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2021-01-02刘振旭孙媛媛
刘振旭 孙媛媛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
1 失独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
1.1 失独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概念界定
1.1.1 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由夫妻双方自主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而形成的家庭,另一种独生子女家庭则是制度的产物,即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下,夫妻双方只能被动选择生育一个孩子,由于在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后,我们很难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将有且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统称为独生子女家庭。在这种形式的家庭中,孩子对父母而言几乎意味着所有,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而失独家庭则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其父母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已失去生育能力,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1.1.2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涉及两个概念: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是指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网络是指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有目的的连接起来,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关系和连锁反应。社会支持网络依据其介入的层次可以划分为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民间社团及政府组织是最外层的一般关系,具有非个人性,属于正式支持网络,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则是更接近人的一层,二者属于非正式支持网络。
1.2 失独家庭的困境及需求分析
1.2.1 生活照料需求
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一直深入人心,依靠子女养老是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之一,而失独家庭在失去他们唯一的孩子后,便无法依靠子女安度晚年。更有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在失去孩子之后便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饮食起居等难以得到保障,期望政府或社区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2.2 经济供养需求
一般来说,失独家庭普遍经济状况较差,一半以上失独家庭的经济收入达不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难以应付生活花费、人情往来、医疗等日常开销。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不仅会花费巨额医疗费,还可能会因此背负巨债,最后孩子没治好,积蓄却花光了,造成“人财两空”的结果,更有父母因为失去孩子,心理和精神遭受打击,出现心理或精神疾病,导致失独家庭因病致穷,生活更加拮据。
1.2.3 精神慰藉需求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精神寄托,也是父母奋斗的动力,失独家庭的父母失去孩子就像是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会陷入失去孩子的痛苦和失去依靠的双重打击之中,觉得生活无望,长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随之产生的便是敏感焦虑的心理和暴躁无常的情绪,会产生抑郁甚至是自杀的倾向。因此,建构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十分必要。
1.2.4 社会参与需求
和正常家庭相比,失独家庭的父母在经历过丧子之痛后,会“主动”逃避社会生活,以减少社会参与,不愿参加社区活动,会逃避熟人的同情和安慰,避免提及悲伤的往事,会变得敏感多疑,对外界始终保持戒备,排斥外人进入他们的生活,会主动切断原来的社会网络,从社会网络中将自己剥离。为了提高失独家庭的社会再适应能力,需要满足其社会参与的需求,借助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其社会认同感。
2 失独家庭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2.1 现有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为了满足失独家庭的社会需求,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出台过相关扶助政策。以南京为例,自2013年起,南京市的失独家庭每人每月可领取500元补助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每人每月可领取400元补助金,还根据具体情况降低了失独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门槛,同时,计生部门还决定设立失独家庭专项慰问金,这意味着南京市的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基本能够满足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养老困难的失独家庭,社区负责为其提供担保,使其顺利入住养老院,对于选择在家养老的失独家庭,政府出资为他们购买家政服务等,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失独家庭对于养老和生活照料的需求。与此同时,相关社会组织也在不断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和经济上的帮扶,以期他们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走出生活窘境。
但在农村或是其他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有一部分失独家庭缺乏相关社会组织的服务,难以得到有效的正式社会网络支持,一旦政府的社会支持出现断裂,他们的生活很容易再次陷入困境。
2.2 现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家人的陪伴永远是无可替代的,失独家庭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失独父母双方首先会相互支持,鼓励对方走出阴影,积极生活,其次,亲戚朋友会乐于帮助这些失独家庭,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向其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信念,使其积极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痛苦。社区邻里也会在逢年过节时为失独家庭送去温暖与祝福,鼓励他们融入社区生活,让失独家庭真正体会到“失独不失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提高社区参与度,帮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生活。相比较而言,非正式社会网络支持比正式社会网络支持更容易获得,尽管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失独家庭也完全可以感受到亲朋邻里的关爱和支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需考虑,有些失独家庭仍然处于一种排斥外界,回避社会的状态,他们拒绝接受亲密的非正式网络的支持,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难以自拔。
3 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策略
3.1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3.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失独家庭在丧子之后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打击,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的失独家庭来说,失去子女无疑是切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导致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生存受到威胁,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根据失独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助,并制定相关的扶助政策,设立专项扶助基金等,助力失独家庭走出困境,迎接新生活。但单纯的扶助资金只能帮助失独家庭度过一定困难,并不能满足所有失独家庭的经济所需,所以政府还要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制度,确保其生存和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对符合条件想要再次生育或领养孩子的失独家庭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以期新成员的到来可以为失独家庭带来精神慰藉和新的活力。
3.1.2 加强失独家庭的生活照料
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对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失独父母而言,日常生活照料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机构十分必要,让失独者能与一群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报团取暖、相互鼓励,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着重培养专门的医护人员和护工,尽快建立失独者养老机构,让他们免除养老顾虑。此外,在医疗方面,应当健全失独者就医费用减免的政策,安排专门人员对失独者进行护理照顾等,让失独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1.3 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
对于绝大部分失独家庭而言,高昂的心理辅导费用难以承担,加上本身对外人的排斥心理,他们更不愿意寻求心理辅导机构的帮助,所以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专设失独者心理辅导机构,免费为失独者提供上门心理辅导服务,以减轻失独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3.2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失独家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仅靠政府等正式支持网络难以解决他们的困境,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为失独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社区也要调动失独家庭邻里的积极性,通过邻里对失独家庭给予关爱和安慰,鼓励失独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4 总结
虽然独生子女政策业已取消,放开二胎和三胎的政策应运而生,但很多失独家庭的父母多半已经过了能够再次生育和抚养子女的年纪。所以我们希望在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方面着手建立的以正式支持网络为主、非正式支持网络为辅的多元社会支持网络体系能够帮助绝大部分失独家庭走出生活窘境,重回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