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2021-01-02任学鹏刘晓曼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学鹏 刘晓曼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其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活动空间中达到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实效性最大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议题,这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价值目标。以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性,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讲解中,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发展中着力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的认同,不断夯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一、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员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大学生,并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化。这一教化具体表现为对大学生进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等政治理论和思想观念的传播。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课堂教学活动以政治属性为内在逻辑进行不同维度的阐释。具体表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契合于大学生的现实,在理论讲授或实践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特性是政治维护性,这一维护不单单是对统治阶级政治利益的维护,也包括对国家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权力、社会政治文化、个人政治利益的维护,同时还涉及国家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等方面。”[2]126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价值导向,把培养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同时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应、解答大学生遇到的现实困惑,帮助大学生科学看待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信念。具体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生价值追求,科学认识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在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认知中,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可以说,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出发,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正向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维护性及其自身所内含的社会教育价值。它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一样,是一种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具体实践活动。但这种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或理论活动,而是以大学生为特定群体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集中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思想观念的引导,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却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需求,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正面回应,直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建设需求。

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从正面界定了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建构性则在深层次上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深层逻辑。即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自人类有阶级存在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一个多种思潮、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中,面对种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和碰撞,各阶级都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从而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2]13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所内含的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共同体维系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这一需求集中表现为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主导思想的宣传教育和主流价值的传播。在此意义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活动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相契合,其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并在认同中进一步建构自身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体系,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要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结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反映了这一要求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一贯传统。由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其教学活动中长期着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不断推进,社会转型发展期内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内外因素增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挑战增多,责任重大。在此意义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总体上有序、稳定发展,但面对新的时代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政治维护性指导下的特定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其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规定和首要问题。就此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旨在培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成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首要内容。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来看,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它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具有探索、把握和驾驭的自觉意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和价值取向有所削弱的现象,这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凝聚力、影响力、认可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都是妨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基础性。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从教人员缺乏对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根本认识和自觉意识,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缺乏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的深刻认知与深切体验。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学理性探究有待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从教育本身来讲是一种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培育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直接表现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培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于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学理性分析和探究,并在分析和探究中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学理性探究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讲解不够彻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讲解不够清晰。在此意义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把握不够全面。这不仅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而且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在自觉意识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时代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必须时刻关注时代变化,以紧迫的时代意识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变化社会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困境。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全面满足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答需要,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层面对人生信仰的需求,即“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现实和心理的需要”[4]。在此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必然会被大学生忽视甚至有所抵触。深层次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时代意识的不足,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主阵地,未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

三、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势必要求其在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面有效解决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具体来讲,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问题,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此层面来讲,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既是对其政治属性的回应,又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参与。以此,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其课程政治属性的主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始终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首要任务就在于清晰界定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自觉树立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为主线串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设计,在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探讨中不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和教育价值。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推进、强化责任意识,将责任意识内化为关于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自觉意识,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规范对大学生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解和传授。

第二,以学理性支撑政治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说服力。“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是启发式的方法论建构。即就学科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仅是科学的理论,更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方法论建构融为一体,学理性研究是关键一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理解和认识。对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知识学习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性认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从知识学习到信仰确立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维护性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表达,它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谨学理性。只有依托于学理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维护性才得以更好地展开。唯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以学理性支撑政治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说服力,在大学生心中确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理性基础,进而在整体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守正创新,改革与规范相契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长足发展亦是如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来讲,守正创新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推进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却又不失教育规范性。具体来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时代变化为内容切入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主题、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方式等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同时,在创新中,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规范化。即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但面对新的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创新中守住政治底线,改革与规范相契合。尤其是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局势以及全球化浪潮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与时俱进,在时代变革中主动发展,寻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理论增长点和知识传授点,又要在改革中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规范化,以政治性为底线和原则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探究可以视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主要抓手,两者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才能够不断融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对其教学活动目标的具体化评价,这一评价在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培育目标,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时代,社会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渠道增多,社会范围内多元价值观的弥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等,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学理性逻辑,以政治性为底线原则,以学理性为抓手,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最大实效性,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