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2刘群
刘 群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语文阅读中跨学科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文章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表达的载体,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思绪,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价值观等综合体现,其中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单纯的语文知识不能形成一篇文章,只有结合其他自然知识才能将作者的思想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内涵的文化整体,思维能力与语言文字的结合才是文章得以呈现的重点。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若只是单纯地重视语言文字的表现技巧以及修辞的运用方法,会使学生在阅读时只注重文章的表面形式,忽略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从而形成浮于表面的假式阅读,难以体会到文章的重点意义与作者的道德素养,阻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同时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在学习语言运用技巧的同时,教师也应教导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只有察觉到文章所包含的思维模式,才是对文章做到真正地阅读与理解。同时,思维能力不仅在语文学科阅读中有重要作用,它在其他学科乃至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具有逻辑清晰、合理缜密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事情的完成度,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阅读中跨学科思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都会具有不确定性的自身特性,正如《未来简史》一文中作者对未来做出的各种预测,正是这些预测的存在才能使我们提前对未来做出一定的判断,有一定的准备措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运用跨学科思维教学能具有全局观念,用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考虑,使学生具有时代要求的多种品质,突破传统的固定式语文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这种以教师的综合发展眼光为前提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不仅能使教师具有综合眼光,而且能推动教师引导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观察世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以创新的角度不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具有学科外的开拓性眼光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因此教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知识来源,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以跨学科的眼光进行语文教学的知识准备,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第一朵杏花》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看到文章语言文字运用之外的自然科学知识,作者本人在进行杏花开放的描写前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观察,以科学考究的方法以及认真缜密的思考方式对杏花的开放过程进行年复一年的观察,从而找到了杏花开放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在二三月份杏花集中开放的时期进行重点观察,从而写出具有科学性与文艺性的文章。
作者本人具有的严谨的思维模式是其能够写出成功文章的基础,这种思维模式虽然不是语文课上要求教学的内容,但是只有学生具有同种思维模式才能为自己的文章写作与文化交流提供支撑。所以教师在准备该类文章的教学时,要同时对学生强调文章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不同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固定的使用场景的特殊性,语文科目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恰当地运用语文知识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知识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方面,有逻辑性的语言才能将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时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让思维能力渗透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比如在进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的学习时,文中的男生在无意间发现若是横切苹果能得到一个“五角星”,在日常生活中这可能只是不同寻常的小事,但是它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冲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是一种质疑式的新发现。
这种语文阅读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通过强调该拓展性的思维能力能够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语文阅读逐步地增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超越性的眼光
在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今社会,学生要具有国际化的理解,这是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在国际化联系逐渐密切的今天,对国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学生的必备级技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培养学生的全球观。比如在《最佳路径》一文中,该文章体现了作者本人具有的美国式的自由思想以及欧洲的浪漫思维,这两种文化的互相渗透造就了文章的独特风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该文章的学习时要进行这种国外文化的讲解,加强学生对文章风格的理解。
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久远的渊源,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具有严重的中国化思维,这种思想表现在学生身上是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专心于当前事物,但也表现为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国外文化的接受,加强学生的时代思想,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够在时代快速进步的今天加快自己的思维模式转变,从而加强自己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类比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渗透跨学科的思维,适当地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路。比如在进行《人类的老师》一文的教学时,因其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文章在内容上有大量的自然界知识,并且引出了自然界作用下的科学发明,这类科学普及类的文章较易引起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内容的引导,通过提问学生相关的文章知识,引导学生重点进行某些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扩展增加学生的联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开发能力。通过这种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以文字表达为基础,通过与其他事物类比的方法不断探索文章的深层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在语文阅读中进行知识的延伸,将思维生动化
虽然语文科目在学习中没有数学科目的抽象性能力要求,但是要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充分的认知,学生仍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与数学教学以及生活相结合,找到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使文章中具有的抽象知识具体化。比如在进行《剪枝的学问》学习时,文中的王大伯进行树枝的修剪是为了让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这种思想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将生活中的重点进行首先处理,将其他琐碎的事物可以放弃。这种抽象思维对于部分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突出事情的重难点,将文章内容具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具有这种抓重点的思维模式。
三、结语
语文阅读是在小学阶段与写作、表达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语文学科部分,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阅读可以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增加阅读教学中的内容丰富度与趣味性。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同时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联系,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拓宽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