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
——以信阳市四所高校为例
2021-01-02牛洁楠
牛洁楠 周 刚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其中,高校建设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体现自己乐于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力量用于建设志愿服务中。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思政课程主要是通过法制课、品德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进行的,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精神的需要,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和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对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发展现状,研究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对策,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工作能够行之有效的开展。
1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内涵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高校精神文明工作建设的作用十分重要。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的状态,在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尤其是各种西部支教、西部计划、扶贫济困以及其他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这些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锤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样也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认可,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径之一[1]。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类志愿服务工作当中。从理论层面上讲,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回应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诉求,激发受教育主体自身不断努力创造幸福生活,是大学生在除基本的教育课程之外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主要途径。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发展现状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工作与高校内部思政课程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自己的课程建设中都添加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笔者主要通过对信阳市四所高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工作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分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精神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反馈的形式,进行问题系统性的分析。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信阳市四所高校本科大学生的数量共计2608名,问卷调查发放数量2608份,回收调查问卷2608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608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高校基本情况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四所大学的大学生对于是否参与校内志愿组织的积极主动性相比较持平的态度,有53.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46.5%的学生不愿意参与,造成这一现象的分析如下。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学生本人对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为大学生的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就当前的机制的建立而言,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各地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只有从法律建设最基本的角度着手,才能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来。
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方面还有一些欠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资金支持方面。我国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资金及物资投入相对较少。长此以往,物资短缺的情况严重阻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加上高校本身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培训机制建设不完整,很多志愿服务工作的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或组织来执行的,高校在相关的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内容不够全面和系统化,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的高校虽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是教学内容片面化问题较为严重,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加上高校内部对于志愿服务精神建设的氛围营造不够浓厚,就出现了有大部分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精神不感兴趣,因此,参与其中的人数也就相对较少。
3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对策
3.1 加强国家对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支持力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在基础精神建设中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支撑力量。国家应当加强对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支持力度,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诚信观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2]。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工作的建设同样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相关的活动的同时,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在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化生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以高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班级和校园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服务氛围,将各项隐性资源正确利用,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认同并宣传核心价值观。
3.2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规范
制度的建设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根基,当前我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会对社会和个人等产生较多的顾虑,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因此,可以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以完善的制度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发挥出他们全部的力量来进行志愿服务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从多方面为他们的服务提供物质保障。
3.3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长效工作机制
良好工作机制的建设能够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优良的环境,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正确的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以校园为主阵地,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弘扬和实践,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校园内部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彰显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的同时,将学生的力量更好的利用起来,为社会提供更多有利的帮助。这样的建设方式不仅能够历练学生的能力,还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 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应当从各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国家层面需要强化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工作的物质保障,建设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