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调查研究

2021-01-02孔祥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历史

孔祥轲

(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刻,要正确认识“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做好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讲人”。通过引领大学生对“四史”的学习,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进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铺垫,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情感、更细的落实,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高素质大学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四史”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1]。在此基础上,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是“必须修好”的必修课。然而,不能把“四史”教育与一般的历史教育简简单单地画等号。开展“四史”教育,要先确立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史观。其中,党史教育应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入手,让大学生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体会我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史教育,要着重让大学生了解建国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建设历史,感受我党艰苦奋斗的满腔热血,激发并深化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改革开放史的教育,主要讲解改革开放的历程,培养大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立大志,不断磨砺自身本领;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应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国际趋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祖国的建设之中,用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四史”分别指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时间顺序上为递进关系,在历史进程中存在逻辑关系。学习“四史”,当立足现实、守正创新,明确其对当今社会的指导作用,在牢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体而言,“四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学史明理,牢牢把握现在

当今大学生大多作为独生子女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严重缺乏抗挫折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往往迷失在网络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学习“四史”,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初心。“四史”教育,有利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熟知过去的历史,接受历史教育,吸取革命教训,了解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明确自身的根和源,理解当下生活和建设祖国的意义,珍惜新时代社会的稳定与和平[2]。通过“四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只有敢于正视历史,才能在学习生活中避免原则性错误的发生,进而在反思总结中汲取成长进步的经验,让自己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1.2 学史崇德,丰富精神脉络

沧桑山河,凡思必得。党史学习好似同革命前辈对话,以史为鉴行正道。追溯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到“巨轮”、革命足迹从“井冈山”到“延安”、革命精神从“长征”到“西柏坡”,初心未变始终如一。大学生通过“四史”学习能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能不断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发扬积极革新的精神命脉,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团结干实事,踏实干成事,开创美好未来。当前,国内外都将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纵观世情、国情、社情都将有未知的变化,年轻的当代大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三观尚未定型,缺乏对各种思想的甄别能力,在互相激荡的多元化社会中容易迷失自我。“四史”教育的学习立德树人,可以逐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1.3 学史增信,增强忧患意识

我们党的历史,是共产党人克服一切困难并迎接一个个挑战的伟大征程。学史增信,这个“信”是信仰、信念、信心。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密码就藏在百年党史里,“四史”教育像是一道精神上的国防教育,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有底气[3]。大学生处于和平环境下的幸福生活中,对国家的了解也许并不深刻,学习“四史”可以使大学生从历史中找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规律,增强忧患意识。

1.4 学史力行,追求自我价值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活环境优越,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信念。“四史”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从历史中找到先锋模范,进而自我发展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四史”中的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激励着新生代赓续奋进、追求卓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视死如归、赴汤蹈火,释放着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等等,他们不仅是红色传统文化中的一笔笔珍贵财富,更是青年学子树立抱负、坚定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宝贵源泉。“四史”教育中的精神源源不断地向他们输送积极的能量和不竭动力,让他们学会不畏艰难险阻,永不退缩,决不放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作为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抗争精神。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富有挑战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性更强,只有学习“四史”,勇当新时代的“挑山工”,一肩担子挑到底,翻过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才能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2 实施“四史”教育的途径

2.1 用好两个课堂把“四史”教育走深走实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四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优质的资源之一,大力推动“四史”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进程。当前,大学生思政课程基本都涉及“四史”,但存在学习内容不够全面不成体系的现象。因此可以使用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官方读本,系统进行“四史”教育。同时要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将传统的授课方式进一步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设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书籍红色观影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四史”,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认识[4]。

2.2 抓住关键节点把“四史”教育落实落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四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做到以行动育情怀,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深度挖掘红色沃土,就近就便开展实践教学,到革命基地开展社会实践,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体悟家国情怀,感悟革命精神。通过专题教育开展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等时间节点以理论宣讲、文艺展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学习“四史”,鼓励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做时代新人。切实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组建志愿服务队到社区、乡村等地开展志愿服务,体会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增进对党情、国情、社情的了解。

2.3 大力打造校园文化把“四史”教育进一步落地

将“四史”元素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大力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时刻处于学习“四史”的环境中,做到文化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识,增进对党的了解认识。此外,还要在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和微博上推出有关“四史”学习教育的专栏,讲述党史故事,以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会议为线索,追忆建党百年峥嵘岁月,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

综上所述,学习“四史”能够让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一个极大地提高。“四史”教育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历史常识,更是共产党人精神的生动写照。大学生只有自发地学习“四史”,深入地学习“四史”的故事,才能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才能深刻地领悟到:吾辈何其有幸,青年更应自强。我们不仅要从历史中追光,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和完善自己,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的行动自觉,迸发走好新长征路、续写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新历史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