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2021-01-02陈雪梅
陈雪梅
(重庆市渝北区笃信实验学校 重庆 401120)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的延续,小学数学作业更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备受教师的关注。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在能力和应试上徘徊,不断地重复练习,不断地归类各种数学题型,使得很多孩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是把作业当作任务来完成,敷衍塞责,草草了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摆在众多数学老师眼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应着力两个“注重”。
1 注重设计
1.1 作业层次分明
学生对知识的储备和运用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不可千篇一律,要有层次性,尊重个体差异,既照顾学有困难的学生,也照顾吃不饱的学生,让每个孩子在练习中有收获。
可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针对新课重、难点,检测学生掌握新课情况,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选做题对新课知识进行拓宽,有一定的难度,面向吃不饱的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完成。
1.2 作业形式多样
1.2.1 设计实践性作业,还原数学本质
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好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我们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应注重的是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了有关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式后,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购物,在购物过程中,记录物品的单价数量总价等有关的信息,回家后自编应用题。这样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其中,进而还原数学本质,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并拍照记录下来,孩子非常开心。
实践性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2 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精力学习。
在《写数练习》时,我设计成写电话号码或者猜密码等习题。例如:小月家的电话号码是由 0、0、6、2、1、8、4 这七个数字组成的最小七位数。她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这样就改变了原来写数的枯燥乏味现象,把写数练习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写数方法,提高写数的能力。
1.3 作业贴近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有着它的生活意义。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师布置主要是为了达到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爱表现等特点来设计作业,如:在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内容之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学习了《数字编码》一课,课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例子。学习了表面积和容积后,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帮老师制作一个装粉笔的盒子,盒子的长5cm,宽4cm,高3cm,并求出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虽然因人而异制作的成品会有差异,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同时也巩固了长方体表面积和容积的知识结构。而这种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设计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总之,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设计作业时,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就是我们的追求。
2 注重评价
无论是什么作业,仅仅布置给学生做而不能进行及时细致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不到有效的认识,在下次考核当中会做的依然会做,犯了错误的也在持续犯错误,这一切都导致了作业的无效性,因此作业的评价至关重要。
人的内心总是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学生作业,从中找到闪光点,给予激励的评价。
2.1 评价方式多样化
(1)语言评价。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可以是这样的:“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可以这样:“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可以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可以给出这样的评语:“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就更好了。”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句简短的文字,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评价,也许,它会让同学更靠近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简笔画评价。由于时间上的限制,也许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同学每一次作业都用评语评价,那么可以尝试用简笔画。如某位同学解题方法特别,可以画上竖起拇指的手指头,如某位同学作业非常好的时候,可以画上(^o^)表示欢喜,哪位同学作业特别不理想的时候,可以画~~>_<~~,希望他加油!
(3)等级加语言评价。这种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对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总之,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2.2 评价主体多元化
(1)学生自评。当学生自己做完某次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这次作业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书写方面、正确率方面、解题方法方面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前后学会反思,了解自我情况,比较学习的变化,形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2)同学互评。互评是几个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评价者能发现被评价者的优点把他的优点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可以发现被评价者的不足,让他纠正错误,引以为鉴。掌握评价,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学习。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语言要委婉,评价要得体客观现实,如“你的书写规范”“你的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觉得那样做会更好一些,我们来讨论一下”同学之间的互评不仅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增加友谊,也无形中培养他们客观评价事物的一种人格魅力,通过互评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体会成功的快乐。
总之,优化作业设计,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