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文化产业融入“草原丝绸之路”的应用模式研究*
2021-01-02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张行健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张行健
作为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丝绸之路”再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在国家文化认同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下,内蒙古自治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图景,坚持扩大向北开放战略,明确了“8337”发展思路和融入“一堡一带”建设的要求,发布了《中国“一带一路”中的内蒙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领导工作用图》,以中蒙俄经济走廊沿哈欧班列运行铁路为轴线,描绘了自治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目标及战略走向,为包头经济发展和改革带来新的起点。
包头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草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因此,包头要积极融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草原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优势,深入推进西部开发和向北开放战略的一体化,挖掘城市建设内涵,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党的相关会议以来,包头市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形态也表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数字化要素潜力的挖掘,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在优化文化产业整体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仍需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打造产业价值链,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核双链多元”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一核:文化共同体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展,在文化产业领域,强化文化共同体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其实就是铸就共同体的过程。因而强化文化共同体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将会引领形成各类新型的文化产业业态健康发展的核心思想。
首先是平台建设。文化产业是文化品牌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文化产品的发展,通过研究、传承、保护和开发等系列的促进方法,推动形成严谨规范的制度和机制。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市场运作机制、把牢价值导向、深化文化交流、增强产业融合、强化制度创新,促进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多元化。
其次是城市文化符号的打造。尤其要挖掘文化理念上的要素,通过文化共同体的传播和推广,加速融入“草原丝绸之经济带”文化建设,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同时,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全力发展草原丝路为主题的智慧旅游,开发文化旅游新线路新产品,将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重点,与智能科技公司合作探索AI虚拟主播、主体书店、丝路文化展演等,实现一体化传播。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文化产业资源共同体,把文化产业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努力提升包头城市文化软实力。
全方位考虑城市区域定位,结合实际情况,立足包头市城市发展基础,找准特定用户群体,推动差异化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措施。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双链:价值链、服务链
1.价值链
文化产业要以创意为核心,依托文化资源,参与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转化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考虑期知识经济特征,实现人才、文化资源、资金、高新技术等多种要素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产品价值创新、增值,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知识经济特征。
包头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的形象IP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系统性的布局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产业联动张力还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创新竞争力、产业生态稳定性、产业价值展示等需要开拓的方面还很多。因此需要在政策、人才、市场、创新、渠道、资金等方面强化记忆性形塑。
首先,要在政府为主导的顶层设计下,推进区域协同合作,打造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文化产业价值链,培育优势文化产业,满足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消费需求。
其次,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策略,挖掘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培育优势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再次,形成文化产品链式盈利模式,增强品牌渗透度和影响力,通过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的生态传播,满足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在区域内形成深入的的城市文化记忆。可以多渠道运用数字影像、融合数字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传媒手段,拓展产业文化附加值,在产业链中形成对应的价值链集群效应,破解文化产业散乱、整体性差的现状,实现文化品牌的精准传播和良性循环传播。
2.服务链
文化产业发展应当积极借助当前互联互通的产业环境,与城市建设、现代农牧业、工业设计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将文化产业成果转化为协同产业发展的附加值,提升这些产业在文化审美、品牌塑造、风格内涵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的资源聚集优势,充分发挥其交流交易功能,推进文化产品参与到更为广泛的营销环节,改变传统的以“顾客”为核心的商品交易模式,转而激发“用户”的关注,借助现代技术集聚大量用户,提出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广泛吸附用户参与。
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流程化、体系化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障碍,比如产业要素之间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链衔接不充分、产业资源匹配无序化等。因此,加快区域产业服务建设是保证文化产业稳步推进的先决条件。
一者,要以文化产业为基本服务对象,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积极培育区域文化产业服务链,创新文化产业服务形态,重点关注文化产业战略咨询、高新技术服务、文化创意设计、创意人才培训等方面。
再则,要明晰文化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发展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聚合人才、资源、技术优势,推进文化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高标准、高内涵发展。
同时应整体提升文化产业资源利用水平,运用创新、服务手段,打造技术、人才、资源、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业态的培育壮大,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就要遵循产业创新发展规律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再者,应拓展文化产品消费空间,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运营空间,吸引用户的参与,使得城市文化形象与文化产品深度融合,从而增加文化产业品质内涵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升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有效发挥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与优化配置。
(三)多元发展的文化生态
“文化+”战略的普遍实施,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体育、金融、制造等领域,对于当前的文化产业格局的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催生了云展览、沉浸式体验、数字非遗、动漫游戏、音乐产业、数字影视等很多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的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融入生活并改变着生活方式。如燕家梁文化产业园区是包头市打造的一项文化业态,在充分挖掘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根基,探索产业创意点,为公众提供了具有体验价值的文化盛宴,提升了区域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了文化艺术节和展览活动的活跃。
要继续挖掘包头区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培育发展“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多样性的文化产业模式,重点扶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科技、影视演艺等产业提升发展,强化专业化发展,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协同平台,实现多元化文化包头的产业形态,奠定融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坚实基础。同时以“草原丝绸之路”为基点,坚持文化强市,积极开发草原丝路历史文化特色品牌。如以西口文化、黄河文化、阴山文化、秦直道文化、秦长城文化等特色,推进旅游休闲体验区建设,以民族融合、纪念抗日战争为契机,开展独树一帜的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丰富文化产业业态分布
包头市作为一个文化悠久的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探索与选择,数字出版、手机动漫等媒体新业态、民族特色演艺、音乐创作等演艺娱乐新业态、红色旅游线路、生态文明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但仍需注意到,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必须站在包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视角,响应“草原丝绸之路”战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文化产业新业态进行分析研判,深入探讨文化产业新业态内涵,积极融合文化产业新业态与文化机制,协同发展技术产业、经济产业等其他产业,保证新业态的正确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利用高新技术来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包头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拓展,应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高新技术运用到文化产业中,利用文化创意推动文化创新。
一是要加强文化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文化产业的协同关系对于促进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广电网络的传播优势,整合媒体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媒体新业态的优势,扩大对外合作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媒体的时代特点,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努力探索传统文化产业的提质升级,优化新型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渠道,实现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关注包头市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分布层次,以及新业态的发展方向,根据包头市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确立主导文化产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合理布局。参照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包头市文化产业融入“草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需要主体多元参与、区域协同合作、平台创新联动等多渠道、多路径的进路选择。在包头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拓展发散性布局,形成弹性布局,充分调动自身资源优势,提升包头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是要鼓励和发展产业人才培养,深入研究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