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资本理论下地方高校翻译实践教学场域构建

2021-01-02宋延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场域课外资本

宋延辉

(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自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发布以来,国内众多高校积极进行了转型发展的努力和探索。作为对应用要求较高的翻译专业,纠正长期以来国内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的训练,以最终达到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然而,就各地方高校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着师生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和做法,使得翻译实践教学的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 地方高校翻译实践教学困境

首先,师生思想认识滞后,影响实践实习活动的质量。师生普遍把翻译实践教学狭隘化,由于翻译课堂的实践活动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理论分析和教学引导,翻译实践活动受制于时间在课堂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也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学生方面,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改进成熟,不少学生对机器翻译的依赖性很大,极大影响和阻碍了学生翻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其次,翻译课外学生翻译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管理。首先,学生课外翻译实践大多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监管,缺乏翻译实践活动系统性和本地特色。其次,学生的课外翻译实践活动随意性很强,缺乏实践动力。另外,校内翻译实践平台也普遍缺失,或者利用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后,管理层面上翻译实践实习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由于地方高校资源、地理、人才、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制约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整体上仍处于较为粗放管理和发展的阶段,其内涵式发展急需得到推进和落实。

2 场域—资本理论与高校翻译实践教学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1990年出版的《实践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概念。他定义场域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布尔迪厄,华康德,1998:134)也就是说,场域是一个“网络”和“构架”,场域关注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资本和权力相互转化的场所,其结构随着行动者资本占有量的变化而变化。场域的存在使资本的运行充满规则,场域活动的主体在场域规则的制约下开始进行资本的转化和占有,使现有的特定场域变得更加稳定。

依据场域—资本理论,整个社会可看做一个大场域,其内部存在着各种资本的竞争,高校是其子场域,而高校翻译实践实习又是其下的一个子场域,也有其内部的资本竞争,创造条件激活内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资本,推动师生竞争追求内部有形及无形资本,就能够形成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翻译实践活动局面,从而积极促进翻译实践教学活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充分发挥场域—资本的指导作用,就可以逐步构建起合理有效的翻译实践实习教学场域,解决目前翻译实践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极大提升翻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 场域—资本理论下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场域—资本理论,在特定的场域中,资本的获取和竞争才能够使整个场域充满活力。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一线教师都应该依据资本在场域中的运作,充分创造条件激活翻译资本,使整个实践实习场域变得稳定和强健运作。

3.1 场域—资本理论下课内翻译实践教学优化提升

就课内翻译实践教学而言,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关注翻译资本,使学生为这种资本的积累和竞争创造条件。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使其认识到机器翻译的缺陷和不足,确认翻译资本就是机器翻译所无法完成的那一部分知识技能,从而引起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视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务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精讲多练,翻译训练以翻译无声思维书面展示方式呈现,改革单纯的译文呈现形式,以平时成绩这一“经济资本”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动力。其次,强化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任课教师把结果展示化的作业消除掉,重点考查学生课堂翻译理论应用及科学翻译思维的养成,与课堂授课形成连贯,这种过程化的作业方法与单纯给出译文答案效果要好的多。最后,优化考试考核方式。学生普遍关注考试的分数,把分数这一“经济资本”贯穿于翻译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对翻译实践教学场域中翻译核心资本的角逐和竞争,形成学生主动、自觉的场域竞争活力和追求。

3.2 场域—资本理论下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的优化管理

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单靠课堂内翻译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翻译实践应是对课堂翻译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场域—资本理论指导下优化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促进和强化课堂教学知识技能,增强综合运用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3.2.1 课外学生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监管

当前,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学生在校内翻译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教师指导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对于课外翻译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有关。根据场域—资本理论,资本的形式是可以竞争和转化的,可作为追求和积累的“商品”,人们正是在占有资本的基础上在场域内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高校翻译场域中,教师的翻译资本仍缺乏有效地衡量与转化,高校相关部门整体还没有充分地给予考虑和完善,这是目前造成校内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场域—资本角度就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并找到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教学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合理、可行的课外管理和保障政策,促进教师的指导监管的积极性以及实践内容的科学规范化。另外,课外翻译实践活动应在更大的专业活动范围内开展起来,如参与学校简介、公示语等日常真实翻译实践、各种翻译赛事、翻译工作坊模拟实践等,以及考取翻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对学生做好日常备案记录,激励奖励获奖师生,如奖金或荣誉等,营造重翻译实践,鼓励奖励翻译资本的积累,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整体翻译实践活动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使整个实践活动场域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对毕业生综合翻译能力的检验,也应充分体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上,尤其是翻译实践报告上。毕业论文中加大学生实际参与翻译项目要求并不缺乏,但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和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时实践教学现状,提升和凸显翻译实践报告的价值,发挥“资本”的流动性,就能够使翻译实践活动场域更有效地运作起来。翻译教师要抓牢学生平时翻译实践活动这个节点,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翻译实践活动,引导其翻译实践中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讲授翻译实践报告撰写的要求和操作流程,提升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

最后,高校内翻译实践平台的运行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中,地方高校普遍建立了翻译工作坊等类似的学生翻译实践活动场所,为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保障。然而,这些活动平台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处于松散的状态。这些可以从资本转化的角度作为切入口,相关负责人应积极对外联络翻译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翻译,并参与到项目的审校环节。这样,真实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就能够吸引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翻译资本;同样,实践平台的规划活动应该与学生利益相结合,如翻译资格证相关语言资本的积累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3.2.2 学生翻译竞赛活动的科学设计

在翻译专业教学中,翻译类的竞赛活动也为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目前不少笔译翻译竞赛形式往往是汉英语篇翻译,很少融入翻译技术元素。在翻译技术日渐兴起的背景下,融入技术的翻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获得技术红利。此外,对获奖学生的奖励力度要加大,除了荣誉证书之外,额外的物质奖励也很有必要。这样,在追求经济资本(如物质奖励)与社会资本(如荣誉)过程中,学生追求翻译资本的“竞争”氛围就得以形成,其平时翻译实践教学和训练的投入就变得自觉和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翻译实践的量和质。

4 结语

翻译实践教学从场域—资本的角度探索,有效破解目前翻译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场域—资本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投入学习,以及课外积极认真参与相关翻译实践活动,从而逐步构建起翻译实践活动场域,让翻译资本本身在翻译实践场域中成为角逐竞争和转化的对象,进而稳固整个翻译实践活动场域。

猜你喜欢

场域课外资本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