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杆粉丝”张老伯

2021-09-03范海燕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配药老伯伯黄桃

文/范海燕

今年82岁的张老伯是2017年4月家庭医生签约的一位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的老患者。我初见张老伯是在2018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解放村卫生室,刚坐到电脑旁,进来一位驼着背的老伯伯,头发斑白,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容,两只眼睛深深陷在眼眶中,声音中夹杂着几丝沙哑地问道:“你是新来的家庭医生吗?”我连忙起身扶老伯坐下,紧接着回答:“我是,我就是刚被调到解放村的家庭医生小范……”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张老伯。

据了解,张老伯以前是村委会的老会计,是个讲道理有点文化的人,但有些人也说他是个“老顽固”。张老伯常年在上海肺科医院定期复查,配药,十多年来都是他一个人去市区看病,不愿意去麻烦小辈,这两年身体没有以前硬朗了,行动缓慢多了,在得知家医签约优惠政策后,可以直接享受家医平台市级预约转诊服务,张老伯开心地说:“那我不用天墨墨黑地去医院排队等候了。”经过查询,张老伯所服的药品也在延伸药物的目录里,这样更减少了去市区的就诊次数,而且药品支付比例也大大降低,长年累月也节省不少开支。张老伯说:“有这样好的政策落地,真是便利了老百姓!”就这样,张老伯成了我签约居民里第一个通过家医平台市级转诊和第一个开具延伸处方的人。

以后的每个月,张老伯都会跑到中心来配药,但是,从解放村到我们中心有一段距离,而且张老伯要转两次公交车才能到达青村,从公交站走到我们中心又有几百米的距离。看着张老伯每次来都很吃力,有一次我很不忍地说:“老伯伯,延伸处方如果放在村卫生室开具,您会更方便,但目前还不可以,要不我这里先给您解约,您签约到就近的卫生室吧,这样离您近很多,不用来回折腾了。”没想到张老伯马上板起脸来说:“我已经习惯了,现在还能走得动,况且解放村已经划分到青村镇管辖了,我是不会解约的……”看张老伯态度那么坚决,我说:“这样吧,我下班要经过解放村观光路,药到了您不要过来了,我给您放到村委会的门卫或者您在观光路和浦星路交叉路口等我,这样您走出来没几步,减少一次往返。”张老伯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延伸处方可以在村卫生室开具的好消息传来了,张老伯终于不用跑到中心来了,配的药直接就可以在卫生室取。每个月的5日和24日,只要我们下乡的时候,几乎任何活动,张老伯都会来“捧场”,就算不配药,也会默默地坐在卫生室长条的板凳上望着。因为我是个新上海人,这里的乡下话虽然大体听得懂,但讲不来,面对村里七八十岁的居民,交流往往是个问题,张老伯此时就是我的“翻译官”。有时碰到讲话难听,不理解的患者,张老伯也会给我上前打抱不平,说上几句,居民们都会给他几分面子,这更像是我的“保护神”。每次等到患者都走光了,再坐过来,让我听听心肺,唠上几句家常,似乎这样彼此心里才更踏实。

张老伯为表达心中的谢意,经常会把门前田地里劳动所获的玉米、毛豆和竹笋等拿来和我们分享,如果不收下,张老伯真的会生气,每次都像“打架”一样地推让。尤其在每年的8月份,是解放村黄桃丰收的季节,张老伯还会把亲手种植、采摘的黄桃的拿过来送到我们手里。吃着黄桃甜在嘴里,感动在心里,得到张老伯的信赖和肯定,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随着岁月的更迭,肺功能的下降,张老伯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今年2月24日,丝丝细雨,这是春节后的第一次驻村,我一口气忙到10点多,依然不见张老伯的身影,乡村医生小沈说今天张老伯不会来了吧,我俩正说着,他的老伴急匆匆走进来说:“范医生,还好你没走呢,老头子在后面。”出去一望张老伯正拄着拐杖,朝着这边走来,原来是今天在村里报销发票,来迟了。就这样还给我们送来了春节的问候,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张老伯走路用起了拐杖,心里添了几分凉意,多么希望张老伯平安健康快乐,让我们的真情服务继续延伸……

“家医无处不在,家医实实在在”也是我们家医团队一直秉承着的服务理念,从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梳理到特殊人群的重点管理;从高血压、糖尿病的系统管理,到脑卒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从“1+1+1”组合内签约,到延伸处方、慢病长处方的开具;辖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便捷,而这一切都浸透着团队成员无私的付出与奉献。

做居民身边的贴心朋友,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希望每一声电话随访,每一次健康教育,每一回上门服务,都能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要用微笑缩短距离,用心灵温暖居民,用责任守护生命,不忘医者初心,不断修炼自我,提高家医团队服务居民的能力,用我们的萤火之光努力做好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猜你喜欢

配药老伯伯黄桃
惨 叫
惨 叫
“黄桃书记”黄诗燕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新型配药喷雾器
阳光洒下来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炎陵黄桃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