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研究
2021-01-02文丽华
文丽华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西片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最大的失败并不是没有让学生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而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甚至是讨厌的感觉,原因是成绩不好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逐渐提升,而若学生讨厌数学学习,则会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抵触,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致命的影响。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尽量把数学课上得有趣,上得实在,上得活跃,让全班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学起数学来津津有味。那么,教师不仅要认真做好以下四方面,注重教学形式上的趣味化,还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本色。课堂中情境引入的实例不仅要生活化、直观化,让学生于生活中感受数学,于数学中领悟直观;情境引入的实例还要适量化、适度化,使数学变得不那么高深莫测,不那么高不可攀。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笔者用了以下图片进行导入,既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渗透,也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师: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形是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那么,圆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通过生活中存在的圆形,一起欣赏圆形的美吧。师:法国雕塑艺术家曾说: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但发现美的眼睛却不常见。师:而在学习中也有很多的乐趣,却缺少感受乐趣的心灵。一节数学课,要上得好,上得有趣,就要充分发挥数学内在的魅力,根据各种知识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选取学生不同方式的生活实际例子进行导入,再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促进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对重点进行讲解,学生听懂后,对相似的题型进行练习;教师是讲的角色,学生是听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下,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若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显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主要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讲解,实施“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探究要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不仅要先合理分配小组组员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为后期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若这个环节没有做好,犹如水上浮萍,合作探究是无法落到实处的。要使合作探究真正有效开展,需做好以下三点:
(1)自主思考,组内整合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课题后,不用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而应该尽快引导学生打开课本进行自学,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自主思考,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教师要加以重视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逐渐培养学生将此习惯成为一种主动要求。在此之前,教师最好先提出一些导向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由于有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心中有底气,组内才能更好地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有价值的讨论、交流。
(2)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是学习中一个最为关键的良好习惯,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从字面上去理解是侧着头或身体前倾地去听,也就说明了“听”得认真、细心并伴随思考。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所以在培养孩子们在小组内学习“倾听”时要先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倾听”以及“倾听的要点”。 比如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要“所答即所问”,这表示你在与人交流;在倾听的过程中,以头部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回应说话者。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学会尊重对方,不打断同伴的话,耐心听完。在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示范,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是怎么倾听的。具体要求:①别人说话时,我停下来,眼睛看着对方②如果你认同说话者的观点,可以点点头表示你的认可;③不打断别人发言,等别人说完,我再发表自己的想法;④同学发言有错误时,不能嘲笑别人。
(3)汇报展示应有清晰的条理性。在组内与组间的良好讨论下,各个小组会形成统一的问题解决方案。小组代表发言时,不可出现“我认为...”这样的表述,而是“我们小组经讨论,一致认为...”“我们小组讨论得出.....”“我们小组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等。小组集体汇报时,则让小组全体成员上台进行汇报,小组长安排好发言同学的次序和发言内容,务求做到人人参与讨论,人人有机会汇报。小组集体汇报句式有:“大家好!现在由我们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汇报完毕,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如教学《制作活动日历》一课时,对数学合作探究活动进行探索。师: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你的生日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会在你过生日的时候祝福你,你们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任务了吗?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回家后询问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记录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合作探究环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组织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形成认知后,在小组交流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很少表达自身想法,不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会使其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提升其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激发所有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引入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心智与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重点需要逐渐向数学活动相转移,需要师生积极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进步,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游戏是小学生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游戏中,学生会始终持兴趣高涨,不知疲倦。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课堂教学环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加入了数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列举两种游戏活动方式:
活动一:《水果蹲》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人数可视现场情况调整)。游戏规则:(1)参与游戏小组和其他待玩小组一起击掌打节拍,节拍的速度会逐渐加快,游戏难度也会不断增加。(2)不允许回传。例:西瓜小组可以传给苹果小组,但苹果小组不可以再回传给西瓜小组,若苹果小组传给香蕉小组,香蕉小组可以传给西瓜小组。(3)反应慢的和传错的小组被淘汰。(4)最后台上剩下的1-2个小组为优胜组。
活动二:《嘴巴、手指、数字不一样》游戏规则:全体起立,老师或学生组织叫口令:“双手摇一摇,双手摆一摆,嘴巴、手指、数字不一样”,老师说数字“0~9”任意一个数字。学生迅速摆出不相同的数字为胜,摆出相同数字则淘汰,如此反复,到最后胜利的1~3名同学。注意事项:(1)比如口令数字“2”,学生一只手摆出2根手指头,或双手一共摆出2根手指头,或双手各摆出2根手指头都算是2,要被淘汰。(2)若想增加难度,口令时学生听到数字刚反应做出动作后,可马上接着报数字,以加大难度。
实践证明,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学生不仅喜欢参加游戏,还能主动思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快乐,通过游戏让一堂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盎然。
4 采用有效评价,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若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收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及时评价,跟踪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这样才能持之以恒推进学习小组前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低年级可以建立小组评比栏,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张贴小红花或星星;中高年级可以建立小组评分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加分,比一比那个组的分数加得最多。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善于应用赞赏以及激励的办法,对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要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小组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对其表现的肯定,会使其充满自信,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信心,在课堂上自然就爱表现,爱参与。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要贯穿整一节课,不但对集体要有评价,对个人也要有评价。例如,口头评价,加分减分评价,在点评方面,可以是教师点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1)小组加减分细则。要有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的激励措施(语数英科组要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加分、减分的标准)。(2)建立小组考评办法,每个学期评一评优秀学习小组。(3)建立师徒奖励原则。(发言的、作业的加分)(4)每周、每月公布优秀小组及个人。(5)教师要教会学生,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或小组的精彩发言要主动鼓掌,不需要老师提醒。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若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这也是数学教师的毕生追求,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