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西藏残障人士平等、参与、共享

2021-01-02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向秋翁姆

区域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康复融合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向秋翁姆

长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而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残疾人的需求不再仅限于简单的物质救助和生活改善,而在于强调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融合。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我们更新现代残疾观,加强社会融合重点领域建设,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一、平等、参与、共享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当前,不断加深残疾人社会融合程度,让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潮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主要目标。从历史维度观之,我国残疾人经历了从长期的排斥、隔离到逐步参与、融合的过程。过去,国家对于残疾人主要的救济方式是居养,即建立固定的收容机关,如福田院、安济坊、居养院、救济院、惠民局等对残疾人进行收容抚恤。残疾人一直处于被社会隔离的一种状态,而今虽也延用了长期以来的居养政策,对残疾人建立福利院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但我国采取一系列行动推动残疾人的融合发展,残疾人参与、融合社会生活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平等、参与、共享”理念,并成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行动纲领。大力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康复救治、上海世界特奥会以及北京残奥会等融合工作。2019年国务院发表了《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再次强调加快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入。另一方面,残疾人观也发生了变化。残疾问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医学问题,更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缺陷,而是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他们更多强调权利的、发展的问题,他们不再单单是社会的救济对象,更是权利主体,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享有者。

二、西藏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状况

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的是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融合。而其社会融合程度主要从环境障碍消除的程度、社会支持的力度和残疾人自身参与的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具体可以归为刚性环境建设和柔性环境建设两大类。

在刚性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无障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信息无障碍等方面的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施行以来,西藏全区大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首先落实了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无障碍出行设施标准等各行业标准规范文件。近5年内投资了850万元用于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但是在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中仍存在设计不合理、缺少配套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其次,建立并完善了残疾人托养机构、康复机构以及残疾人阅览室等综合服务设施。截至2018年底,建立了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40个,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13个,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3个①。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是在信息文化融合层面上为残疾人消除鸿沟,体现信息平等,使残疾人充分融入信息社会、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福祉。2019年对西藏自治区政务公共事业服务网站建设情况调查显示,西藏自治区、市(区县)、政府部门共计170个网站调查发现,其中提供无障碍功能服务的站点有3个,政务网站无障碍覆盖率为1.76%,但无障碍服务达标率不足。提供移动化服务的有124个,移动化覆盖率为72.94%,移动化建设仍需加快。②

柔性环境创造是社会支持和残疾人自身参与的过程,既要求社会为残疾人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又要求残疾人增强主动融合的意识、平等参与的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近年来,西藏对于残疾人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各类政策《关于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管理规定的通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我国特殊教育多元教育格局,丰富了特殊教育参与主体。截止到2020年,全区9696名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已安置8991名,为4810名残疾学生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比2016年提高至96.73%。但是当下也存在社会主体力量发挥不充分,无法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治理等问题。

在就业方面,2012年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按比例安排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等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利。2020年,向各级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800万元,并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2018年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16883人,全区共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0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4人③。但是西藏残疾人城乡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型残疾人发展不平衡、就业层次低、收入低、就业歧视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在社会保障方面,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的残疾人,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的保障制度,特别是对残疾人实行“双集中”供养制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两项补贴制度,切实为残疾人编密织牢了安全保障网。康复是残疾人生活延续、技能再造,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西藏贯彻《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开展了精准康复服务、残疾预防筛查、康复救助等一系列工作。截止到2020年,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7家,康复服务人数12000人,康复训练15000次,适配辅助器具10738件。但是目前面临严重缺乏专业康复师的困境,全区康复技师54人,取得专业资格证的康复师仅6人。

三、促进新时代西藏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思路

通过重新审视当前西藏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西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但是距离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时代要做好残疾人社会融合工作,还需要做好环境障碍消除的程度、社会支持的力度和残疾人自身参与的能力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消除环境障碍。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保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领域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其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市政建设、公共交通、信息交流、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综合性、跨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治理。最后要规范新老建筑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设和改造。对长期占用盲道、残疾人停车位等行为依法进行相关处罚,确保现有的无障碍设施能发挥其功能。

第二是加强社会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全社会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歧视,树立正确的残疾观,帮助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爱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媒体要最大限度发挥其舆论引导和监督的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的社会传播者,自身需要先消除对残疾和残疾人的偏见,避免新闻报道中对残疾人的“边缘化”和“污名化”。其次,应完善现有的信息媒介,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得信息的基本权利。发行、开办针对残疾人的报纸、杂志、广播或设置残疾人栏目、频道,实现残疾人报道的制度化、常规化。最后要构建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形象,形成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

第三提高残疾人自我参与力度。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参与力度,需做好教育、就业和康复等方面的融合工作。教育融合即所有残疾人都能够完全接受与健全人相同的教育,包括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需要处理好残疾人“进得去”普通学校、在校能确保“学得好”以及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出得来”问题。就业融合就是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公平、包容、和谐的就业环境,残疾人能实现充分就业,同健全人一起工作,并享有相同的岗位、收入以及保障。在康复方面,要形成系统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解决现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政府要协同其他力量建立多样化的残疾人康复设施和机构,培育多方面专业性康复人才,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康复需求。社区作为残疾人主要生活的区域,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在社区内建立社区康复医院,依靠残疾人、残疾人家属以及所在社区促进残疾人康复,实现融合发展。

四、结语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同时我国残疾人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但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存在,与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征程中,仍需要格外关注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消除残疾人社会参与障碍,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注释

①2018年度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

②资料来源于人民网——中国政务信息无障碍在行动.

③同①.

猜你喜欢

残疾人康复融合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融合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