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科书科学教育价值的遮蔽与敞开
——以初中部编本为例

2021-01-02乔新峥纪德奎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说明文议论文科学

∣乔新峥 纪德奎

教科书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科书应尽可能体现文化的丰富性与完整性。而科学与人文是文化的两个基本构成,所以优秀的语文教科书不仅具有很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教育价值。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科普文、科学人物传记、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选文。根据类别的不同对这些选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它们的科学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三方面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教科书的科学教育价值

根据价值类别不同,语文教科书中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选文可以分为三类。部分选文会兼具两种及以上科学教育价值,所以不同价值类别间存在交叉情况。

(一)联通科学知识,构建科学观念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含有一定数量的科普类选文。基于工具性视角,科普文的功能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该类题材的写作范例;而基于文化性视角,科普文展示出一种超越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以跨学科的方式呈现自然学科的内容。科普文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跨学科知识,获得跨学科学习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科普文中,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相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是人们对科学整体的、基本的看法和认识,是对科学的反思,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对科学的总观点、总看法。[1]科学观念由整合、提炼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产生,所以“各学科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科学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认识,整体性是科学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即便遗忘了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构建出的科学观念还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二)刻画科学人物,培养科学精神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一部分选文是以刻画科学人物为中心的科学人物传记。科学人物是指从事科学探索工作,并在特定科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物。选文刻画科学人物的关键在于深描科学人物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求索精神,是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求,是超越短期功利而对绝对真理渴求的意念。[2]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求真、求实、求新、求善; 在认知方法上,表现为专注、逻辑、理性和质疑;在行为性格上,表现为好奇、进取、敢为和坚持。[3]选文中的科学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如在选文《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超越个人名利、享受探索乐趣的科学精神的内涵,而是通过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迹来体现这种精神。在刻画科学人物的过程中,选文具有特定的主题,即着重揭示某一特定方面的科学精神。例如,选文《伟大的悲剧》集中表现了英国南极探险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注重刻画科学人物的文本,能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范例,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与认知科学精神的某一特定方面。概念世界中的科学精神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但同时也是脱离生活经验的。而通过科学人物的言行与心理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则是具体的,是与生活经验相连接的。

(三)注重证据与逻辑,发展理性思维

与重在抒情、叙事的文章不同,说明类与议论类选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准确且清晰地说明某种事理或论证某种观点。所以,这两类文章十分注重对证据的使用。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在于说明某类特定的事物或规律等客观存在。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对说明对象本身就要进行详尽且客观的了解,而这个过程必定是重视证据的。如在选文《中国石拱桥》中,作者详细地考证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种种数据资料来增加文章的可靠性。而议论文则是就某个问题来阐发议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对论点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是论据,若所列论据出现事实上的错误,那么论证与论点也就失去了基础。说明文和议论文都非常重视行文的逻辑性。说明文在说明某类事物——尤其是结构复杂的事物时,总是讲求说明顺序,要根据事物的特性依照时间、空间等顺序有逻辑地依次展开,如此才能确保说明的准确与清晰。对于议论文,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沟通论据与论点的桥梁,而逻辑是论证的灵魂,缺乏逻辑性的论证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论点。

说明类和议论类选文的阅读教学及其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批评地力求充分证据”[4]以及“审慎地在方法上力求一致、一贯”[5]的思维方式。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符合理性思维的两个关键特性,即重视证据与逻辑。阅读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内化文章的观点与内容,就要积极思考文章的真实性与逻辑性;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想要使创作的文章更具说服力,就要尽可能地追求充分的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所以,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养成重证据、讲逻辑的思考习惯。

二、语文教科书科学教育价值的遮蔽

由于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语文教科书的科学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处于遮蔽状态。

(一)教学缺乏理科教师介入,影响科学观念完整度

我国中学教师的培养基于具体学科,学科教学论和单人授课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点,所以教师缺乏进行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一般由一名语文教师负责。近年来,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很多一线教师与研究者开始关注跨学科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经常需要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协同合作。在目前关涉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探索中,有研究认为:“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艺术、社会等学科方面的内容。”[6]但目前来看,关于语文和理科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还是比较少见。

科普类选文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在教授科普选文时,教师需要对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大多缺乏科学专业背景,使得语文教师对科普选文中的科学知识理解有限。同时,在分科教学作为主流的现状下,语文教师负责学生的语文学习,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缺乏了解。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科普选文教学前,难以做出准确的学情分析,在课堂上也就无法让学生掌握科普文中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更无法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科学观念。

(二)拓展文本与教科书选文不适切,降低科学精神信度

在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教科书选文的主题、内容与背景引入一定量的拓展阅读文本来丰富教学内容。在面对以刻画科学人物为中心的选文时,由于受限于学科背景,语文教师缺乏对科学史及科学精神内涵的认识,这导致其在组织拓展文本群时常常不能根据有效的线索来进行,所选择的拓展文本既对科学人物本身的丰富程度有限,又没有对主题进行很好的诠释。

不适切的文本会降低选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的信度。一是有限的相关信息削弱人物的真实性。学生要对科学人物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产生共鸣,其必要条件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信息来自主构建丰满的科学人物形象。但限于篇幅,选文本身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在没有合适的拓展文本进行丰富的情况下,相对单薄的人物形象阻碍了学生对人物的精神世界产生情感共鸣,无法在情感上接受这种精神品质。二是无关的例证缺乏对主题的支撑。学生要全面地认知科学人物所体现出的某种科学精神,需要选文以外的其他科学人物事迹作为援证来帮助理解与认知。与选文主题无关的文本无法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科学精神内涵的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认知。所以,在缺乏有效的扩展阅读文本的情况下,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认知上,科学精神的可信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打折,这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可与接受。

