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再见”几成服务忌语时

2021-01-02王雪芬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水性生病

文/王雪芬

不久前,院领导接到一则不同寻常的投诉。说的是我院有位医生偶尔遇见一个人,就打了招呼,说:“你最近怎么不来住院了?”这句话让这位曾经的患者大为光火,甚至是愤怒——你当面咒我生病住院,何等居心?!事实上,闻者心里恐怕也都清楚,这只是这位医生乍一见面时脱口而出的“问候语”,虽表述不当,却别无恶意。

话虽这么说,细细想来,也难怪这个患者气愤了。中国人好讨彩头,也多忌讳。无论官宦商贾,还是平民百姓,事无巨细,都有讲究,而且不同时候、不同场合都有说法。升官发财,修桥建屋这类大事情姑且不论,就连过年时贴的福字,都是要倒过来贴的,以取其“福到”之彩头;钟是绝对不能送的,哪怕不知情者送了,主人家也非要掏出钱来还给你,因为要避那俩字(谐音)之忌讳;还有讨厌“4”喜欢“8”,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故而,要像国外那样在领取驾照的同时填写自愿捐献器官的志愿书,怕是很有难度的。我以为,不是中国人境界低,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认为这样做不吉利,有悖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

也许你会说,作为唯物主义者,要破除这种传统迷信思想。从某种角度或程度上讲,此言不谬。但切莫忘记,民意不可违也。可以说我们的交通部门就顺应了这种民意。他们把车牌号尾数带“4”的都摒弃不用了。事情虽小,但意义深刻。类似的事情相信还有很多。尤其是政府部门,执政为民,心系群众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上。而于我们,要做的能做的事也不少。比如说,以前哪个床位的患者输液瓶滴完了,我们会很习惯地说“某某床没了”。殊不知对于这个患者来讲,这句话是多么刺耳,多么忌讳。我们有个病房的护士长就把这件事当作大事来讲,由此及彼,以小抓大,真正做到心细如丝,关怀到家。正所谓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病房护士的工作一定做得非常好。

生病是一个人精神和肉体遭受痛苦的过程。它可以是暂时的,也可能是终生的。依我看,生病的人就如同是落水之人。水性好的暂无性命之虞,但内心必然亦存恐慌。若能及时上岸,倒还能丰富人生之阅历;而水性不好的则惨象百态,心中那种无助、那种恐惧、那种痛苦,可以想见。面对患者,体会他们的心态,尊重他们的思想,顺应他们的习惯,理解他们的选择,这是医务工作者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该具备的素质。试想,他(她)刚病愈尚未返家时,你就“欢迎再次光临”,要和他“再见”“后会有期”,他不生气就已属大量,再要他(她)高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医院,不少行业也会有类似的情形。曾经有报道说殡仪馆的一位美容师,几十年兢兢业业工作在岗位上。他给无数遗体化妆整容,给生者以无尽的安慰。但他长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难堪甚至是屈辱。他不敢跟人握手,他不敢给邻居家送东西,他当然也不敢随便讲话,因为他工作的地方和服务对象是人们不愿意想到和提及的。但谁又能说那个地方不是人人都要去的呢?由此可见,人的思想有时候是很难理喻的,甚至是荒唐的。但正如哲学家所言“存在即合理”,那就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尽可能尊重并顺应这种存在吧。

当“欢迎”“再见”等美好的辞藻也有可能成为某些行业的“不恰当用语”时,这就要求所有的从业人员具有更高更广的人文主义精神,给予服务对象更多、更深的人文主义关怀。这既是对我们传统思维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未来事业的促进。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水性生病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生病”的一天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生病的快乐
生病真难受
水性与常性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应用进展
不同解冻方法对鸡肉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