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东北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021-01-02曹楦淇
曹楦淇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存在的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想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就需要当地高校为其培养和输送一批应用型人才,为其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中,高校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依托产教融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构建,在实现育人供需无缝对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促进其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1]。
一、东北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东北地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科学,企业、行业参与程度比较低,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职业群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多由学校需求为准,校企相互交融严重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2.课程体系千篇一律,现阶段,东北地区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多表现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课内课外实践课等,在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创业孵化课程、在线课程资源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还极大地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3.平台资源严重不足,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需要将企业与学校有效结合起来,并在深入开展合作下,统筹协调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资源,并依托企业为学生创造实践体验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工作素养等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培养人才更加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深耕校企合作,对各自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2]。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一)明确目标导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导向,实践中可以由政府牵头引导高校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各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资料,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精准把握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及方向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依托产教融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合作、交际等职业发展所需能力,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输送更多针对性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促进东北地区高校教育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学校、企业共赢发展良好局面。
(二)夯实师资保障
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教师更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素养、工作技能方面稍显欠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可以通过产教融合,从企业中挖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在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发挥作用,学生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更贴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双师型”队伍的方式,分工负责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两大模块,并在积极展开教学、实践、研究等沟通交流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相应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会顺利完成[3]。
(三)创新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最终人才培养实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校要主动对接产业链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置,在有效满足东北老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人才需求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建设热门专业,同时适当减少市场需求小、发展前景淡等专业招生人数,达到高等教育特色、错位发展目的。同时,积极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并在密切交流沟通后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在突出课程设置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通过综合课程体系建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四)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展开密切协作,可以构建互利共生局面,并以人才供需作为合作基点,明确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具体实施时也要政府提供支持和有力引导,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鼓励东北地区高校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职业教育,并对校企合作实践行为进行规范指导,在明确各自权责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同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实践操作平台、创新创业基地、科研创新平台等,以培养出更多满足产业结构需求的复合型、综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4]。
三、结束语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老工地振兴十分渴求应用型人才,当地高校在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将产教融合渗透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会事半功倍。实践中也要求东北地区高校立足实际,结合企业、产业等发展要求,优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并与企业密切合作,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业能力等,为老工业基地振兴输送更多复合、综合、创新应用型人才。