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微课教学探究

2021-01-02冯礼珍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利用微微课初中英语

冯礼珍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广东东莞 523000)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微课教学的意义

微课以短小精湛为主要特点,以视频的方式为主要载体。能有效地将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针对性地展现出来[1]。微课基于网络之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使教学活动可以自然地进行下去。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便觉得枯燥无味,便不会集中注意,很难继续下面的学习。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十分困难了。利用微课进行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导入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教师可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出示一些周末游玩的场景,如公园、动物园、游乐场、图书馆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周末是怎样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以“My last weekend”为主题写一段话,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提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微课开展分层阅读教学

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如果对所有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的话,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差异,加之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教师设定的目标,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阅读是尤其吃力的,不但完成不了老师设置的目标而且容易形成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利用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最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知识的储备和学习能力,将本本节课的内容分为基础层次和提升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层次的目标可以设定为:掌握中各种俱乐部的短语,掌握情态动词“can”的各种句式及回答;提升层次,用流利的语言谈论自己的喜好。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根据上述分类,将微课做成两个板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的板块进行学习。最后,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整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让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课在阅读课中进行小组合作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微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小组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时,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日宴会的情景。在情景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然后进行小组阅读。在小组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可不断提高自身英语阅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如何用英语询问别人的生日?当别人给你说生日快乐时,你如何回答?你想如何过自己的生日?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阅读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利用微课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自身发展的特点为中心,使微课更具针对性,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利用微微课初中英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