(三)读写过程中轻视真实思考,限制理性思维深度

目前,在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读写教学中,语文教师更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识记与行文规范的训练,相对轻视在读写过程中应有的真实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选文中的事实与观点。质疑是真实思考的起点,它不意味着对文章内容的否定。质疑是读者与文本发生有意义对话的必要过程,缺乏质疑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对选文产生真实的思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和行文范式后,就拟定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教学虽然便捷省时,却没有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议论文与说明文写作过程。因为说明文是客观地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或概念,而议论文则是就某些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所以,二者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在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真实深入的思考,而目前的写作教学则将这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忽视了。

理性思维的深入基于运用逻辑对尽可能充分的证据进行建构,即理性思维的发生基于证据与逻辑。在对选文文本的学习中,缺乏质疑精神的阅读导致学生无法对文本中的逻辑与证据进行再审视;在写作练习中,学生也没有在写作之前获得自主收集证据并运用逻辑进行分析的机会。这样说明文与议论文最为本质的两个特点——实证性与逻辑性就在偏重形式化的教学中被剥夺了发展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理性思维的深化也就十分有限。

三、语文教科书科学教育价值的敞开

面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根据选文类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使语文教科书的科学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敞开。

(一)与理科教师协同教学,引导科学观念形成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7]理科教师具有科学专业背景,而且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能够做出更准确的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所以,语文教师与理科教师进行协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科普文中的科学知识,获得跨学科的科学观念。理科教师可以协助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制作。在教学设计阶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选文的具体内容来选择相关学科的理科教师加入备课。例如,在教授选文《被压扁的沙子》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涉及生物与物理两部分内容,可以邀请生物教师与物理教师一同进行备课,理科教师可以协助语文教师确定对选文中科学知识及其结构的阐释方式。若选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较多,理科教师可以制作讲解相关科学知识的微课视频,通过互联网平台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

理科教师介入科普文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制作,使得语文教师与学生在进入课堂前拥有较充分的准备,其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串联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科学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而科学认识的进步基于科学知识的自组织式增长,即“科学领域的发现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由此及彼的”[8]。再进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整体性的科学观念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与生产中有着广泛的体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人工智能、仿生学、纳米学这种交叉学科的新闻报道,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基于多种基础学科的知识,是整体性的科学观念的体现。

(二)运用群文阅读策略,促进科学精神内化

群文阅读教学,即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9]语文教师应加深对科学史与科学精神内涵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文本丰富学生的拓展阅读。在组织拓展阅读文本时,可以依据两种线索进行选择:一是以科学人物的生平作为线索,通过拓展文本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科学人物的信息,以此来呈现更丰富的科学人物形象,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科学人物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对科学人物的科学精神产生共鸣。二是以选文中的科学精神主题作为线索,通过阅读反映相同主题的其他科学人物事迹的文本来加深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以更加丰富的科学精神范例来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认知特定的科学精神。

通过上述两种线索组织起来的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在情感与认知上内化特定的科学精神内涵。丰富的科学人物形象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做好接受科学精神的准备,所以要更多地选择细节描写丰富的文本。细节会让科学人物呈现得更加生动、切实,也更加容易触动学生。例如,在教学选文《美丽的颜色》时,为了突显居里夫人为科学而鞠躬尽瘁,可以引用《居里夫人传》中描写居里夫人去世的一段细节文字:“她那双手长满老茧、被镭重度烧伤、坚硬而粗糙,如今失去了习惯性的痉挛。这两只手舒展在被单上,僵直不动。”[10]为帮助学生准确且全面地认知某种科学精神的内涵,也要紧密地围绕选文主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文本。例如,在教授选文《伟大的悲剧》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系列表现人类面对未知自然时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品质的文本材料,如记述我国古代发明家万户发明火箭的文章《万户飞天》、记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文章《“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等,它们都表现了勇于探索的科学人物的事迹,通过将他们与课内阅读《伟大的悲剧》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这一特定科学精神的内涵。这样学生可以在对科学精神具有情感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地去认知其内涵,以达到对科学精神的内化。

(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串联读写教学,提供理性思维的生长条件

在进行完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选文主题和内容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选文《论创造性思维》的中心论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但对于客观的自然规律,答案是否也是唯一的呢?以开放性提问来启发学生对文章观点与逻辑进行再审视,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在调查与收集资料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继续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之间不同的信息与观点互相碰撞,以此来促进学生加深思考。在进行完上述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思考与收集来的资料加以整合并撰写成文。

这样,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读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为学生持续的理性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资料。说明文与议论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较多,而且文章结构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对这类选文内容的吸收需要时间。不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完课堂教学后,继续组织学生进行诸如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综合实践活动来深挖选文的内容与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决相应的问题。[11]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从不同的信源接收到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是培养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支撑。理性思维的运行依托于丰富的信息资料,它不能脱离真实问题空转。将写作练习承接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确保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学生有时间与机会基于之前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整理与深化自己的思考。这既可以保证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建立在充分的资料与思考之上,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保持一致性,让学生在阅读与活动时所进行的思考得以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说明文议论文科学
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议论文阅读专练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