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与教学

2021-01-02

开放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壕沟现实个性化

□ 文 青

“ 精准教学”的提法很吸引人,似乎把个性化教学朝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这种提法认为,通过技术手段自动收集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可以使教学变得精准。但是,这一提法真要变成现实,可能还需要跨越几道“ 壕沟”。

其一,这一主张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数据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基础,是关键。因此,能否采集到完整、有效的数据是需要跨越的第一道“ 壕沟”。近年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包括自动收集上网数据到脑电波、心电图的应用等,为此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但是,个性化教学的因材施教,这个“ 材”不仅指知识、认知等的水平,还包括个性、性格、态度、神经气质类型、毅力等因素,内涵相当丰富。学习者也因这些因素的差异而显得千差万别,多姿多彩。技术收集的数据能涵盖如此广泛的因素吗?多少量的数据能够保证得出的认识是可靠的?这些数据要求是量还是质的?这些都值得斟酌。

其二,即使全过程、全方位地收集数据成为可能,但是如何正确地识别、解读以及获取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是需要跨越的第二道“ 壕沟”。比如说,外显的痕迹与人的意识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外显的痕迹能否及如何反映意识?而且,数据是对过去情境的记录和反映,而教学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基于过去的数据,应变于变化中的教学现实,可靠吗?

其三,再进一步说,即使数据的采集、分析、解释的难题都得到解决,把它变得让普通教师可以识别和理解,是这一主张需要跨越的第三道“ 壕沟”。否则仅停留在专家案头或者实验里的数据,不能得到推广和普及,不能进入课堂教学大规模应用,那么即使能精确把握规律,意义恐怕也不大。因此,怎么能够让教师的解读是正确的?怎么保证教师解读数据后作出的干预是正确的?这些也是难以避开的挑战。

由此可见,从数据搜集到分析到意义理解到教师课堂应用和推广普及,其中至少要历经三道大的壕沟,而其中任何一个出现偏差,最后的结果都会偏离现实,从而将这一主张化为乌有。

最后,把数据作为人们认识和决策基础,否定人的理性能力在认识和判断上的杰出作用,这实质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承认,这种提法是进步的。它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路径,开拓了个性化教与学新的可能。但如果由此而夸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否认人的理性认识的卓越功能,是需要警惕防范的。

也许有人会说,“ 精准教学”只是一句口号,一张引导教师前行的路牌,那倒也是无可厚非的。就像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口号一样,经常被长篇累牍地用,但事实上,这个世界有几个人能有幸实现潜能的全面发展,某一方面的潜能得到突出发展,就很了不起,成名成家了。

猜你喜欢

壕沟现实个性化
壕沟地形对冲击波传播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马蹄坑中的蝌蚪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西藏下部阿里芒域孔塘王城及其重要建筑遗址的历史考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