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学的方法探析
2021-01-02牟燕丽
牟燕丽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1 高职思政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思政课堂对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重要平台,而课堂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渠道,能够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1]。在此背景下,高校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是当前必须要做的重要教学改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立德树人一直是我国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有关部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2019-2020)》以凸显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更加注重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以及方法层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确保思政课程的顺利开展[2-4]。
1.2 促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场地,也是为社会健康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体系。随着微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被弱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法更好地展示出其思想引领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与理念的改革,可以将微文化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对自身产生更明确的认知。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能够促使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发展,促使学校优秀人才培养工作开展。
1.3 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高校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不断采取相关措施,更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既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也不利于课堂目标的实现。高校要想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升级改造,全方位打造更适合学生的思政课堂。高校引进互联网技术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习更多有价值的思政课知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通过便捷的手段、多样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整体上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5]。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微文化传播积极的作用,并将此与课本知识充分结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对思政课教育发展的需求,加强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做好教育理念创新工作,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引进,构建生态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微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教育工作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课堂,利用微文化拓展教师教学途径,丰富学生学习渠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政治素养。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改革,不仅可以体现出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可以解决微文化对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方面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各种微文化的传播载体,收集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并将此作为自身了解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的媒介[6]。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提前获取的微文化内容,以幻灯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就自己获取的爱国信息进行对比学习,了解不同人对爱国情感的认识,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效果,实现高质量教学。
2.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高校要想与时代发展同步,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应找准教学的关键点,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采取措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规划,对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参与的意识[7]。这就造成有些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积极性较差,课堂效率低下,课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教师必须做出改变,转换自身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确定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可以引进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愿意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思政课堂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到课率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政知识没有实际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借助慕课、微课等工具进行课堂签到,强制学生主动加入课堂,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借助热点思政话题进行课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较快融入课堂中。
2.3 基于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通过培养培训,让广大专业课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转变部分专业课教师只管专业教育,不管思政教育的狭隘育人观念,将原来以传授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德智并重的教学,让课程思政的践行实效更加显著。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持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决拥护者。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责任。再次,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学习,学会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思政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采取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研讨会、开展“一对一”互助小组活动等形式,针对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交流,将思政教育实施过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方法与手段等问题进行沟通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大力培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的搜集整理能力、课程思政无缝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并举的授课能力(“双讲”能力)、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能力、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能力等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最终实现“双讲”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3 结论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需要学校顶层设计,又需要专业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