化学试剂的应用来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使用量,避免混凝土性能不稳定对建筑结构整体造成威胁。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采用在搅拌的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同时,需要结合混凝土建筑工程结构要求,选择优化的骨料代替传统施工材料,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整体抗压能力的提升。在控制墙体裂缝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墙体的后期保养与保湿工作。例如,在基础土木建筑工程中,可在完成施工后的相关环节中陆续对拆模的构件进行回填处理,避免由于建筑结构稳定性突发降低导致墙体出现裂纹。在工程实践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此步骤行为的实施仍需要改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降低混凝土热量散发的发生,降低建筑结构内部与外部温度差,避免由于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建筑结构综合性能下降。
2.2 加强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在对裂缝进行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选择材料,避免引入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控制效果。首先,需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审核,确保其资质与材料及时供给能力后方可与其进行签约,应重视在合同中详细规定责任追究细节,进一步增强材料质量控制实效性。其次,在材料正式进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尤其需要对于水泥这一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材料进行严格检测,认真审核相关检验报告,确保其处在保质期内,并对其成分进行检测[4],严格杜绝内含硅酸盐成分的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在选择沙石材料前,需要根据水泥的选用情况进行确定,并根据水泥的使用剂量合理确定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配比质量,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
2.3 温度变化裂缝控制
对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相关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控制:1.预防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在管理工作中,必须积极落实裂缝部位的设计和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检查规划内容与材料质量,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温层材料,避免因建筑物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现象;2.施工控制。在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较长,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优先采用低水热化的水泥,并且根据施工现场温度选择最合理的混凝土搅拌措施,从而有效防止产生温差裂缝。
2.4 粘刚、碳纤维加固法
该技术使用粘结剂,把粘刚或者碳纤维与裂缝进行紧密粘结,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这种技术具有对施工场地空间要求低、加固效果良好、施工时间短、工艺简单等优点,在混凝土裂缝修补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粘结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裂缝修补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流程:一是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该加固法中的重要工序,首先使用毛刷、清洁剂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油污进行清洁。其次利用打磨机打磨2-3 毫米粘合面,然后清除粘合面上的粉粒,并进行擦拭,再次使用钢丝刷进行二次清洁,最后使用毛刷和清洁剂进行二次清洗;二是进行涂胶处理。建筑结构胶配置要严格依照配比和搅拌程序进行,确保结构胶色泽均匀、流动适中;三是把结构胶均匀涂抹在混凝土新面,并反复刮抹,确保结构胶充分渗透和浸润,在涂抹方法上要遵照中间厚边缘薄的原则,涂抹厚度保持在1-3毫米,最后把钢板贴在裂缝位置;四是进行固定和加压。一般采用膨胀螺栓和卡具进行固定措施,并有效控制加压量,确保胶液保持在最佳位置;五是在20 度的环境下进行固化,一般需要24 小时;六是进行质量检验,一般采用小锤击打钢板,确认结构胶硬化程度,通过肉眼观察钢板边缘结构胶色泽,以确认结构胶的密实程度;七是依据施工要求,采用防腐涂料,对粘合面进行防腐处理。
2.5 防治地基不匀
在建筑过程中,对地基不均匀的现象应该及时地开展调查,在设计之前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地质报告来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对于一些比较繁琐的地质结构,应该在地基开挖后对地基软弱部分进行处理。在进行地基加固时,还应该结合上部结构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最后确定高效率、经济性的整体方案。在上部结构修改中,可以对建筑物体的体型进行改变,断开建筑物基础,实现其自由沉降,避免产生裂缝。但是在设置沉降缝时,还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规定来进行,此外还应避免沉降缝中落入杂物。
2.6 做好相关养护工作
养护过程中可以运用蒸汽养护方式,将混凝土构件置于蒸汽与空气的混合饱和环境中养护,为实现其快速硬化创造良好条件。运用蒸汽养护方式时,要控制时间、温度、养护湿度,室内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20%。养护可以采取分阶段方式进行,进而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也可以运用自然养护方式,就是使温度处于常温状态下,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平均温度需高于5℃,在常温状态下需适当展开浇水工作,保证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具有足够湿度。养护初期,水泥发生水化速度较快需保证水分充足。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约为14d,当处于雨雪天气时,需搭设防护措施遮盖混凝土表面,保证室内与室外温差不会过大,同时完善混凝土建筑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侵蚀混凝土建筑。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时,可以运用盖棉、浇水等多种方式减小温差,降低裂缝产生概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裂缝主要由荷载、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相关单位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根据相关理论,科学地制定解决裂缝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只有采取以上措施,才能降低裂缝的出现概率,提高建筑物强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