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学改革探索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旅游地理分层德育

钱 翠

(山东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 山东聊城 252500)

要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就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对其改革策略,不断探索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做到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汲取德育知识。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尤其在旅游地理这门学科中,学生可以学到的关于地理方面的德育知识内容丰富,有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等;还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责任与义务意识等。因此,要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融入德育,需要靠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德育渗透改革的意义

地理科学是一门反映地理现象、分布规律、发展变化的学科。可以说,地理知识涵盖了全球各个地方。其中,由地理科学衍生出的旅游地理这一学科也是中职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中职学校的旅游地理来说,该科目致力于把学生往导游职业方面培养,而作为游遍各地名胜的导游,更应当将旅游相关的知识熟记于心,将旅游地理中的德育知识渗透到灵魂中。这样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在侃侃而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将祖国的风土人情、人文观念娓娓道来。再者,对学生本身来说,学习德育知识也是学生的一大义务。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讲,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对德育渗透进行改革的意义重大。

二、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德育渗透改革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中职地理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亲身经历,能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去周边的景点旅游一番,亲身感受一下风土人情,再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传播德育思想,这对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改革有了重大作用。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优化德育效果

利用真实直观的视频、主题鲜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意深刻的漫画和优美的诗词歌赋等来创设教学情境,既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把德育融入多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从而在无形中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探究风景地貌的形成时,要了解“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教师可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视频,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学生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的同时,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更深层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1]。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可以在新时代旅游地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将德育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理念中,从而优化德育效果。

(三)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德育价值的体现大多隐藏在教材中。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能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在旅游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中国旅游地理》一书中,讲解绪论中的“旅游交通概况”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可以从狭义上讲,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所利用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和;另一方面,可以从广义上讲,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现象的总称。这样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旅游大国,旅游交通种类齐全,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但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德育精神。再如,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教师可以辩证地提出问题:我国人口问题有利还是有弊,该怎么办?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有利的方面是劳动力多;有弊方面是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措施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这样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上升到对国家的关心。由此看来,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的教学方法可大大提高德育效果。

(四)分层教学,逐步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思维方式也多种多样,尤其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关注点也丰富多彩,要想对这个阶段的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分层教育的出现能很好地解决中职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但可以改善学生成绩有高有低的情况,还能将德育知识分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中。首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等,结合各种测试手段(笔试、平日观察),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2]。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例如,把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上层,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鼓励他们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把基础知识中等、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中层,相信这类学生也是最多的一类学生,需要求他们按部就班、跟着教师走就可以;把各方面都相对较落后的学生分为下层,要求他们打好基础知识,日积月累地学习。再如,学习“历史遗存景类”一课时,教师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要注重分层要求:中上层学生要求达到理解透彻,掌握该课时的全部知识,并且可以深入思考这些景类遗存的原因和可行性;中层学生解这些知识即可;成绩下层的学生,只需学会、知道这部分内容。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不但能解决因学习目标太高而对某些学生来说很困难导致不想学的问题,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到层次的德育知识。

三、结束语

地理知识涵盖面广,从天气气象到人文精神,从冰雪河流到森林山川,我们身边无处不充斥着地理原理。中国旅游地理这门科目把祖国的各个地区的名胜景点都归纳到一起,对学生来说,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但要将祖国的旅游蓝图牢记于心,还要将职业精神与德育精神渗透到一生中。因此,对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进行改革,不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为未来祖国的旅游业培养人才,所以说,对其进行改革探索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旅游地理分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探究新时代有效开展旅游地理教学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雨林的分层
旅游地理
巧用诗词,增添旅游地理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