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护理学专业实践道德教育路径的探讨

2021-01-02黄李双吴小婉

全科护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职业道德道德

高 婧,李 瑜,李 春,黄李双,吴小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德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德育又称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护士是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就医满意度。护理德育是为了使护理人员遵守护理道德原则和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施加一系列道德影响的活动,通过教育使其获得道德认知,再转化为护理道德行为,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1]。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较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忽略了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的培养,导致教育效果低下。在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中,护士群体以其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独特的护理关怀向社会展示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传统偏见的存在和媒体宣传中护理专业价值的缺位,护理学本科专业仍存在学生专业价值观薄弱、毕业后人才流失等普遍现象。基于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属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德育目标的达成,要求护理本科生在毕业时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3]。院校护理教育作为护理终身教育中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应积极探索有效的道德教育路径,提升护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以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1 实践德育的概念与内涵

实践德育是在对当前中国德育现状和传统“知性德育”反思的基础之上,主张将社会实践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和过程特征[2]。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需在自身道德需要的推动下自主参与,以自我道德意识作为调控机制,能动地、现实地与道德客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双向对象化,以促进个体道德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4]。德育承载着德育实践的过程机制,实践蕴含着实践德育的功能指向,德育与实践具有内在的价值契合性。有学者认为,德育实践与实践德育之间是基于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融合高度的价值自觉与实践自觉,构建价值契合机制、功能互补机制与路径融合机制[5]。

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实践德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说过:“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乃是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则是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两者结合起来探讨[6]。如果道德内容空洞乏味,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仅从“道德应该是”出发进行道德教育,受教育者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忽略个体道德心理的差异性,以塑造“圣人”为标准,以灌输道德准则为主,期待受教育者都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处处践行道德目标,是难以实现的。道德准则只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道德行为的显现[7]。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基本动机在于追求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当个体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促进自己的道德认知冲突,才更有利于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6],这为实践德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实践德育对护理专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护理专业传统意义上是以南丁格尔“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学科道德教育指引,但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的发展,在主流价值取向不变的前提下,要使护理专业道德教育引起护生的情感共鸣,必须在内容上紧紧把握时代特点,如结合抗疫精神。对“千禧代”护理本科生而言,来自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其中不乏“伤护”新闻事件的发酵,如果一味地讲奉献和牺牲,忽略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自身道德诉求,缺乏对护理职业发展多元路径的展望,极有可能会挫伤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情,产生对职业环境安全的担忧。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认为,照料是一种道德体验,护理人员要把“照料”的道德行动层面(肯定、承认和在场)考虑进去,不能止步于照料的实际行动和情感行动层面[8]。因此,在护理专业道德教育中必须把握护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实践德育的作用,培养正向的护理职业道德情感,促进护理职业道德认知的内化,在临床实践中推动符合护理职业道德标准的专业行为。

4 护理专业实践德育的具体路径探讨

4.1 挖掘护理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实践德育相结合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突出了课程建构精神的育人内涵,提出了“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以及“立德”“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发展观,是课程理论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阐释[9]。2018年《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10]。通过挖掘并凸显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价值引领功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以护理学导论课程为例,可围绕以下4个方面挖掘护理德育元素,面向低年级护生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4.1.1 追寻优秀护理人物足迹,深刻诠释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寻找身边优秀护士的真实故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护士的先进事迹,开展有关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内涵的讨论与辩论活动,弘扬优秀护士的敬业精神和崇高道德风尚,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为护理事业砥砺奋斗的决心。

4.1.2 勇于担当守护健康的社会责任,练就过硬本领,履行关怀病弱的职责 引入反映护理关怀本质和价值观的名人名言、演讲访谈视频和微信推送文章,组织学生观看“人间世”等纪录片并开展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品质。

4.1.3 发挥爱岗敬业、砥砺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精神,恪守严谨、慎独、敬畏生命的职业道德修养 邀请在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护理研究领域的优秀从业者通过访谈、演讲、座谈和分享等形式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度,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1.4 拓宽视野追踪国际护理前沿热点,激发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契合国际护士节的主题组织护生开展研讨活动,了解不同国家护士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范畴,认识到护士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上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护生了解我国政府和护理学术组织为提升护士地位、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向护生介绍我国护理学者如何在国际护理舞台上发出中国护理的声音,以激发护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4.2 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开展护理专业实践德育,内化职业道德认知 实践德育体系的架构强调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方法及德育评价的实践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德知定向、德情驱动下进行道德实践,实现道德实践与日常生活一体化[4]。可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护生的道德发展特点进行分类分级的实践德育。

4.2.1 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德育路径探讨 低年级护生刚踏入护理专业领域,对护理专业了解甚少,职业道德认知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摇摆犹疑等不稳定的专业思想。应通过第二课堂、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到医疗护理场所开展实践德育活动[11]。如组织学生到医院病房承担医学志愿者工作,切身感受病人的病痛和无助,与病魔顽强抗争的人性光辉,引导护生关注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品质。护生在这种道德实践过程中不断内化“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道德认知,从而对护理专业责任有了主动的感知和体悟。

4.2.2 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德育路径探讨 高年级护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经历的负性事件和情感体验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离开护理行业[12-14]。因此,从医院层面加强护理德育工作[15],强化带教老师关怀和朋辈支持,开展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分享会,引导护生分享在观察带教老师照护病人和亲身参与照护过程中的真情实感,如护士对病人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与病人之间真诚沟通的暖心故事,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体悟等,并对一些有争议的护理伦理困境进行讨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专业实践场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以满足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道德情感需要开展的,通过引导、辩论和反思护生逐渐明晰自己的护理专业价值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专业道德实践行为。

4.2.3 基于代际怀旧互动开展养老院服务性学习,构建适宜的社会道德情境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有一个主要缺陷是未能彻底解决知行关系,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常常被理解为缺乏道德动机。因此,Kaplan提出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动态的社会道德情境可被看作道德主体之间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共同建构的。道德动机具有情境敏感性[16]。因此,构建适宜的社会道德情境有利于道德情绪和道德认知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动机的发展。

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而言,养老机构是较为适合的社会道德情境。在以护士为主导的机构老年照护情境中,护生观摩到护士对老年人的日常关爱照护会进一步提升其道德动机,促使其产生道德行为。研究表明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存在与老年人相处的经历较少、老化知识水平较低、照顾意愿较低等问题[17-18]。既往研究表明,护生在引导老年人怀旧时存在有效代际互动,有利于加强与老年人的深度交流,改变其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使护生获得实践层面的专业成长,提升专业价值感,有助于提升护生对老年护理的从业意愿[19-20]。怀旧治疗(Reminiscence Therapy)是指通过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应对技巧和文化背景信息回顾,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增强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21]。从德育视角进行分析,通过代际怀旧互动护生走进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故事,老年人不再是机械淡漠的被照顾者,而是曾拥有青春、梦想和激情、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鲜活个体,聆听和感受老一代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忠诚信念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同时激发学生找到一种认同感和代入感,老去是人生的必然归宿,每位老年人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高质量的照护,从而从内心认同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代际怀旧互动也让护生有机会帮助老年人回顾一生,聆听老年人的人生智慧和生命经验,也帮助老年人悦纳生命历程中的挫折和困难,这种有效的代际互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5 小结

实践德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道德教育形式,应用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千禧代”护生的成长背景与思想特点,从护生自身道德需求出发,摒弃灌输式教育,通过挖掘护理专业课程的德育意涵,推动课程思政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根据不同年级护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德育实践场域,充分利用养老机构的良性代际互动创设社会德育氛围,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促进护生职业道德动机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职业道德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