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运用现状及其产生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2021-01-02魏婧文徐祝叶戴梦圆竺文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儿童游戏

魏婧文 徐祝叶 戴梦圆 竺文纤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1 研究目的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用“童年的发明”和“童年的消逝”两部分来说明电子传媒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在他看来,尤其是电视的出现导致了童年的消逝。而反观我国,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关于幼儿电子产品的使用,国内外学者做出了相应的研究。美国儿科协会不断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及家长提供儿童媒体使用方面的指导意见。他们提出,小于两岁的孩子不推荐接触任何屏幕媒体,两岁以上的孩子每天视频时间要小于2小时。2010年澳大利亚政府也提出,小于2岁的孩子不推荐看任何电视或其他电子媒体。2~5岁儿童看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体的时间每天应限制在一小时之内。2001年英国专家推荐小于五岁的儿童应减少其除睡眠之外的久坐时间。2012年加拿大专家在0~4岁儿童久坐行为指南中也提出,小于两岁的婴幼儿不推荐视频时间,2~4岁儿童的视频时间应限制在一小时之内,并且越少越好。

在中国,仅有少部分学者研究过婴幼儿媒体使用的情况。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看电视时间做出了规定。“3~4岁幼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幼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5~6岁幼儿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由此可见,指南虽然对幼儿看电视的时间做出了规定,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幼儿接触的电子产品不仅仅只有电视。对于电子产品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等,还有更多的交互式媒体的运用。

2 研究过程

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为主,以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为辅,旨在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来广泛了解与深度刻画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与原因,帮助家长认识到家长教育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发幼儿园和社会深入思考各自在引导幼儿在科学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科学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

3 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现状

学前儿童最常接触的电子产品是电视和手机,两者分别占比85.27%和80.55%,其次是手机,占比80.55%,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可见儿童接触的电子产品种类丰富,电子产品在幼儿的群体当中普及程度较高。

占比43.82%的幼儿每周使用电子产品2~3天,占比最多,这说明了幼儿每周隔一两天就会使用一次电子产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较高。而根据专家建议,为了保护儿童的视力,每天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限制在1小时以内。同时,从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多都保持在了1小时以内,但依然有占比45.82%的儿童每次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上,这是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

学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主要是看视频,比例达到了68.73%其次为学习、玩游戏和听音乐以及一些其他的方面活动。可见学前儿童主要是使用电子产品的休闲娱乐功能。

家长有91.27%的人认为电子产品对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也有8.73%的家长持反对意见,认为电子产品没有一点的帮助。家长们普遍认为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幼儿的视力和脊柱健康。

在我们后来的访谈中得知多数认为电子产品对幼儿有帮助的家长都表示“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可以更多的接触新的事物,有更多更方便的资源帮助幼儿学习,让他们产生兴趣。”而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多数都认为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让他们沉迷于游戏、动画片当中。

有36.36%的家长是经常陪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62%的家长有时候也会陪伴幼儿,但还有1.64%的家长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时从不进行监督。这说明大多数的家长意识还是很强的,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情况的监督力度较大。但是家长们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时是如何进行沟通与指导交流的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42.55%的家长在自己没空陪孩子时会允许幼儿使用电子产品,36.18%的家长在幼儿表现优秀时会将电子产品作为奖励,还有5.82%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运用电子产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有3.64%的家长在孩子想使用电子产品时都会允许他们使用。这说明家长们有很多是将电子产品作为一种条给予奖励的物品来允许幼儿使用的。

4 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影响

4.1 对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影响

由于电子产品的语音软件多是电子语音,幼儿多被动接受这些机械电子语音,相比真实世界这种交流缺少情境性,同时使用电子产品过多也会剥夺儿童与家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因此,电子产品对语言能力发展可能并不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电子产品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与阅读材料本身的特点相关。有研究提到过,每天只阅读电子书籍会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将电子刊物进行多元化编辑,如加入声像、重点标示、动画等,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兴趣阅读或者多元化阅读可以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产品多媒体化的优势,注重与动画、声像等的结合,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

4.2 对感知思维能力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在交往、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认知发展。形象、生动的电子世界可能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多数人认为,电子游戏会对儿童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包括培养儿童的任务完成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以及提高儿童记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然而,动画、游戏画面的切换速度很快,长期观看会对儿童的注意力转换造成负担,进而对儿童专注力与信息提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执行功能。这种不利的影响会随着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提前而有所增长。有研究认为,游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与游戏的类别没有明显关系。但在游戏过程中接触大量暴力倾向的场景,也可能会促进儿童暴力、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此,在选择电子游戏时,应考虑到游戏内容,减少暴力、攻击类游戏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4.3 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因为电子产品以触屏模式为主,儿童相对缺少立体感官体验,因此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空间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学习模式改变的同时也开放了各种负面信息的接收途径,这对辨别能力尚未成熟的儿童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在儿童利用学习软件进行学习的时候,其2/3的时间被用来进行其他如听歌、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从而分散了注意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掌握得不扎实、难以举一反三。因此,应合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加强注意力与辨别能力的训练。

4.4 对生理方面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由于眼部周围肌肉与睫状肌的发育尚不成熟,如果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经常用眼疲劳,眼睛超负荷工作,极易导致近视。学龄前儿童近视率达23%,2000年香港调查数据显示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高达60%。尽管目前的电子产品已经应用新技术以尽量减少辐射产生的视觉损伤,但电子产品仍会有高亮度强光,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的儿童的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而导致睫状肌痉挛,产生近视。在进行运动类视频游戏时,儿童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新陈代谢快,能量消耗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相当对体格发育产生积极影响;然而需要儿童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游戏占大多数,同时,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大量食品广告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儿童的能量摄入,进而导致儿童肥胖率的增加。花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长,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就会越少,对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很多儿童会选择趴在床上、沙发上,使得腰椎、颈椎负荷加重,进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将电脑的位置抬高以尽量减小颈椎屈曲的角度,颈关节活动状态与生理状态也更为接近,可以明显减少头部及颈椎的损伤。另外,长时间进行鼠标、键盘等操作,也可能造成关节部血液循环速度降低,手腕部肌腱受损,进而影响关节功能。此外,有研究曾证实,59%的抽动症患者在进行电子游戏时会使抽动症状加重;同时,沉溺于手机或电脑游戏也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共患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因此,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5 相关对策

5.1 对于家长

家长应意识到教育工具并不等同于教育本身,与儿童进行互动同样重要。因此,应借助电子产品的有利条件,结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并且更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与游戏,寓教于乐,陪伴儿童完成成长的全过程,同时,应善于发掘电子游戏对儿童成长有利的一面,避免全盘否定。同时,作为儿童行为的模仿对象,家长应以身作则,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与儿童共同成长与发展。

5.2 对于教师

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使用电子产品的意识,从游戏中入手,从平时的一日生活中入手。同时教师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引导教育幼儿的任务。

6 结语

通过对宿迁市以及淮安市幼儿电子产品使用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家长们提供相应的建议对策,减少幼儿在电子产品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更多正面影响,帮助幼儿更好成长。最后,儿童处于大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幼儿媒介的使用情况既深化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认识又为地区教育提供了参考。为相关方面的家庭教育、家园共育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与建议。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儿童游戏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