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讨

2021-01-02罗玉文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农村

罗玉文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前进小学 广东广州 51085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都需要进行锻炼和培养,使用非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时还会丧失信心,同时,学生不了解数学之后在今后生活中的运用和实际需求,在学习中也会显得过于盲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而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发现有很多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同时很多教师没有找到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因此,本文根据调研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希望为更多教师提供参考[1]。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应属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很农村小学中,优质的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专业能力较弱,不善于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借助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设计上,调查研究发现,有60%的教师会借助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但仍存在40%的教师依旧参考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一成不变地使用教材内容,使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缺乏新意,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被激发。

(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更需要加强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对此,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考察。虽然很多教师都知道教学资源匮乏,也存在生活化教学思想,但在实际的教学落实上还是有落差。

(三)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较弱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概念,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发挥出数学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学习状态会让学生越发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无趣的事情,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很难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2]。

二、提升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整理一些更具生活化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初步将数学知识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场景有效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数学中的各个数字在学生看来都只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1-5以内的数字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物品进行预习引导,“数字1就像每个小朋友手中的铅笔又长又直,数字2像极了池塘边游泳的小鸭子”等。除了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数字,还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1-5以内的加减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左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右手拿一个喜欢的玩具,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桌子上,问一问小朋友现在桌子上应该有几个玩具。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答案,这时候小朋友就能初步感知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就要用到加法计算。接下来的问题是:爸爸走过来也想和你一起玩,你把桌子上的一个玩具给了爸爸,这时候桌子上还剩下几个玩具?根据预习内容进行计算。这时候学生能够了解到从一个整体中“去掉”一些就要用到减法。

(二)借助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力

所谓生活化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生活中数学的作用。例如,学习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问题:周末和妈妈一起去逛街,妈妈想买一套衣服,但是只有100元,现在面前有两种上衣,分别是58元和49元,有三种裤子,分别是46元、28元、53元,你觉得应该怎么买?”这时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还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配,考虑在实际生活中自己会如何选择,这样不断借助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想象。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场景演绎,让学生自主通过虚拟购物等方式进行消费计算,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用途。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数学知识

现阶段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无法将生活体验和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结合,无法真正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数学融入自己的日常。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数学知识,推动学生回归生活然后运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这样能不断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根据自己的知识脉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等,让学生能够了解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的物体时,我们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教师讲台上的桌子,说一说自己能看到几个面,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看答案是否一致,然后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出自己的依据,这样学生就能不断通过观察来提炼数学知识,可不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3]。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加强思维训练

传统纸质作业中,通常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统一固定的题目,然后结合练习册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这样的作业无法让学生真切地走进生活接触生活问题。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现状,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和发生的事件中获得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搜集整体,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手段最终得出相应的答案。这些数学作业没有限制,和目前学习的知识能够结合即可,这样能够反映生活实例的作业,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4]。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生活化数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实践练习。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理解能力者兴趣爱好等合理制定的生活化学习目标,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不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为深入的知识探究,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的养成,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我们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深度感悟和快乐学习中了解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不断提高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和运用能力等,逐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农村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