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破解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
2021-01-02习永凯
李 黎 习永凯
(河北师范大学财务处 河北·石家庄 050024)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创新”一词出现16次之多,凸显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离不开科研,如何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减少科研工作过程的障碍,成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为此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
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继续坚决推进,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2020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放权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和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推行财务报销责任告知与信用承诺制。”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让科技发展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为此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专门下文要求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要求破除科研资金管理中的繁文缛节。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7方面25条举措,为科研经费“松绑”。但在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最后环节,却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李克强总理多次讲话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的事项在网上办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探索破解科研项目经费自主权,是实现“放管服”的重要方式。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科研工作者“松绑”,深化促进科研“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近年来,以“大、智、移、云”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蓬勃兴起,信息网络已在多个方面倒逼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改革。高校教师日益增长的优质安全、便捷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要求,与高校信息化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状态,成为新时期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蒋业香(2009)、陈丰(2017)、姚俊生(2019)、林美佳(2021)都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化方面的方案或建议。本文从简政放权、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1 简政放权是科研经费“放管服”的首要任务
简政放权是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权力的下放,是科研经费“放管服”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长期奋斗在科技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和杰出表现的科技专家,更应享受到国家新政策的支持和改革开放释放的福利。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创业创新者贡献有回报、权益有保护、社会有地位,才能增强全社会持久创新的动力。
简政放权主要包括扩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自主权、给予高校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自主权、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以及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自主权等。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实施范围是扩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自主权的主要方面,最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将科研直接经费科目合并为三类,即设备费、业务费和劳务费,但当前在研科研项目预算科目多达十余种,各预算科目预算的调整频次较高,只有依托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科研项目负责人才能较为便捷地完成预算调整,真正将政策落地。简政放权给予高校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科研需要制定相应的差旅费管理办法。
2 科研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规范管理
科研简政放权的下一步要求就是科研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围绕科研核心业务,逐步实现各类科研业务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通过分类业务信息化,简化各类业务报表和流程,提升科研管理质量和效率。
首先,依托信息化平台对科研项目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构建各类纵向、横向、校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审批、中检变更、验收结项等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动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类科研项目全流程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其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结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构建网上科研经费入账管理流程,实现项目立项、预算登记、银行到款、经费认领和项目入账过程管理。探索和构建科研与财务网上协同机制,通过科研与财务系统对接,打通科研经费管理数据通道,实现银行到款、项目入账、支出报销、预算控制、结余结转等业务网上跨部门协同和服务。第三,科研主题数据库。面向科研核心业务和全校师生,构建科研主题数据库,涵盖科研人员、机构、项目、经费、成果、平台等数据,形成科研数据信息动态采集归档机制,实现科研数据的管理、聚合和统计分析,服务于科研评价和管理决策。
3 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化服务
打造为科研项目服务的最优模式,以服务代替对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的管控、将科研经费刚性管理的外在压力转化成科研人员的内在动力是更加长远高效的方式。降低职能部门的决策权,以科研人员的需求为出发点,依据科研活动规律,研究构建项目资金管理一体化服务体系,解放“人才”、释放“人力”,让科研经费更好地为科研成果“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优化服务主要包括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等。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1)以服务科研人员为导向,逐步梳理、构造和优化网上科研服务点和服务流程,为全校师生提供科研服务快速查询和科研业务网上办理功能,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最大限度利用网上办事,提高师生科研办事体验,同时便利师生进行自助科研管理。
(2)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以主动服务科研人员为导向,通过信息化创新科研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构建科研办事流程线上流转机制,以及校部机关线上协同审批机制,减少和优化科研人员到校部机关现场办事的环节和时间,提升科研人员满意度。
(3)构建网上科研服务大厅。秉承“最多跑一次”“最多录一次”的理念,针对科研人员所需办理的各类科研事务进行全面梳理(项目、经费、成果、考核等),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界面展示,规范业务提醒,构建网上科研办事通道,简化报表和流程,为科研人员提供网上科研办事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网上科研服务大厅和网上科研服务管理体系,依托数据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逐步实现科研全流程、全方位、一站式网上服务。
(4)构建多渠道政策的信息化推送机制。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其主要工作在于科学研究,对于科研经费的各项政策和有关规定并不都熟悉,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科研管理和财务的相关政策和最新规定及时传递给科研人员至关重要。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融合各部门间的线上线下服务,整合微服务平台,将相关政策规定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推送科研人员的OA、邮箱甚至手机信息中,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多渠道实现信息对称。同时将信息平台联动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当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时,系统自动提示新政策或是预警变更的规定,利用信息化手段事项在过程中控制风险,在管理中提升服务。
4 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财务人员面临的业务量日益增多、业务复杂程度在不断提升,只有利用机器人协助处理基础的标准化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分析才能更好实现科研经费的放得下、管得住、服务好。随着机器人报销的普及,将会释放财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将会有更多的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校财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信息化的框架下,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理念和建设,高校科研项目的“放管服”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优化服务不仅仅是单纯的服务,更需要将管理融入服务,使简政放权、规范管理与优化服务集于一体。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去除繁杂,将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控制措施内置于信息化系统之中,同时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