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2汤孜婧
汤孜婧
(银川科技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也对教育工作提高了重视程度。各大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现行的绘本阅读教学手段与模式,可以为本专业的学生们提供理论知识以及授课技能,使学生们能够高效、灵活的运用绘本阅读教学手段,有效减少幼儿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幼儿将图形与理论互相融合,充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教育行业领域对教师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以及知识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绘本阅读教学工作模式,为课堂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1 幼儿绘本阅读的特点
绘本最早起源于日本,随后被欧洲经典书籍所系统引进,由于绘本属于图文结合的形式,便于幼儿阅读与理解,逐渐有了成熟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绘本逐渐影响到了亚洲的一些国家中,首先进入台湾,之后进入我国内陆,并以“绘本”的名字作为一种全新的图文书籍形式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图画书中的图画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图画中的插画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意义上讲,绘本的形式有两种:成人绘本以及儿童绘本。儿童绘本与“图画故事书”更加接近,其中不仅有图画、文字,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给幼儿展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儿童绘本是幼儿时期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载体,在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可以是小说故事的建立者以及参与者,通过对儿童绘本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都有着促进作用。
2 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由于正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年纪较小,无法很好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进行教育授课时,要在最大限度上了解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学习方法和模式以及个人性格的特点,从而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继而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让幼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参与程度,为幼儿阅读能力水平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3 绘本阅读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与绘本相关的课程内容
“教师口语”“幼儿文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一系列的课程,是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虽然在上述课程的其中都加入了绘本阅读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单独存在的,自成一个教学方阵,没有了课程的侧重点以及统筹安排,从而造成了绘本阅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例如“幼儿文学”这门课程中,可以更加注重于对文字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传授,指导幼儿怎样去欣赏并理解绘本中的信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2 缺乏绘本与故事的教学设计差异
儿童绘本故事的阅读技能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师口语”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是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却用此来代替绘本阅读技能的训练,而事实上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听赏的重点不同。在对绘本故事情节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用有声语言来营造阅读的氛围,推进故事的情节。或者用人物体态来塑造绘本故事中的形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来成为幼儿在课中欣赏的重点,在对绘本故事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欣赏绘本能力的引导,不仅要欣赏绘本中文字的韵律,还要对绘本中的图画色彩与构图的艺术进行欣赏。幼儿欣赏的重点是绘本教材自身,但强调的却是幼儿对于绘本的解读以及图画的关注。
其次,讲述技巧的不同。读故事的讲述比较注重语言与表演相结合,围绕着故事情节进行讲述,不仅要依靠着语调、语气的生动性,更要配合相对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以此来提高故事情节的感染力。但是绘本故事的讲述主要侧重于语言的亲切、自然,不主张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因为在对绘本阅读故事进行讲述的过程中,若态势、语言过于夸张会影响到幼儿对绘本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绘本的艺术魅力。
3.3 学生缺乏绘本与艺体活动的实践协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训互动”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对学生们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注重校企合作的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但是从实践活动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弹跳唱画”等技能的展示,对于“语言”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说话”并不需要特别学习,参加绘本阅读教学与讲解等活动的学生寥寥无几,若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出现了空缺,在未来将会很难完全胜任幼儿园老师这项工作。
4 学前教育专业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4.1 将绘本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系中
首先,要想用好绘本,就必须要对绘本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绘本鉴赏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幼儿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比较传统的课程。其中都包含幼儿诗、儿歌以及童话等。但是绘本在其中占有的比例较少,因此,要对“幼儿文学”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加大绘本教学的比重,还要加强绘本阅读、赏析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课堂中要明确要求按页数顺序来翻看,仔细观察图画中的基本信息,并引导幼儿掌握色彩、线条、人物形象、空间布局等知识。
例如,莫莉卡《菲菲生气了》中,全书的颜色都紧紧地随着主人公的心理情感发生变化。菲菲在生气时,绘本页内出现了像火焰一样的红色和黄色;菲菲夺门而出时;绘本页内是深红色、褐色等冷色调;菲菲被大自然风光的安慰后情绪慢慢地稳定时,绘本网内呈现出白、蓝等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色彩。除了颜色以外,空间布局、人物形象等都能够很好的传递菲菲的情绪,只有真正认识到画面语言才能算是完全领会到绘本的魅力。这就要求在实际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对绘本进行解读分析,累积阅读经验,培养视觉素养,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到图画中想要传达的信息,还能够享受阅读绘本时所感受到的快乐。
4.2 创设幼儿园真实情境,体验实际教学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相对有趣的绘本故事,利用音频处理软件讲读绘本故事,分角色进行朗读,并配上简单的音效。
其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上开设幼儿园实际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分配角色,模拟绘本讲述教学联系。对于同一个绘本,学生之间要互相交流不同的讲述方式,相互借鉴,吸收经验,提高绘本讲述的表现力与讲述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组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实地教学,通过各个年龄段的班级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真实的反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争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4.3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在校内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出绘本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者们一定要保证校内绘本阅读教学课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对学前教育专业绘本阅读教学课堂进行检查以及监督,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资料信息收集与调查,保证绘本阅读教学质量,并充分利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阅读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各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主任以及各位教师都而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白自身的工作岗位的义务与责任,对绘本阅读教学课程的质量进行改善,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适应教育行业的专业人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是幼儿园教学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掌握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会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过实际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创新、教学质量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本阅读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能够顺利展开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