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训练中学生战术意识的养成
2021-01-02莫文涛
莫文涛
(武汉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0 引言
战术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对全局的把握提出的一种战胜对方的策略。这种意识的养成、策略的生成都需要运动员拥有足够大的宏观概念,能够对当下的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这种意识对于竞争的胜利与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关注于学生的足球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足球战术意识的培养,那么在竞争过程中,运动员自然容易处于劣势。而如果运动员运用的战术愈发高明、愈发丰富,那么胜率也就越大。而在高校足球训练活动中,面对的是一群高校学生而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对于足球也会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对足球这项运动没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认知,这也是他们战术意识十分薄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高校足球训练活动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来加强学生的战术意识,促进学生足球能力的不断提升。下面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 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在进行足球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重视着学生的足球技术的提升,更加重视让学生在足球课堂上学习更多的踢足球的小技巧,这样的训练在教学初期无可厚非。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技术之后教师理应把教学目光从技术上转移到理论上来,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深度的理论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借此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接下来战术意识的养成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里为学生准备一次大型的理论知识讲座,为学生讲解有关于足球运动的一些战术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足球这一项运动以及这项运动延伸出来的大智慧。也可以利用小课堂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细致讲解,提供一个理论知识学习的平台。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进行专业的战术意识的理论讲解过程中利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为学生展现一系列的战术运用案例,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接触战术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实际训练,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自己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现有知识储备。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让学生将理论与自己先前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有一个机会能够更加深入而彻底的认识足球这一项运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2 积极开展花样训练,有效开展理论实践
足球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具有竞技色彩的活动。因此,仅仅开展看起来枯燥而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自然也是不足以支撑足球课堂的。在完成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一个关键步骤。而在高校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最直接的实践方式就是进行小组对抗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进行两两分组或者三对三的分组,然后让学生进行二对二或者三对三的一个实战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战术意识进行拆分,其中就包括防守意识和进攻意识。而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默契度进行评价与磨合,让学生对足球的战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甚至可以产生自己的更加具有创新力的足球战术。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足球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的一个锻炼,在实际的对抗性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去找到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在对抗练习过程中战术上的一些缺陷。而这样的对抗性训练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在足球竞赛中不断思考,让战术和自己的技术实现有效的融合,不断提升竞争胜利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适当开展专业竞赛,积累总结战斗经验
根据条件反射的理论来看,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战术意识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竞赛过程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活动,让战术意识真正的立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课堂上反复的对抗性训练虽然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但其效果远远不及专业化、正规化的竞赛活动。因此,在进行足球战术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大型的、正式的足球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将自己日常学习到的战术加以运用,达到合力强化训练的目的。
例如,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院进行探讨适当开展一些大型的足球联赛活动。让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足球对抗,并设置相应的奖项。在这样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前期,学生的训练效率必然能够有较大的提升,而学生的战术意识在这一时期内也会得到更强的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一些大型的竞赛活动往往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自然会花费自己更大的精力去提升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大型的足球竞赛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去积累他人的比赛经验,并以此来反思自身的足球技术与战术意识,最终达到提升足球技术的目的。
不论是真正的竞赛活动还是以观摩为主的竞赛活动,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这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加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学习他人的优势,让这样的专业化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尽快积累战斗经验,提升学生的战斗意识。
4 激发足球训练兴趣,引导足球意识培养
有的学生对足球训练有足够的兴趣,那么这类学生在训练足球意识就能够做到全神贯注,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致力于学习更多足球技巧,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其实对足球的兴趣不大,因而在训练足球意识的过程中便会常感到吃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而在大学生足球训练中,部分教师就会陷入一种误区,用专业人员的标准去要求高效学子,很显然,这是不可行的。大学生们更愿意酣畅淋漓地完成一场完整的竞赛,他们并不是很在乎比赛的流程和自己的成绩,他们更希望用更加专业的态度去开展各种有意识的友谊竞赛,太过于残酷的机制往往也会劝退一大部分足球热爱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足球训练兴趣,让学生爱上这项运动,而不是将教学目的设置为培养专业人员,如此,学生的足球意识培养的效果才会逐渐显现。
例如,在学习“传球”和“射门”这样的技术时,首先应该进行的训练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进行无球训练,这主要是因为教学中所能用的设备有限,场地和球都不能做到一人一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动作。对于“传球”和“射门”而言,这又是需要分析场上形势的两个内容,与战术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但是,枯燥乏味的无球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任务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这么做就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就会受到批评,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更会如此觉得,这对于后续的战术意识的培养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有球训练,他们还能在场上进行自主组合寻求创新,让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无球训练,等这些学生具备基础之后再让学生之间相互切磋指导。如此,训练自然也就有了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战术意识也能逐渐形成,此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评指导,学生的意识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这就是分组训练抓住学生兴趣点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在何种训练项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训练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战术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自然也是如此,相信再兴趣的指引下,在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下,高校学生的足球意识必然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5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校足球训练活动中,我们理应认识到一点,足球的战术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功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训练中不断地培养强化,直到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战术,并能够灵活运用,这才是战术意识养成的重要标志。而在高校的足球训练活动中,作为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战术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以赢得竞赛的胜利。相信在这样的足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