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2021-01-02刘霞
刘 霞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教育局,河北 唐山 301501)
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问题实施。课堂提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是课堂好坏的标准。教师高效率讲授知识,学生高效率学习知识,课堂提问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启发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课堂提问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与知识相关的情景,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找到问题的结论,这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都需要展现出一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提问不能只是走个形式,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和整节课的效果有一定的关联。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呈现出针对性,充分考量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随便提出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从教学目标着手,认真设计,这样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语文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怎样突破重难点知识,是教师应该考量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知识的讲授是指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提问时要从关键之处着手,主要是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突破重难点知识呢?提出的问题应该精练,不能提出过于琐碎的问题,要从整体着手,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思考知识。
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文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紧紧围绕重点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将总问题进行分解,秉承由浅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产生透彻的理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爱莲说》和《陋室铭》时,因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少学习古诗,对古诗的理解就成了困难。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秉承由浅到难的原则,先从字的理解再到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二)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提出问题
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该注重解放学生的天性。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中,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心中找到真相。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存在的矛盾,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结论,其教育原则就是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一致的,既不能给学生提出过于简单的题目,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畏惧之心,应该聚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形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们虽然在一起学习,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身心发展特征、家庭环境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提问效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统一提问,针对不同的特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早就出现在了我们国家。在春秋时期,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但是却采取了行动,因材施教后来经过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特征。这一教育理念被提出后,一直沿用到今天。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考量到学生的差异,注重提问的方式、频率和难度。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些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给他们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也能依靠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在题型设计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分析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综合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推理。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提出一些综合类的问题,学生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文章中的知识进行理解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针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将总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慢慢增加难度。学生可以在小步子中进步。在问题类型设置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对比,找到问题中的差异。针对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角度,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并且充满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问题类型设计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记忆性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猫》这篇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充分考量学生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猫的什么特点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借助创作者对猫的描述,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创作者对猫的描述,展现了哪些语言手法?”教师分层次提问,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提问起点要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一共有两个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学生不可能单独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学习目标。两种发展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只关心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就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考量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算实现了高水平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已有的水平和新的发展水平联系起来,将新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就能对已有的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理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提问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思维发展主要展现在遗传和生理两个层次上,但这只展现出了学生发展的可能,将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生长的环境变得复杂了,然后进入学校环境,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学校教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是组织者,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就体现在了提问方面。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下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怎样的提问方式,准备哪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充分考量教学大纲和课本,从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方面确定。课堂提问需要教师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因为教师需要主动给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快的发展,发展为高阶思维。如果教师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行为,可能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从侧面也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理论,站在实践的层面,充分研究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发挥出提问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